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希庇阿斯》中柏拉图论美的两个阶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希庇阿斯》中柏拉图论美的两个阶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大希庇阿斯》是柏拉图美的最初探索,也是柏拉图著作中唯一一篇专门论述美的文章。虽然文章讨论到最后并没有给出“美是什么”的确切答案,但是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已形成雏形,为其以后提出的“美是理念”做了铺垫。

关键词 《大希庇阿斯》 柏拉图 论美

在《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中并没有出现柏拉图的影子,都是苏格拉底和不同智者之间的辩论,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柏拉图其实是借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来表达自己对于问题的理解和看法。所以在《大希庇阿斯》中,其主角是苏格拉底和辩士希庇阿斯之间的对话。苏格拉底请教希庇阿斯“什么是美”而不是“什么东西是美”,希庇阿斯用种种具体和感性的东西予以回答。

一、希庇阿斯的三种回答

首先,希庇阿斯的第一个回答是“美就是一位漂亮的年青小姐”,对于这个回答,苏格拉底并不满意,他反驳:“那么一匹漂亮的母马不也可以是美的,既然神在一个预言里都称赞过它?”同时,苏格拉底又举出了许多类似的例子:“一个美的竖琴有没有没美”、“一个美的汤罐怎么样”,希庇阿斯回答年青的漂亮小姐自然比其他的东西要美,于是苏格拉底又反驳道:

“最美的猴子比起年青小姐来也是丑的……如果最美的汤罐比起年青小姐来还是丑的……年青小姐比起神仙,不也像汤罐比起年青小姐吗?比起神,最美的年青小姐不也显得丑吗?……在学问方面,在美方面,在一切方面,人类中学问最渊博的比起神来,不过是一个猴子吗?我们该不该承认,最美的年青小姐比起神来还是丑的呢?”

《大希庇阿斯》

苏格拉底认为这种又丑又美的一种美不能回答美本身是什么,美本身不是一位年青小姐、母马、竖琴和汤罐,而是美本身将美的特质传达到具体东西上面,使它具有了美。

依据苏格拉底这种说法,希庇阿斯又提出了“美是黄金”。他认为“一件东西纵然本来是丑的,只要镶上黄金,就得到一种点缀,使它显得美了”。苏格拉底反问说,“他(雕刻家菲狄阿斯)雕刻雅典娜的像,并没有用金做她的眼或面孔,也没有用金做她的手足,……他用的却是象牙,显然他犯了错误,是由于不知道金子镀上任何东西就可以使它美了。”所以苏格拉底认为黄金只是一种修饰物,借助修饰而成为美,不是真正的美。

于是希庇阿斯又提出了第三个回答:美就是恰当,“使用的恰当,石头当然也美”,“不恰当就丑”,“使每件东西美的就是恰当”。苏格拉底反诘道,要煮好蔬菜,是美人恰当还是汤罐恰当呢?对于蔬菜和汤罐,是金汤匙恰当,还是木汤匙恰当呢?再者说,什么是恰当?希庇阿斯说道:“我以为所谓恰当,是使一个事物在外表上表现的美的。举例来说,相貌不扬的人穿起合适的衣服来,外表就好看起来了。”苏格拉底反驳:“如果恰当只使得一个事物在外表上显得比它实际美,它就会只是一种错觉美。”希庇阿斯的上述三种回答都是具象的、触摸到的东西,比如小姐、黄金、附加到某种物体外表上合适的东西等,他只是从具体方面去说明美是什么,苏格拉底不满意这种浅显的回答,因为苏格拉底要问的是使事物真正成为美的那个品质,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称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

二、苏格拉底对美的本质的回答

苏格拉底不满足于希庇阿斯的三种回答,同时苏格拉底也认识到了定义美的困难,他想掌握美的本质是什么,于是便尝试着说出了自己对美的理解,给美下了几个定义。

第一个是“美是有用”,这是一种朴素的审美观点,苏格拉底认为美即实用“我们研究每一件东西的本质,制造和现状,如果它有用,我们就说它美,说它美只是看它有用,在某种情景可以帮助达到某种目的。” 但是,随后苏格拉底又推倒了这个结论,他认为无知是丑的,那么“要做一件事情。必须要有能力”,但是做坏事情的能力虽也是能力,但它造成的结果是丑的,那么“有能力和有用就不能成为美本身了”。

接着,苏格拉底又提出第二种含义:“有益的就是美的”,有益就是产生一种好的效果,即善;产生好的结果的就叫做原因,这样美就是善的原因,善是美的结果。但是,原因不是结果,结果也并非原因,所以就得出美不是善,善也不是美的结论。

苏格拉底认为这个定义也不可取,于是又提出了第三个含义:“美是视觉和听觉的”。但是提出后,苏格拉底又感觉不恰当。首先,习俗制度被认为是美的,但是它与视觉和听觉根本扯不上关系;其次,若美单纯是感觉上的,那抛开视觉、听觉,吃饭和也能产生但却不能称之为美;再次,眼睛和耳朵是两种不同的感觉器官,它们产生的也不尽相同,这就意味着美是不同的,但是“美本身”只有一个,所以美无法是不同的所组成。那么,第三种定义也是不对的。关于“美是什么”,到最后也没有得到解决,苏格拉底不得不说“美是难得”。

三、总结

《大希庇阿斯》是柏拉图早期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当时柏拉图还未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所以关于“美本身”到最后也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这给读者留下了一个较为广阔的思考空间,让问题讨论的过程呈现出丰富的张力。但是,柏拉图对于美的思考已渐成雏形:他已经对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即适用”进行反驳,在美学思想上比他的老师更接近于“美本身”。同时他认为美不是具有感性的事物――这也是古代希腊人所普遍接受的观点,它存在着一个“理念”,这种“理念”高于感性世界,是美产生的根源。所以,柏拉图前期对于美的较为深刻的探索为他后来提出了“美是理念”的哲学思想做了一个坚实的铺垫。

参考文献:

[1](古希腊)柏拉图,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