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追求情美共生的语文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追求情美共生的语文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这样的课堂应该是五彩缤纷、生机盎然、活力无限的,应该是充满着灵性、智趣和美感的。所以,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复制的激情和美感创生的过程,应该是让学生尽情绽放情感火花的过程,更应该是一种披文入情、情美共生的情趣语文的体验、探索过程。

一、由景入境,激活美感

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到处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今的《语文》教材都是编者依据课标要求科学遴选、精心组合而成的,具有典范性,富有时代感。一篇篇文章文质兼美,从内容上看,启人心智;从语言上看,字字珠玑。学生在学习这一篇篇课文中,兴趣、语言、精神、美感都将得以滋养共生。

特级教师王玲湘曾经教过的《搭石》一课,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她的课堂就是一个师生合作深入文本寻求美的过程。王老师通过对教材的反复研读,首先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切入点”——“走搭石”,这不仅是因为“走搭石”中含着“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更重要的是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的心理需求。其次是找到一条清晰的主线。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搭石,再抓住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围绕“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的画面,回旋复沓、层层深入地去叩击文本,深化对“一道风景”的理解。整堂课教学的主线就是“发现美”“寻找美”“感受美”“抒写美”。再就是,在抓住主线的基础上,确立一种立体学习的板块。将读准字音、读懂词句、体验语言的画面、体验美好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读出了美的画面、美的语言、美的心灵。

二、以情唤情,激活情感

《语文》教材以丰富的情感魅力深深地感染着读者,而情感作为一种内在的体验,并不是一种能够轻松传达的信息。在由文本情感向学生情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的启发引导起着关键的桥梁作用。教师的教学只有以情唤情,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感受,让学生的情感随文波动,与文共鸣,与景相融,物我两忘,学生才有可能获得真正有价值的情感体验。这一点,在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小珊迪》一课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王老师对这一课的设计堪称经典,从整体入手,主线清晰,紧紧把握住情感这条线,引领学生走进小珊迪的生活,走进小珊迪的心灵。启读阶段,王老师用《三次逃票》的故事,营造了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后在细读课文时,王老师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描写小珊迪语言的句子,使学生进入一种“潜心会文动真情”的课境。通过语言重组,激发想象,练写小珊迪的外貌,让学生品味文字的活力。逢到探讨问题:“小珊迪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王老师更是适时启发,让学生想象当他找不到帽子,找不到火柴,找不到那七个便士时,心里会怎么想?如说:“当我看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从而引领学生“含英咀华品至情”。最后阶段,通过情境交际,让学生给那位中国留学生写几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产生情感积淀。

三、披文入情,情美共生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所以能使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为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饱含着无限的意境。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深入其境,陶醉其中,并以情境的创设催生文本的美感,披文入情,情感与美感才能和谐共生。

《掌声》这篇课文以饱蘸爱心的笔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透过描写人物外表的语句,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情感的变化,进而感悟到“掌声”的内在意蕴。因此,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引导学生去与文中人物展开对话,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通,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去感悟语言,在品味中学习语言,在实践中发展语言,从而促进学生语言与情感的同构共生,实现文心与人心的和谐交融。

语文脱离了美感,课堂就是枯燥的、沉闷的;语文脱离了情感,学习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就会失去生命的底蕴。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文字,由景入境,以境染情,披文入情,融情入文,这样的语言才会灵动,才会让人回味无穷,课堂才会焕发生命活力。(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