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因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因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音乐教育中,因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迈进以及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的情感性审美越来越引起大家的注意。而音乐本身是各种文艺中,最能直接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一门科目,也是最容易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恰当地引导学生领略音乐所蕴藏的内涵美、情感美等美育因素。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社会生活以及艺术作品美的鉴赏、感受、评价进而去创造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爱心教育,起到教育功能;才能激励学生塑造自己绚丽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魅力。要想完成以上目标,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渴望心理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孩子是音乐活动的源头,一切音乐活动均产生于孩子的内在需要。”想让学生去感知音乐的美,就需要教师设置氛围,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从这种美的环境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渴望学习的欲望。现在的学生表现欲望很强烈,也比较喜欢唱歌、跳舞,我们就是要抓住学生这种爱好心理和兴趣,引导学生学习音乐。比如在教学音乐基础知识时,我们不要急于讲解那些有关音乐的理论性内容,可以先让学生自由选唱几首自己喜欢的歌曲,《东方明珠》、《嘻唰唰》、《父亲》等这些情感丰富的流行歌曲,然后根据学生演唱的歌曲一步一步地教给他们相关的音乐知识、唱法技巧等,这样就能避免教师一味枯燥的讲解,而学生昏昏欲睡半解不解机械地听着。这种通过自由唱歌顺势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基础专业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也引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另外,也可以把音乐教室布置得新颖独特从而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一些。乐器的摆放、背景音乐的播放等都可以吸引学生,让其产生一种好奇心理。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罗丹说过:“我们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音乐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感知这些美的东西呢?怎样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音高、音色和节奏的变化从而产生的律动的美感呢?

音乐是一门极富感染力的艺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过程非常复杂。要想让学生深刻地感知音乐之美,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即培养音乐的感觉能力和知觉能力。学生对事物生成的审美观念是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音乐教学课堂,使学生能真实地感觉到音乐的美。比如在教学《孤独的牧羊人》时,可以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用电脑或者多媒体播放这首曲子的来源影片《音乐之声》的片段,以引发学生的感知感觉。这样声貌俱佳的教学形式极具感染力,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铿锵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又如教学《鼓浪屿之波》时,可以先放一段舒缓的曲子,教师伴随着曲子讲述《鼓浪屿之波》创作背景,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大海的背景画面,这样不仅容易让学生生发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通过声音、语言、画面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地感知到音乐的韵律美、语言美和意境美。这种不断创新的教学手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说:“歌声是太阳,没有歌声的生活就像没有太阳的生活一样苍白”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才能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才能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

三、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蕴含的情感因子

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因子,相对于其他的科目而言,更突出、更明显、更丰富。表达亲情的《父亲》、《我的老爸老妈》等;抒发爱国之情的《国歌》、《我爱你,中国》、《七子之歌》等等;阐释友情、爱情的歌曲更是多如牛毛,在此不一一赘述。那么,对于这样富有情感因子的歌曲,我们的教师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情愫呢?

以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逐渐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中蕴含的深情。如教学《我爱你,中国》时,教师可先从歌词入手,讲解其叠句、排比等手法的恰当运用,把祖国的广袤、祖国的森林山川、祖国的美好田园刻画得淋漓尽致,描绘得细腻精妙;再配以祖国的精美画面,更能凸显歌曲的生动,展示祖国大好河山。这样教师就把《我爱你,中国》的主题内容逐渐深化,学生也就随着教师的步步引导,深切地领会歌曲中海外儿女的真挚爱国之情。

前面我们提到的《东方明珠》这首歌曲,其饱含的情感因子更是丰富多彩。歌词中既有亲情、恋情、归乡情,还有拳拳爱国之情。丰富的歌词和激荡的歌曲旋律蕴藏着节奏美、谐和美。教师要通过对歌曲的教学和指点,不仅让学生学会歌唱,还要懂得欣赏这首歌曲蕴含的深情。

总之,音乐有其独特的魅力,独特的教育和价值功能。它所蕴涵的音韵美、情感美、语言美甚至意境美,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它既能使学习繁累的学生得以放松,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并且也能开启他们的智力,提高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