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中亟须纠正的三种偏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中亟须纠正的三种偏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标的出台对语文教学的推动力无疑是巨大的,总体上看,目前的语文教学在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融合方面所进行的尝试是有益的,也是有效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方法都令我们耳目一新。然而,在新课标推进十余年的今天,还有一些老师对于新课标的理解停留在较肤浅的层面,教学中仍存在着偏颇。据语文教学而论,以下三种偏颇是亟须正的

一、过度强调“人文性”而弱化“工具性”

有些人以为,讲人文性便是理念的进步,便觉趾高气扬;坚持工具性便是因循保守,便觉羞于见人。难怪有人感叹:“时至今日,似乎再谈‘工具性’,便是落伍了。”于是乎在某些公开课上,空洞的“人文概念”,无边的“人文拓展”,代替了对课文的元阅读、元理解和言语训练。看上去花花哨哨,热热闹闹,但一篇课文教下来,学生读得结结巴巴,丢三落四。过度强调“人文性”,评价标准必然会发生偏颇:谁落实字词,便是雕虫小技;谁引导学生透过具体词语和文句去探讨作品形象和作者思想感情便是规规小儒;唯有“穿越历史,阐证文化,张扬理念”才是大气之课,才能算得上与新课标接轨。殊不知,那种脱离文本实际的抽象人文灌输成了一种缺乏语文内质的塑料盆景,中看不中用。

表现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上,则有追大求全,失于空泛、玄虚之弊。特别是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上,则是选文唯恐文化品位不高,档次不够,却不管是否与学生“基质准备”的实际相符。有的教师追求课的“好看”,忽视了“有用”,即不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如果说人文素养以语言基本功水平的下降为代价,以语文实用价值(即工具价值)的失落为代价,那么,这种高蹈于世俗人情之外的人文性不要也罢。以人文性打压工具性,是一种对语文本质认识的割裂。有识之士语重心长地指出,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确确实实存在着“人文提升过‘限’”的问题,我们曾经深受狭隘工具论之害,岂可矫枉过正,走向另一极端?

二、过度强调学生“体验”而弱化教师“主导”

新课标提倡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体验既有情感因素,也有认知因素(请注意,这是下文阐述的前提)。谁都知道,一个人如果不是学校的受教育者,那么其“自然生活体验”用不着别人去指导。可当其涉及语文教学时,学生的体验也是“教”的任务之一。这里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了引出阅读共鸣或索取写作素材,让学生在“自然生活”中有意识地强化体验(如下河游泳时,及时捕捉从“入水”到“上岸”整个过程中的生理感觉和心理反应),二是在课堂上创设特殊的情境(如配乐配图等),引导他们进行阅读鉴赏的审美体验。对于学生的体验,我们过去尊重不够,往往以教师自身体验作为评判学生体验的标准,或以普遍性的体验共性否定学生的体验个性。那种强行将学生独特的体验纳入普遍模式的做法是一种有意无意的“教学霸权”,当无情地剔除。

然而,尊重学生个体体验也已经开始露出矫枉过正的苗头了,其中最成问题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被遮蔽。一个色盲者的体验可能是事物没有鲜明的色彩差别,我们可以尊重他的感觉,但我们也应当向他指出,事物有不同色彩是一个客观的事实。语文教师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决不能以放弃自己的主导身份为代价。学生的个体体验,是他们生命的存在痕迹,不可抹杀。然而,结合教材实际,结合写作背景所作出的理性的分析,可以弥补他们体验的局限,可以更正他们体验的偏颇。如果一味地牵就一切“质量”的个体体验,必然导致语文教学的浅薄化和无目标化(极端的做法是整堂课几乎只有混沌的阅读体验,没有阅读技能目标的分解和落实)。须知,教师主导地位的坚守,才是真正的“负责任的尊重”。

三、过度强调表面“合作”而弱化独立“悟思”

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不应当是学习行为的简单叠加,而应当是较高层次的智能互补、思维互激、情感互渗和驱力互促。而这些方面的所能够达到的境界,既取决于参与合作学习的个体的智能基础,取决于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方面的战术水平和调控水平,更取决于学习者的独立“悟思”水平。我以为这些、特别是独立“悟思”才是合作学习得以达到优质高效的前提。而在泛泛的平面合作甚至是表面合作之下,这个前提往往被遮蔽了。任何合作性活动,都必须顾及参与者的基本素质,不是什么事情只要合作就能解决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同一时空域限内,一个人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而一群人却一无所获的原因之一。

可以这样说,只有建立在充分独立思考、感悟基础上的合作才是真正有效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合作项目时,从学生基础出发,较为准确地掂量他们的素质状态,力戒随意性。特别要注意,如何想方设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充分调动个体感悟的前提下,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以独立“悟思”为合作学习的必要前提,才能真正保证“全员”发展。另外,合作学习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然不断出现一些非预测性“事件”,教师就必须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控,矫偏救弊。否则,虽有合作学习之虚名,未必能够收获合作学习的沉甸甸的果实。然而,在一些走合作学习形式的花架子课上,执教者只管在那里鼓励“群动”,而不管是不是盲动、乱动或消极地动,是不是真正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合作性,教师本应做的引导和调控严重缺位。存在“前提缺失”的合作学习,负作用是明显的。例如,由于合作项目的设置缺少起码的主体基质对应,学习者只能在浅层次上低效运行;由于缺少起码的战术考虑,群体学习行为缺少计划性;由于不注意过程的调控,散漫的群动阻遏了个性张扬,依赖思想使得独立思维的意识退化等等。这些,不能不引起中学语文教学界应有的重视。

在语文教改中,每个教师都是探索者、学步人,受到某种“新潮”裹挟而出现一些偏颇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敢于正视,并学会审视和反思。一旦发现偏颇,定当立即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