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坪隧道塌方综合治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坪隧道塌方综合治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由于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坪隧道地质条件差、围岩变化大、地形复杂,在施工中先后出现两次塌方。该文对塌方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安全、合理的处理方案,顺利地通过了两次隧道塌方段,并提出预防掌子面塌方的一套技术措施。

关键词:水电站、隧道、塌方

1、工程概况及塌方介绍

1.1、工程概况

锦屏一级水电站地处四川省凉山州内雅砻江上,大坪隧道位于锦屏一级水电站雅砻江右岸锦屏山上,是连接三号营地和棉纱沟交通平台的唯一通道。山体呈SN走向,山坡坡度为48度到53度不等,最大埋深107m,整座隧道处于山体靠雅砻江侧、围岩软弱及地下水丰富地段。隧道全长2515m,设计隧道宽度10.5m,最大开挖高度8.96m。设计Ⅱ类围岩1476.1m ,Ⅲ类围岩1038.9m。施工过程中先后发生两次塌方,对工程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1.2、工程地质

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地质围岩为强至中风化炭质页岩、粉砂质页岩夹砂质泥岩,岩石抗压极限强度5.1~6.1MPa;岩层褶皱构造强烈,隧道地层出现小挤压和压扭断层,节理发育,裂隙纵横交错,层理产状为不规则状;岩层风化严重,相互间粘结能力极差,局部呈软弱夹层产出,岩石经开挖暴露后极易风化变软;地下水位低,地下水沿节理裂隙渗漏现象普遍。

根据地表横断面描述情况看,隧道里程K0+060~K0+180段120 m长范围有浅埋、偏压情况,且隧道穿越山体在该段里程处于山凹冲沟地貌,两次塌方均发生在该段落。从塌方情况看,围岩变化比较大,特别是拱部围岩特别破碎、松软,整体性差,开挖暴露后即出现坍塌,且速度快。

1.3、塌方过程与围岩情况

1.3.1、塌方过程

第一次塌方发生在2008年5月26日上午。洞身开挖按Ⅱ级围岩,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至桩号K0+117时,完成开挖后初喷过程中掌子面拱部开始掉块,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持续进行了近3 h,但坍塌仍在继续。塌方位置为上台阶右侧拱肩处,最终塌方高度约12 m,进深约4 m,塌方量约200m3。

第二次塌方发生在2008年8月4日上午。洞身开挖按Ⅱ级围岩,同样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至桩号K0+162时,在出渣时掌子面拱部中线偏右侧处再次发生掉块。喷射混凝土封闭后,支护过程中又开始掉块,继而发展成大量坍塌,塌方位置为上台阶中线至右侧拱腰处,最终塌方高度约9 m,进深约3 m,塌方量约110m3,规模稍小。

1.3.2、塌方处围岩情况

第一次塌方处掌子面围岩为强风化砂质泥岩,围岩软弱,有4组裂隙。掌子面右侧围岩受破碎带影响,围岩节理、裂隙发育,不规则分布,部分节理为黄褐色粘土填充,呈碎裂状结构;掌子面左侧围岩节理较发育,呈块状结构,层厚约10~25 cm,走向大致与隧道中线平行。掌子面围岩整体性差,潮湿,无渗水情况。坍塌岩体软弱,呈泥状。

第二次塌方处掌子面拱顶及其以下1.O m高度范围为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岩体较软弱、破碎,部分风化成泥,呈散体状,岩块之间为胶泥填充,自稳能力差。掌子面右侧为强风化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受断层构造带影响,围岩节理不清晰,较破碎,整体性差;掌子面左侧围岩为弱风化灰色粉砂岩,岩体较坚硬,受构造影响明显,岩层产状紊乱,破裂面光滑,节理较发育,岩体呈块状结构。有渗水情况。坍塌下来的岩体大小不一,最大块岩石长边长约38 cm,最小块粒径约3cm。岩块软硬不一,呈黄褐色,有水锈,可判断围岩极破碎,呈散体状结构。

1.4、塌方后存在问题

第一次塌方后,已完成的K0+100~K0+116段初期支护在外侧拱脚出现3条竖向裂缝,根据监控量测结果,K0+116里程处拱顶下沉5.2 cm,塌方处地表发现1条偏离隧道轴线约5 m并沿轴线走向的裂缝,宽度约5cm,同时在K0+128处地表发现一个直径约0.8m的塌坑,深度无法量测。

2、塌方原因分析

(1) K0+060~K0+180段围岩为强风化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围岩软弱破碎,属断层构造产物。受破碎带影响,岩层呈碎裂状、裂隙块状结构,整体性差。

(2)围岩呈松软状态,自稳能力差。开挖后围岩受扰动,自稳能力降低。

(3)受雨季强降雨水渗透作用影响,地下水沿裂隙通道流出,使拱部围岩受侵蚀,软弱夹层软化,强度降低。开挖临空后受重力作用易沉降,并沿软弱面滑动,逐渐剥落掉块。

(4)隧道在该段落最小埋深约为29.7 m,加之地表山体陡峻,隧道有偏压情况,一定程度上诱发塌方。

(5)整个开挖掌子面围岩坚硬,完整性分布不均匀,对较坚硬围岩的开挖爆破,扰动围岩,增加诱发塌方的因素。

3、塌方处理

由于坍塌体都堆积在掌子面前,虽然两处塌方规模不同,围岩条件有所差别,但处理措施均是先加固未塌方段,阻止塌方继续发展,然后再处理塌方段,具体方法如下。

3.1、 K0+117塌方处理

鉴于隧道埋深、地表地貌条件、塌方规模、初期支护面裂缝以及地表发现的异常情况,为开挖后减少地表下沉和防止围岩再次坍塌,为向前掘进施工提供地质超前预报,增加施工安全度,提高隧道的长期稳定性,故确定K0+117~K0+137段20 m采用长24 m大管棚超前支护措施。采取先护后挖的综合处理措施,开挖前施作超前注浆小导管和径向中空锚杆,再配合其它工程措施,安全通过塌方地段。其具体治理措施为:

喷射C30钢纤维混凝土25 cm厚封闭塌方掌子面。

施作5 m长φ42注浆小导管(环向间距40 cm)对塌方掌子面进行注浆加固为

长管棚施工创造条件。

支立4榀临时钢拱架(间距1m),施工24 m长管棚(管内增加3根φ22钢

筋制作的钢筋笼,增加管棚刚度),管棚安装后先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加固,再用M30水泥砂浆填充管棚,增加刚度。

打设大角度的超前小导管注浆。

按每循环40cm进尺开挖,并喷15 cm厚C30钢纤维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6)布设φ8双层钢筋网,复喷 C30钢纤维混凝土至25 cm厚。

(7)打设BQD25径向系统中空锚杆并注浆(间距按0.5×O.5 m梅花型布置)。

如此按超前支护、开挖、立架、挂网、打设系统中空锚杆、复喷步骤,一步一步地开挖与支护,从而安全顺利地通过塌方段。

临时钢架段反向处理。在临时钢架段(长3 m)反向打设3环φ42注浆小导管,间距1 m;然后反向拆除一榀临时钢架,开挖至设计开挖轮廓线后,立即施作永久初期支护,如此逐榀拆除,逐段支护,直至临时钢架段处理完成。

3.2、 K0+162段塌方处理

该处塌方鉴于整个开挖掌子面围岩坚硬、完整性分布不均匀,主要是拱部以上

围岩破碎,但较坚硬,故从节省成本、加快处理速度考虑,采取双层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措施,同样配合其它工程措施,通过塌方地段。其具体治理措施为:

(1)喷射C30钢纤维混凝土25 cm厚封闭塌方掌子面。

(2)对塌穴进行填充处理。在初期支护前端施工3根φ108钢管(长度约6 m)伸入塌穴内,向塌穴内吹灌砂、水泥、碎石混合干料,吹灌混合料至无法灌入为止。混合料配合比按水泥:砂:碎石=1:2.5:4拌制。

(3)对塌穴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在初期支护前端,向塌穴打设10根φ42(壁厚4 mm)、L=6.O m钢花管注水泥浆加固。

(4)开挖前,在封闭掌子面处先施工双层φ42(壁厚4 mm)、L=5.0 m小导管双液注浆超前支护,小导管在拱部120°范围布置,环向间距40 cm。2层小导管外插角度分别为6°和8°,其它支护按第一次塌方处理参数,其中钢架纵向间距改为50 cm。

3.3、注意事项

处理塌体过程中除严格做好超前支护和注浆质量外,应尽量避免爆破。挖掘机和人工风镐无法开挖时,应控制药量,采用小药量预裂爆破挖掘较坚硬围岩。开挖后快速封闭围岩面,加强工序衔接,减少围岩暴露风化时间,使初期支护及时施作。同时洞内按3 m间距布置量测断面,进行拱顶下沉、周边收敛量测,洞外地表设置观测点进行地表下沉量测,洞内密切观察已完成初期支护的工作面有无变化情况。

4、防塌措施

从大坪隧道发生的两次开挖过程中掌子面塌方情况看,塌方是可以避免的。但如何预防,笔者认为:

(1)围岩条件复杂的情况下,两次塌方地段均缺少有效的地质超前预报,加之施工打设炮眼、锚杆孔、超前支护孔过程中对围岩进行短距离超前探测重视不足,操作人员经验欠缺,造成无法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因此,对超前预报的手段,特别是地质复杂的特长隧道应引起足够重视。

(2)及时调整开挖方法。特别是对围岩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施工中如果采取三台阶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可以避免塌方。

(3)在松散、软弱、破碎围岩段,需局部爆破时,必须严格控制炮眼深度、间距、装药量,减小对软弱破碎围岩的扰动。

(4)合理安排部署,缩短各工序时间,选择合理的循环进尺,采用如早强快硬材料快速封闭围岩面,减少围岩的暴露时间很有必要。

(5)配备适当数量的应急物资,如自进式锚杆、中空锚杆、钢管、钢拱架、快硬水泥等。两次塌方的共性均是由掉块逐步扩大,最后形成塌方。出现掉块后若能有效抑制围岩变形,将使出现大范围塌方的机率降到最低。

5、 结束语

隧道塌方会给施工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因此应认真排除导致塌方的各种因素,避免塌方产生。隧道施工中预防塌方首先要做好地质预报,选择相应的、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要注意掌握“管超前、严注浆、多分部、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塌方一旦发生,应该及时分析原因确定塌方形式,对未塌区域先进行加固,防止塌方继续扩大,并根据不同的塌方形式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方法。

作者简介:王存帮,男,出生于1980年4月,2003年7月毕业于焦作工学院,本科学历,工学学士,现工作于中铁十九局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