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爱育班、从严管班,促进班风、学风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爱育班、从严管班,促进班风、学风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班级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全面深入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最基础单位。它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班级管理,营造一个具有良好班风、学风的班级是实现两个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营造一个具有良好班风、学风的班级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在工作经验,认为在班级管理中应以爱育班、从严管班。即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做到“严”“爱”相济。所谓“严”,即严字当头、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用规章制度约束每个学生的行为。所谓“爱”,即从爱出发,充分尊重、信任每个学生,用“爱心”正确耐心地引导教育学生。严与爱词义上是矛盾的,但二者在班级管理中应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班主任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必须正确理解、细心体会,恰到好处地运用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使班级管理走向“严”与“爱”的两个极端,不仅不能促进班风学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还有可能制造一个混乱或沉闷的班级。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目前年龄大都在16~19岁之间,从心理学上看,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逻辑思维高度发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心理不稳定,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准确分辨是非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而高三毕业班的学生则面临升学或步入社会的人生重要转折点,心灵极度敏感、焦虑、烦躁、脆弱,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容易陷入各种心理矛盾且难以自拔,但可塑性大,塑造好了就是一块璞玉。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刚性约束和耐心的柔性教育。

一、以爱育班

以爱育班,即尊重学生在班级中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以爱动其心,以爱育人,以教化人。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倾注满腔热情真挚的热爱学生,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在学生短暂而又漫长的求学生涯中,大多数学生都希望甚至期待教师爱他们、关心他们、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而班主任也希望学生信赖他、尊敬他、支持他,对他能敞开心灵的大门,分享学生的喜、怒、哀、乐。爱,又是一门艺术,一门技艺,恰到好处能使学生春风化雨,滋润心灵。而洪水猛兽般的爱则往往不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甚至还会引发他们强烈的抵触情绪,导致教育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主要原因是老师把爱变成了单向的输出与给予,使教育的思想与要求变成了爱的附属品或附加品。这种爱的投入如何能得到爱的产出,结果可想而知。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做到以爱育人,以教化人?

1.教师应变更观念,变“知识本位”为“生命本位”,变“教师本位”为“学生本位”,这是大爱,更是至爱。

班集体是一个由无数个鲜活生命所构成的动感实足的生命体。班级管理的意义是促进学生生命要素的协调发展,班主任天然就是学生鲜活个体阶段性目标实现的达成者。因此,当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时,班集体是否令学生拥有幸福感,此时就成为教师是否以爱育人,以教化人,以爱育班的标尺。在过去的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容易把学生视为单一的认知体,以“知识本位”的视角俯瞰学生、审视学生、评判学生;以“教师本位”的心态去管束学生、训导学生、监控学生。在这种错误理念指导下,不少班级只能演化成学生想极力挣脱而又无法挣脱的“心狱”。学生有的只是无尽的哀叹与愤懑,哪有爱可言?哪有幸福可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班主任只有变“知识本位”为“生命本位”,变“教师本位”为“学生本位”,从过去只关注学生智能的提高与发展转移到更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这样,班集体就会变成生命与生命的交相辉映,心智与心智的相互碰撞;就容易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学生才会拥有幸福感,而只有学生幸福感的不断生成和弥散,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才会不断增强,才能成就良好的班风、学风。

2.转变爱的方式,变“抽象”为“具体”,变“言语”为“行动”,从细微处着手,这是小爱,更是真爱。

常言道:琢玉首先要爱玉,育人首先要爱人。的确,热爱学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应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呵护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温暖学生。这样就可以直接提高教育的可接受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功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然而,恰恰与之相反的事实是,许多班主任经常口头上表达怎样怎样的爱学生,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爱”仅成为老师许诺给学生的空头支票,学生则永远没有机会支取、感受老师的关怀和爱,甚至学生稍有过错,则招来怒目相视,粗暴相向;而有些班主任实实在在的行动了却不知如何表达爱意,导致“老师给的爱不是学生想要的,学生想要的老师却没有给”,陷入了“爱你不容易”的尴尬局面。其实,爱很简单!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许许多多简简单单的言行举止都会让学生沐浴爱中。比如:早上遇到学生主动积极热情的问一声“好”,叮咛一声“加油学习!”;随着季节气候的更替温馨的嘱咐学生“多穿点衣服,小心感冒”;平时,多关注、关心学生,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其学习状况,心理变化,及时的给予心理辅导;或当学生在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或其他比赛取得好成绩时,及时送上祝贺和表扬;当学生考试或比赛失意时,要及时给予安慰、鼓励和支持。

二、从严管班

马卡连科说过:“教育无非就是练习正确的行为,练习使他们习惯于遵守社会公认的行为标准和准则。”如果学生大部分日常行为都能按教育要求去做,规范有序,那么,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在校生活质量就高,享有高度幸福感,否则,可能就会是另外一种情况。因而,要使学生在校拥有幸福感只有爱是不行的,还需要班级管理的“严”。魏书生在其教育思想中指出:教育不光要有爱,还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但“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准确地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做到严中有爱、严而不厉、严而有格。那么,如何做到“严”而不“严厉”,而“严格”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遵守国家、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依规治班,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规班纪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很重要,而且很必要,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科学地制定班规班纪,实现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预期效果。我进行班级管理的实践是:首先,国家的法律法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硬性规定,必须人人遵守,不可违背!其次,以上的硬性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与实际不相符合,且硬性操作起来容易抹杀人性。因此,在遵守硬性规定的前提下,还需软性规定,即在班主任的组织和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制定班规班纪,比起由国家、学校、班主任硬性规定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班规,在心理上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重要的是学生由被动甚至是被强迫的遵守变成自觉主动的遵守,而且定的班规班纪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民主性,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学习情况,细致具体,实际操作性强。细言之,即由大家共同商讨制定班规班纪,根据学生意见罗列条文,让学生对照各条条文,各种要求,去除操作性差,过于苛刻的要求,保留大家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条文,一经制定,原则上大家都得执行。同时,由全班学生逐个对同学进行评定,推出大家认为不能遵守而且自己也认可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则降低要求,违反班规班纪时要酌情弹性处理。或者,也可以所有的规章制度制定好以后,由学生自己认定哪几条完全可以做到,哪几条还不能做到,还有哪些目前还完全做不到,然后,按照学生自己认定的条文,分层分人有区别的严格执行。总之,就全班而言,是制度统一,灵活执行;就不同层次的学生或个别学生而言,是制度不同,严格执行。

2.依规治班,严格执法、公平执法、公正执法,自罚与他罚相结合。

班规既然是大家制定和认可的,那么一经制定和实施,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一旦有某位同学违反班规,作为班主任面对班干部和普通学生、尖子生、中层生和后进生犯错时,均应做到公平、公正,无论是谁,均应出于公心来处理,做到一碗水端平,切忌因是班干部或是尖子生而网开一面,后进生则严厉处罚,导致不公平、不公正,导致班规班纪失去效力,导致班主任失去威信,失去学生的支持、拥护和爱戴。

3.注重首因效应,抓好典型;严抓严管,持之以恒,惩罚与安抚相结合。

注重首因效应,抓好典型,就是对第一次犯错的学生一定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严格按照班规班纪和学生自选的条文来处理学生,以树立班规班纪的权威性和效用性。但对第一次犯错的同学也要给以适当的机会加以改正,知错能改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而屡犯者,则态度坚决,不给情面,严抓严罚,抓好典型,以儆效尤。当然,班级管理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教育,班主任应勤管勤抓,切忌犯了“冷热病”——时紧时松,犯了“雷公病”——只见雷声未见雨声,因此,严格管班,应抓好典型,更应严抓严管,持之以恒。

总之,班级管理中,爱和严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爱,不是盲目的爱,更不是迁就纵容;严,也不是严厉,更不是严酷。严和爱是一门教育管理的艺术,只有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以爱育班,从严管班”,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