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招商迪辰三渡陈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招商迪辰三渡陈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融资路径不止一条,虚实相间往往能在最终赢得满意效果。招商迪辰凭借其强力团队和招商局背景,吸引了一批投资商追随其左右,从而取得主动,虽几次临时生变而融资无虞。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它有意无意地连续三次采用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策略。

招商迪辰系统有限公司(简称迪辰)成立于2000年3月,生逢互联网盛世。董事长一职由招商局财务总监范棣亲自领衔,足见招商局重托。作为招商局旗下新锐,迪辰要风风火火地大干一场。

迪辰创业豪气干云,跟大多数赶潮的公司一样,面对着.COM热潮,没来得及深思熟虑就大张旗鼓地祭出了电子商务的概念。

迪辰周围不乏呐喊助威者,很多声名显赫的国际投资商纷纷涌来,JP摩根、美林、软银等大牌机构,瞅着招商局和范棣这两个牌子,争先恐后地伸出橄榄枝。“他们说,要多少资金都没问题,今天签了协议,明天就马上把资金拨过来。价格好谈!”范棣描述当时的火热情形时说。

面对众多投资商的青睐,范棣没有喜形于色,而是婉拒了他们。他的想法是,2000万元的注册资金已经足够花一阵子了,没有必要吸收创投资金。虽遭婉拒,投资商仍然恋恋不舍,在迪辰身边徘徊。

6月,网络的喧嚣接近顶点,投资商仍在鼓动范棣,范棣心动了一下:确实资金也是花的够快的。他没有马上拍板,想等等看。很快到了8月,网络的神话时代结束,迪辰的商业模式从电子商务到货运IT管理系统、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提供商等多次转换,都没有找到最佳位置,这时候,迪辰开始感觉到资金的压力,而投资商对迪辰的态度却逐渐冷淡下来。迪辰需要主动迈出一步。

投石问路与两手抓

试探性的第一步是在2000年10月,迪辰小心翼翼地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举行路演。按照范棣的思路,这一轮主要目的不是非要融资,而在于试探市场反应。这一招“投石问路”很快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全程有60多家投资商与迪辰接触,明显感兴趣的有20多家,早先门庭冷落的迪辰大感振奋。12月,Chinavest、华登、保险公司Ppotential等6家投资商进入迪辰进行尽职调查,眼看资金指日可待了。

但最终是在关键的价格问题上,投融资双方无法达成一致而使谈判告吹。对于投资商来说,这未曾不是一种遗憾,因为招商局正在把全部1200亿港元资产重组为物流、房地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四大板块,未能进入,意味着跟如此庞大的资源无缘。而这对于迪辰来说却不过是个插曲,因为迪辰很快按照自己提出的价格找到了买家。原来迪辰自有其高明之处,既然有那么多的投资商,为何不多跟他们谈谈呢?迪辰一边跟几家大投资商谈判,一边跟找上门来的中小投资商往来如仪。范棣说:“我们必须做好两手准备。”

正是“两手准备”,范棣把迪辰跟大投资商谈判这个信息抛出去后,中小投资商则乐意于攀龙附凤,他们既认同大投资商的眼光,也都想跟大投资商做合作伙伴,于是围着迪辰团团转;迪辰的完美计划是来者不拒,只要价格合算就行,同时万一谈判告吹还可以继续找到买家。事实正在循着范棣的思路走。谈判因为价格谈不合拢而僵持,尽管跟大投资商合作可以提高品牌,范棣还是果断放弃,毕竟当下资金才是最重要。

迪辰退而求其次,目光转向中小投资商。其实即使是在跟大投资商谈判之时,迪辰也没有将中小投资商拒之门外。这时两家美国基金得偿所愿地进来,2001年4月,美国基金I-globe和AasiaInvestment-Link共投资800万美元,占迪辰股份5%左右。,范棣认为“价格谈得不错”。

迪辰第一轮融资顺利实现,得益于范棣的“暗渡陈仓”的预设。如果像一般的做法,跟第一批投资商进行实质谈判的同时,关上后来者进入的门路,或许正是自己堵死退路。当然,迪辰得以自如调控的原因,莫过于有诸多投资商捧场,不怕没有下家。

二渡陈仓,故伎重演

范棣是个坚定的股权融资的笃行者,他不喜欢债权融资,因为他觉得借款的时间太短,万一还不了怎么办?在第一轮融资后半年,迪辰再次施展股权融资手法,巧的是,“暗渡陈仓”再度派上用场。

对于迪辰来说,保险公司Potential绝对是个不好对付的角色。第一轮融资无果而终后,Potential一直不愿放弃,厮磨迪辰又近半年。2001年8月,Potential提出可以给迪辰投资2000万美元左右。迪辰不拒绝资金,但是范棣对Potential提出的融资结构不接受。如果接受,那么这笔资金不仅要占25%~30%的股份,迪辰每年还得给它发放利息。范棣认为Potential的要求不合理,明确拒绝。Potential也是识趣,就退一步说:“那就改为投资300万美元吧,不收利息。”

于是谈判得以继续。可是在关键的价格上,Potential的要价范棣仍然不能接受。几番曲折,范棣挥挥手说:“不跟你谈了!”因为“Potential很精”。

在与Potential在谈判的同时,迪辰也跟深圳创新投和香港的宁高投资、和高投资等洽谈。拒绝potential后,这几家投资商相继进入,共投资约400万美元,占股份2%多一些,差不多是第一轮融资同样的价格。相比之下,Potential的2000万美元要价约是它的两倍。

上创业板,无意的“烟幕弹”

迪辰一步步地塑造自己的商业模式,慢慢转向综合物流服务商。为了把迪辰建造成招商局物流业务的旗舰,上市成了一个大力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迪辰在拒绝Potential投资后,瞄准了香港创业板。

2001年10月,迪辰加班加点地完成了创业板上市的前期准备:尽职调查做完了,协议投资者找好了,该递交申请表了……范棣有条不紊地循序而行,忽然有一个问题令他陷入沉思:创业板的流动性比较差,以后增发难度大,融资所得仅仅是IPO募集的资金,以后则很难做;而如果收购一家交易量大些的上市公司,配股集资的可能性更大。范棣和保荐人、承销商汇富和工商东亚交流,他们对范棣的观点表示认同。于是,2001年11月,迪辰悄然撤回了上市申请。范棣对于此番中介费用100多万港元不以为然,“避免走错市场,那才是最重要的”。

迪辰撤回申请之时已经定下了主板借壳的策略。迪辰对香港资本市场非常精熟,委托一家擅长并购的小公司寻找壳资源。这家公司推荐了包括上市公司启祥集团(0632.HK)在内的几家,最终敲定启祥集团。11月,迪辰跟启祥首次接触,几乎毫无阻力地达成了共识。启祥集团是香港第一代华人企业家冯平山创立,但当时已负债累累,连年亏损,也希望有实力的机构能够帮助它力挽狂澜。需要指出,尽管负债1.3亿港元,启祥集团的净资产达3.8亿,还是一个不错的壳资源。

前后不到6个星期,双方已经签订收购协议。收购采取增发新股的方式,双方成立一家新公司,迪辰以及由迪辰高层控股的Frasight,以每股0.02元分别认购新公司25亿股及1.825亿股,分别占扩大后股本的55.5%及4%,涉及金额5365万元。认购价较去年12月24日停牌前股价0.04港元折让50%。此外,迪辰和Frasight分别认购8.4亿份及6134万份认股证,每份认购价为0.023港元,悉数行使后,迪辰系持股量进一步上升至66%。

迪辰的收购引起市场的火爆追捧,启祥集团(0632.HK)的股价在收购前一个多月是5年来的最低点,只有0.014元,收购后改名为招商迪辰(亚洲)有限公司(0632.HK),飙升至0.34元,市值4.952亿港元。若按股权计,迪辰的资本增值几个月内达到3.268亿。

迪辰的股权收购费用5365万港元最终还是回到了上市公司手里,因为收购采用的是发新股的方式。如此,迪辰精心运作的借壳上市,只需要500多万的中介费用就全部完成了。然而最精妙之处在于,迪辰再次施展了“暗渡陈仓”绝技。

此次“暗渡陈仓”却是在无意之中促成的。迪辰的主板收购虽然出于临时转向,却无意中得到了创业板的掩护。因为迪辰本来要上创业板的消息已经尽人皆知,11月还没有改变,12月却已经签订主板收购协议,动作神速而且神不知鬼不觉。对于按照市场价收购的迪辰来说,避免了消息走漏而使壳资源股价应声而起。此前的上市创业板,一定程度上成了掩护收购的“烟幕弹”,这是借壳费用低廉的一个绝佳保障,尽管迪辰并没有事先设定。

融资的“暗渡陈仓”风格其实折射出迪辰的一个特点:多变、快速。范棣坦言自己喜欢面对多变的挑战。迪辰的商业模式前后换了6次才锁定物流,甚至与其相映成趣的是,深圳的迪辰公司也是连续搬家几次,现在所在的招商大厦6层谈不上装饰,抬头往天花板望去,只见灰暗的水泥横梁在外,漆了红色的、裹了金属箔的各种管道纵横其间。只有一盆盆小植株垂吊于人们头顶,才让人有一丝营造环境的味道。

虽多次融资,迪辰似乎更多地是在引入资金本身于引资,而少了大牌战略伙伴的引入,这对于开拓型的企业来说或许微有瑕疵。显然迪辰对此也有所虑,范棣说,迪辰很快将有重大举措,引入知名战略伙伴。这一回,迪辰会有怎样的构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