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永胜主任使用炙甘草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举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扩张型心肌病(DCM)主要特征是左心室或双心室心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产生心力衰竭。本病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年死亡率25%~45%,猝死发生率30%。近十余年来,扩张型心肌病的发展呈增长趋势,年发病率为5~10/10万,男性多于女性(2.5∶1),平均发病年龄约40岁。今年以来,黄永胜使用炙甘草汤治疗DCM数十例,疗效满意,现仅举较典型的1例,借以说明心肌病中医的理论及临床基础。
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42岁,工人,患者于1979年1月因两次感冒发烧后觉得心慌、气短,活动劳累后加重,逐渐不能从事劳动。曾在某医院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近日来上述症状加重,胸闷、气短,伴有头晕目眩,夜寐不宁,呕吐、咯血、自汗、尿少浮肿。既往无心绞痛及晕厥史。家族中同胞兄弟6人,皆患本病而早年相继去世。父母去世较早,情况不详。体检:血压90/80mmHg,脉搏112次/分。面色黄白,舌淡少苔,脉结代。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弱,心尖部闻及III级收缩期杂音,心律不齐。肝肋下3.0cm,质软,腹水(-),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化验检查:WBC1.76×109/L,N0.75;尿蛋白(+),白细胞1~2,管型0~1,非结晶尿酸盐(+++)。谷丙转氨酶(++),血清钾3.97毫当量/升,尿素氮17.5mg%,二氧化碳结合力52容积%。余正常。X线检查,心影呈球形扩大,以左室为主,心搏减弱,肺门充血,心胸比率65%。心电图示:I、aVL、V5见异常Q波,窦性心动过速,多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伴室性融和波,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半支阻,心肌老损,左室高电压,S-T段压低(V1、V5下移0.15~0.35mV),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厚1.0cm,左室腔明显扩大(60mm),左室后壁弹力减弱,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西医临床诊断为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该患者因反复感冒后自觉心慌、气短、胸闷,逐渐疲乏无力、浮肿而致咯血。心虚劳损,营卫阻滞,波及他脏。故以养心扶正兼活血化瘀、温阳利水为法。方药:炙甘草汤加减。药用:炙甘草20g,桂枝15g,丹参15g,熟地15g,五味子15g,白术15g,熟附子15g,茯苓20g,泽泻20g,夜交藤15g。水煎服。二诊:服上方6剂后,症状明显缓解,但仍心悸气促,头晕目眩,夜寐不宁,脉细弱。上方加生龙骨15g,生牡蛎15g以潜镇安神,加柏子仁10g,酸枣仁10g以养心安神。三诊:连服上方10余剂,病情明显好转,心悸气促明显减轻,其余诸症均减轻。后又继续服用10余剂以巩固疗效,病情稳定。随症加减:胁下痞硬可酌加郁金、桃仁、红花、赤芍以活血化瘀,胸闷痛者可酌加玄胡、川楝子以行气止痛,浮肿咳喘者可酌加葶苈子、车前子之类以平喘消肿,恶心呕吐者可酌加砂仁、枳壳、竹茹、半夏以和胃止呕,咯血者可酌加三七、阿胶等。
体 会
炙甘草汤是《伤寒论》的方剂,治疗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故有阴阳并调,气血双补之效。古代诸多医家对其都有经典论述。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炙甘草、配伍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滋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桂枝、生姜辛温走散,温心阳,通血脉。
黄永胜主任对心肌病的中医认识
病名:根据心肌病的临床症状以心悸为主,故中医属于心悸病的范畴。《内经》中对本病早有认识,《灵枢・本神篇》的“心怵惕”,《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的“左乳之下,其动应衣,多气泄也”,《素问・举痛论篇》的“惊则心无所椅,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血变于中,民病厥心痛,心澹澹大动。”《伤寒论》亦曰:“伤寒心动悸,脉结代者,炙甘草汤主之。”《金贵要略》说:“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千金要方》亦说:“脉一动一止,脉二动一止,脉三动一止,脉七动,八动,五十动一止。”《诊家正眼》载有“怪脉”之象,曰:“雀啄”“屋漏““虾游”等脉象。综上所述记载,对本病既有病因病机的写照,又有症状上的描述,也有从脉诊上揭示心律的改变,并提出治则和方药。而后世医家在临床上将“心动悸”在病理上、病性上、证候上分为轻重和体用为病。所谓轻者,是指心脏本身未发生病理性改变,故为轻证;所谓重者,是指心脏本身发生了病理性的改变,故为难治之疾;所谓用病,是指心功能性疾病,叫做心动悸,可以药治而愈,故在病性上日轻症;所谓体病是指心脏发生质的改变,叫做怔忡,药治轻则时愈,重则药而不愈,或危及生命,故日重症。
病因病机:心悸主要病变在心,但“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正调经论》)。故还与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且这种关系可以通过经络来传导。心为君主之官,其余各脏及经脉听命于心,经脉之精供养于心。故心为生之本,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神以血养,脉以气存,气血以精旺,故精足则气血盛,神气充,身体健。气血充足,精气旺盛,阴阳调和。心气旺盛,阴阳调和。心气旺盛,心血充足,血脉流畅,神明内守,则心安神静,心跳正常,节律均匀,和缓有力。当阳气虚弱,精、血、阴不足,心失所养,或痰阻、水停、瘀积等影响,均可导致心悸的发生,故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虚、瘀、水、痰,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虚为主。其病机转化主要是与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的程度有关。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劳伤过度,大病久病,心气虚,心血虚,进一步发展为心阳虚、心阴虚,日久则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导致气血不足,气阴两虚,阴阳俱损。继而累及肺、脾、肾多脏。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血液运行不畅,或津液不布,水湿不化,致痰浊、瘀血、水饮内生,而成痰瘀阻于心络,水饮凌心,日久生毒,毒再次伤及血脉,最终致虚实夹杂之症。严重时五脏俱损,心阳暴脱,出现厥脱、抽搐等危候,甚至阴阳离绝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