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学讲坛 第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学讲坛 第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号:G40(2013)2-

01-01

绘画是作者通过对画面中的对象进行创作、构思、组合,形成具有一定美感的艺术形式。构图是取得良好画面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审美的眼光安排处理对象,把握好线条、比例、空间、分割的因素,使各种物象遵守相应的法则,构成完整的空间艺术。中国画的构图早在东晋时代顾恺之就提出了“置陈布势”的构图原理;南朝谢赫的六法论中也提到“经营位置”;唐代张彦远画论中说“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中国画的构图一般称之为 “章法”、 “布局”,体现画家的学养及艺术造诣,是形成个人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画构图形式规律进行分析总结,有助于在今后的绘画过程中掌握大的画面节奏,决定画面的理念、格调。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之”字形构图法

此法又称为“S”形构图法,是中国画中较为常见的构图方式。在画面的块面中上下左右构成“之”字、“S”形。“之”字形构图用在山水画面上形成曲折递进的画面效果,体现山势崇恋叠嶂、云雾缭绕的效果,增加深度感、空间感,使画面气势雄壮。需注意避免平均分割,要有变化、有呼应。“S”形构图在花鸟画上,让对象有秩序的贯穿在一起,融洽自然,符合生长规律。

2.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原为旧体诗文的章法结构术语。在中国画上“起”“承”“转”“合”是几个关键环节。“起”往往是近景部分,是主体展开的气势与方向,既要位置得当又要大小适宜。“承”作为“起”的延续,增加变化和趣味,丰富层次内容,与“转”连接并起引导之意。“转”是“承”之后的转折变化,是画面的重要部分,变化极多,矛盾意图明显。“合”是章法的结束部分,复归主势,纵观全局,与“起”相呼应。在一幅画面上,有多次开合、承转、变化,以达到画面的丰富多彩。潘天寿在《听天阁画说随笔》中谈到:“起如开门见山,突见峥嵘;承如草蛇灰线,不即不离;转如洪波万顷,必有高源;合则风回气聚,渊深含蓄。”非常生动地描述出了起承转合的关系与要求。

3.疏密聚散、虚实相生

疏密聚散、虚实相生是绘画构图的要点。中国画早就提出画面应当“疏可跑马,密不通风”,这里包括有疏密、聚散、动静、明暗等种种对比关系。通过对比产生运动感、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布局中使画面更加富有变化。同时,古人有“知白守黑”、“以虚衬实”的说法。在中国画中尤其重视“虚白”的地方,画面如果被景物挤满,没有一点空白,就会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如果画面上恰当的留白,会让人感到画面的延伸,并使画面有生机灵气,作品的境界也能得到升华。观看者往往从实处着眼,虚处留意,画面中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两者相互衬托,相互对比和依存。一般的虚实关系为近者实,远者虚;主为实,次为虚;外为实,内为虚;厚重者为实,色淡者为虚;有笔墨处为实,无笔墨处为虚。

4.布势与取势

明代顾凝远在《画引》中说:“凡势欲左行者,必先用意于右,势欲右行者,必先用意于左。或上者,势欲下垂,或下者,势欲上耸等。”构图必须注意势在画面中的作用,一幅画不仅在透视上要处理得当,还必须画出它的势,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和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气势。在组织和安排画面时树立全局意识,当实则实,当虚则虚,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

(作者单位: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 47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