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语言,让人欢喜让人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语言,让人欢喜让人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引言】

“昨晚,偶GG带着他滴GF到偶家来7饭,那个MM在吃饭时一直向偶妈妈PMP,那样子真是好BT……”你能看懂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吗?这可不是网上的帖子,而是一个高中生的作文。难怪老师感慨道:“教了10多年语文,现在竟然看不懂学生的作文了。”

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从早期简单易懂的“美眉”“伊妹儿”升级到“酱紫”“铜子”“粉稀饭”等。网络语言已经越来越让人感到不知所云。现在很多学生喜欢用的词都来自网络,比如“晕”“偶”“灌水”“恐龙”等。写作文的时候,很多人也会不自觉地使用。经常使用网络语言的人群中,青少年占了绝大多数。

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语言,有人甚至发出了“网络语言要‘革’现代汉语的命”的慨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

【穷原竟委】――来自现象背后的思考

【材料一】

网络语言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

网络开通初期要拨号上网,上网聊天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因此网民们通过网络论坛(BBS)、聊天室或QQ等聊天时,为了节省时间,节约网费,尽量想办法用最少的语言,达到和别人聊天的目的。于是,网民简缩一部分汉语和英语词汇,还使用了一些谐音数字,如:“687”(对不起)、“88”(拜拜)等。

二、汉字输入低效化

汉字的输入比较机械、低效,远低于网民交流时的心理期待速度,他们根本没有耐性完整地将所要说的话一字不漏地打出来,于是便自发地采取一些省事简捷的办法,或大量使用同音字词代替,或将错就错,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汇。例如:在智能性全拼输入系统中没有“版主”这个词,网民就用“斑竹”代替,没有“主页”就用“竹叶”代替,“点心局”就代替了“电信局”等。

三、蔑视传统,崇尚创新,张扬个性

网络语言是一种伴生于网络的语言现象。网民由于大多数很年轻,具有自主、开放、包容、多样和创新的特点,他们蔑视传统,崇尚创新,具有极强的反传统意识。他们不愿受传统语法、语义规范和标准的约束,由此而创造出一种方便网络上沟通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

四、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

众所周知,网络空间是虚拟世界,因此大多数人为了掩饰身份,对年龄保密,不暴露性别,不流露语言习惯,而愿意以另一种专用的语言在网上参与论战、与人交流。

五、网络普及,人们的表达方式发生变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宽带网的普及,人们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多人要通过网络进行工作、学习或者与别人交流。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提高效率,很自然地会选择一些大家都能看得懂又很简洁的语言。

【材料二】

网络语言的特征

一、简洁省事

由于网络交际所依赖的手段的特殊性,网络语言具有明显的简洁省事的特征。网络语言除用字简洁外,还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局限,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如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等,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传统的语言模式,并且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如:GG(哥哥)、DD(弟弟)、PLMM(漂亮美眉,即漂亮的女性网民)、PF(佩服)、BS(鄙视)、PMP(拍马屁)、1314(一生一世)、1573(一网情深)、596(我走了)……

二、幽默风趣

幽默风趣是网络语言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主要原因。如:“斑竹”(版主,指网络管理员)“温酒吧”(Windows98)“温酒屋”(Windows95)“板斧”(版副,指网络管理员)“烘陪鸡”(主页homepage的拟人化译称)“瘟都死”(windows)“板砖”(用来攻击别人的帖子)”等词,都是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命名平淡的事物。网络作品中的语言也特别幽默风趣,像网络中非常流行的模仿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雪村的《东北人》以及影片《大话西游》等作品,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三、尖锐新奇

“表老是PMP啊,这可是RPWT”,常常上网的人都知道这句话里面的“表”是一个错别字,“PMP”和“RPWT”都是取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简缩而成的。整句话的意思是:“别老是拍马屁啊!这可是人品问题。”整句话简缩后,给人的感觉很新奇,尽管所要表达的内容很尖锐,但是似乎在新奇中化解了这种冲突感。

四、杂陈多样

在网上,网民是以隐匿的身份加入一个聊天室或BBS的,自然就有了充分的话语权, 文字、图片、照片、符号、意向等,可以随便链接和镶嵌,可以自由粘贴和插入;对话文体可以是散文、诗歌、戏剧,不拘一格,或幽默,或嘲讽,或大加赞美,一切尽在嬉笑怒骂中……在多元化的现实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验,也都有许多束缚;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各种各样的人,发表着各种各样的见解和不满,这也难免导致目前网络语言的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使网络语言具有鲜明的杂陈多样的特点。

五、直观形象

在网络中,网民还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代表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来模拟现实交际。例如:“(-_-)”表示神秘笑容,“: - ”表示平淡无味的笑,“^-^”表示眯着眼睛笑,“|-P”表示捧腹大笑,“: - )”表示咧着嘴笑,“: ) - -”表示大笑,“: - (”表示扁脸,不高兴了,“: - (*)”表示恶心,想吐,“: - P”表示吐舌头,“; - )”表示使眼色,抛媚眼,“: - o”表示哇塞,惊呆了,“*

六、个性化强

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儿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自由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语出惊人、令人瞠目,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如:“灌水”在网络中则表示在网上发表长篇大论而又内容空洞、“水分”含量高的文章;“恐龙”在网络语言中则指相貌丑陋的女性网民;“青蛙”是指网上的男性公民;“水母”指在BBS上极能灌水的女性网民。

(引自

《语言的新血液――网络语言》)

【众说纷纭】――来自社会层面的反响

【链接一】听听教师的声音

汉语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的符号系统,很多人仍然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它的纯洁性,面对形形的网络语言,有的高呼“狼来了”,有的则感叹这是“语言的沉渣泛起”“文字的狂吠”。很多教师认为,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文字相比较,显得很不规范,它冲击、解构和颠覆了既有的语言规则。大量地使用缩写字、错字、别字是网络语言的一大特色。有些简写形式完全背离了人们传统的认知心理,试想,“神童”何以变成了“有神经病的儿童”,“绝代佳人”何以变成了“绝了后代的家人”?另外,网络语言中某些低俗、晦涩的词语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绪,严重污染了汉语的纯洁性。台湾作家白先勇在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一是受西方语言冲击,汉语被严重地‘欧化’;其二是受到网络等大众文化及现代传媒的冲击、渗透与同化。”青少年正处于打基础的最好时期,他们思想活跃,接受力强,但由于知识面相对狭窄,驾驭母语能力较差,辨别能力不够,如果在书面文字上对网络语言不加以限制,就可能影响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对传统语言的感悟能力。“对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地否定,更不能回避,而必须进行研究,共同商量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说:“网络语言能够快捷迅速地表情达意,但它们常常不合规范,对大多数生造词语,老师不能听之任之。一方面,应该让学生多阅读经典的规范文本,使他们在学习、模仿、借鉴过程中逐渐规范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教会学生把网络语言和文本语言区分开来,明确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话语,遇到作文中不规范的话语,老师应该提出批评,并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规范的语言。”

(摘自《新华日报》)

【链接二】听听作家的观点

贾平凹(不触网作家)

贾平凹不但不说普通话,也不会上网,可谓风格鲜明。近些日子,除了推出长篇乡土大作《秦腔》之外,贾平凹还选编了一本《优雅的汉语――我最喜欢的三十二篇美文》,出乎记者的预料,贾平凹虽然不上网,但是并不排斥网络语言。问他,知道“粉丝”吗?回答说,知道啊。知道“酱紫”么?知道啊!不上网怎么知道这些很新鲜的网络语言?因为家里有人上网,平时也常能听到别人说啊!

对于网络语言可能对汉语、对青少年的语感造成冲击,贾平凹觉得,网络语言的确有不成熟的地方,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但是语言在发展,经历这样的过程是必然的,老师和家长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多读一些意境、语感、内涵都很美的文字,培养孩子对阅读的热爱。

陈村(触网作家)

语言总在变化之中,它是约定俗成的东西,大家约定换一种方式说话,那是没办法阻止的。从《易经》《诗经》到今天的白话文,变化非常大,我们写下的自以为美妙的文字,即便是钱钟书的《围城》,老祖宗看到也要打屁股,视为妖孽。一种老的语言方式死掉,总有原因。时的铿锵蛮横演变到今天的肆无忌惮,跟我们剧烈变化的生活是有关系的吧。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语言容易直白浅露、妖形怪状。作为语文老师,要跟踪语言的变化,要了解“顾客”(指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这是教师的职业责任。如果有余力,应该分析语言发生了什么变化,各种表达的优劣。语言也总是在磨损之中,今天非常新鲜的词语,明天可能十分丑陋,跟时装一样。新词有个积淀的过程,大部分会死掉,少量成为经典。建议语文老师去网上翻看一下博客,也许能有感悟。

(摘自《中国图书商报》)

【链接三】听听文字工作者的看法

郑保纯(杂志主编)

网络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但不必过于惊慌。这也没有什么,就像我,小时候在乡下,学了一嘴乡下土话,甚至脏话,后来到城里,都忘掉了。如果我还是在乡下,就会一直讲下去。网络上的话,也是这样。不过,现在有个问题,很多学生写作文用一些常用的网络语言,这个要坚决反对,这种简易、拙劣、错别字横生的网络语言传达不出语言的美,我们要保卫汉语的纯正。就像蛮好的一桌菜,后来主食上的是汉堡,太可气了。要由网络来反对网络语言, 要在网络中建设好的语言。语言这个东西,是我们生存的精神方面的地球,网络语言给汉语带来了伤害,是因为它起源于最早的一堆没有文化的痞子,差不多是网络的黑话。不过,随着博客的出现,那些口香糖式的网络语言现在已经少多了。所以,也不用太担心,不好的东西,从来是不长久的,好的语言会打败坏的语言,语言会自己净化。语言自我建设的能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链接四】听听中、高考阅卷者的建议

时下使用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一些特殊的网络用语甚至成为一些人的口头禅。专家提醒,考生在中、高考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时要格外谨慎。

近日有媒体报道说,2007年高考作文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会被扣分。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这一说法不是很确切。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人士表示,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大纲中,没有明文规定高考作文不能使用网络语言,只是要求作文语言通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

首都师范大学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郑晓龙老师多年参加高考阅卷,他说,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写作,拿到高分的可能性较小。像“顶”“狂顶”这样的语言,很多年纪大、不上网的老师都看不懂,有些符号严格来讲不算语言,它只是语言表达的一种辅助形式。

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柯汉琳老师建议,考生一定要谨慎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但他同时表示,语言总在发展,现在流行的手机语言、网络语言等,往往都具有新意,是民间智慧的体现。对于这些不规范的新兴语言,不能一棒子打死,必须分开来看。他告诉记者,在往年的高考中也发现不少考生使用一些新造的词句,其中有些还很生动。遇到这种情况,评卷老师把握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如果考生使用的不规范词句能够让绝大多数的广东人看懂,并且使用得当,就允许其偶尔出现,不会扣分,但使用这种不规范语言太多也会被扣分。

(引自网刊《专家称高考作文尽量少用网络语言》)

【链接五】听听语言学家的观点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人

在去年教育部、国家语委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曾明确提出“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它将会给母语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必须面对和关注的现实问题”。

对此,暨南大学中文系汉语教授伍巍老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网络新词的涌现是网络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伴随现象,它自身也有一个发展、矫正、完善的过程。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必武断地妄加否定或肯定,宜在发展中观察、判断。在面向世界的开放形势下,网络应该走在最前列,各种语言成分、语言色彩的渗入是自然的,我们不必大惊小怪。每一个新词的产生都要受语言社会的检验,优胜劣汰也是语言发展的规律,时间将是最好的见证人。”

从网络词汇产生和发展演变的历程来看,未来的网络语言和词汇将会有三种发展趋势:

一是走下网络,融入社会,被规范后成为现代汉语规范语言的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网络词汇主要包括一些基础词汇和一些被大家公认的词汇。“有些网络新词就很好,比如Email被翻译为‘伊妹儿’、乱发帖子被称为‘灌水’,既通俗又实用,完全符合汉语的造词习惯,已被很多人接受。”伍巍教授举例说。

二是停留于网络,成为网络方言的一部分。很多学者提出,网络用语如同方言一样,其中许多词汇的使用范围有很强的限制性,如“猫扑网”若有人说“我874你”之类的话,也只有“猫民”能接受,“874”只是该网一幅编号为“874”的图片,即一个女生拿扫帚扇一个男生的耳光。可见,网络语言对语境的依赖性超过了其他一般语言,尤其是不少网络词汇的意思还未完全定型,如果离开具体语境,就很难分辨它的意思。这些都表明,网络用语有其独特的使用范围和使用人群,并不要求全民都去理解、接受并掌握和使用它。《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修订主持人晁继周对未收录网络用语的解释是:“辞书在促进语言规范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了近些年来出现的汉语新词2000多个,但是没有收录那些只在网络上使用的词语,因为那些词语对全社会而言,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三是大多数网络词汇速生速灭,成为语言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粒沉沙。伍巍教授说:“语词是形、音、义三者的结合体,目前网络上出现的某些东西并不属语言的范畴,比如‘TT’表示流眼泪,它仅是从日本动画中借用的一种相似符号,并没有固定的读音。另外如一些QQ聊天用的表情符号,它可以传达情意,但也没有读音。网络上很多的表义现象只能是一种尝试,而非真正的语言。”“有一些‘词’很令人费解,比如‘pp’可以用来夸人漂亮,也可以骂人变态,没有固定的指向,很容易产生语义上的误解,且这些用语只在很狭小的网络圈子里周旋。严格地说,它只是字母夹用,而不是词。我想,网络词语的通行与最后选定,也会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律,这也是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对于网络语言能否登堂入室,伍巍教授总结说:“对网络语言也有管理和规范的必要,管理和规范不是简单地定出几条‘禁止’的条文,我们不应该充当语言的警察,而要充当语言使用的向导,因为网络语言有较大的自由空间,无法硬性制止,且语言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没有一试就灵的标准。”

(引自金羊网2007-05-19《网络语言能否参加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