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综合分析土壤养分现状,改进耕作方式,不断培肥地力;结合小麦需肥规律,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选准对路品种,集成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实现小麦亩产700公斤超高产技术规范。
关键词:小麦;超高产;探究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几年来夏邑县连续承担了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并开展了小麦超高产技术探讨,集成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严把各项技术环节的落实,使小麦产量逐年提高,出现了亩产超过700公斤的超高产田块和高产示范区。
1 深耕与旋耕相结合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
生产实践证明,凡是小麦高产、超高产的麦田,其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高,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充足,比例协调。从实打地块土壤肥力状况来看,实现小麦亩产650公斤以上的地块,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都在14g/kg以上、土壤全氮0.9g/kg以上,速效磷15mg/kg以上,速效钾100mg/kg以上。在这样的土壤条件下,选用增产潜力大的高产良种,实施良种良法配套的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可以获得亩产小麦700公斤以上的高产。
从麦田土壤肥力状况来看,普遍存在两个问题制约着小麦实现高产超高产:一是土壤耕层变浅,二是土壤综合肥力不高。近年来,普遍使用旋耕犁,以旋代耕面积大。这种耕作方式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耕作浅,一般不到15厘米,从而导致耕作层变浅,犁底层加厚,这不利于小麦根系下扎、不利于土壤蓄水纳墒。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速效养分不均衡是制约小麦高产、超高产的重要因素。
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生产力,应重点采取两项措施:
1.1 深耕与旋耕相结合,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对旋耕麦田可采取2-3年旋耕、1年深耕或深松,也可以一年浅耕,一年深耕,深耕与旋耕相结合。
1.2 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要求整地时玉米秸秆全部还田,并在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2500公斤的基础上,增施商品有机肥300公斤/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实现小麦高产、超高产
2 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2.1 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就是通称的平衡施肥。简单地说,配方施肥一是测土,即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确定土壤速效养分的供给量;二是配方,根据土壤养分供给量,按照小麦需要的养分量,提出使用肥料的种类和施肥量;三是合理施肥,根据小麦生育特点、需肥特点和小麦群体调控的目标确定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
一般情况下,每生产100公斤小麦籽粒,小麦植株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N)2.5-3.5公斤、磷(P2O5)1.0-1.5公斤、钾(K2O)2-3公斤。小麦吸收氮、磷、钾的比列为N:P2O5:K2O=3:1:3。
小麦的需肥量与品种特性有关,不同品种需肥量有所差异。同一品种随着产量增加,需肥量增加,肥料利用效率提高。小麦的需肥量与栽培技术水平有关,栽培技术水平高,对肥料的需要量降低,肥料利用效率提高。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养分的需肥量不同。
2.2 超高产小麦的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与一般高产小麦相比,超高产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亩产65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小麦每亩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总量明显高于一般高产麦田,因此,要实现亩产65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应适当增加氮、磷、钾肥料的使用量。
二是亩产70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麦田,每生产100公斤籽粒所吸收的氮、磷养分的数量比一般高产麦田明显降低,但所吸收钾的数量明显提高,因此,要实现亩产70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应重视施用钾肥,提高钾肥的使用比例。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定了超高产创建二十亩的配肥方案。 每亩施用N:P:K=20:20:15的配方肥50公斤,通过近几年的技术经验总结,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夺取小麦超高产的关键所在。
3 选择高产良种是小麦超高产的保证
良种是小麦实现高产、超高产的内因,选择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是小麦超高产的保证,2011年我县高产创建攻关田选用的品种为周麦22、矮抗58,经农业局专家组验收平均亩产达到712.5公斤,这两个品种的基本特征特性为: 株型紧凑,叶片上举,较抗倒伏,熟相好,分蘖成穗率高,品种适应性抗逆性比较强。
4 适期、适量、足墒播种
小麦播种过早,容易造成冬前冻害,不利于优质生产;播种过晚,不利于产量的提高。选择最佳播期,是夺取小麦高产优质的关键环节。要达到小麦既高产又优质的双重目标,适期播种非常重要,通过多年经验总结:小麦要高产优质,最佳播期为10月10-15日。
确定适宜的播量,采用的超高产栽培途径为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在播种期内,亩播量控制在在10-12公斤为宜。
为了达到苗齐、苗匀、苗壮,播前精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种子包衣,选用一级种子下地;整平畦面,调齐耧角,播深一致,覆土3-4厘米。采取等行距播种,使田间麦苗分布均匀,单株发育健壮,宜建立合理群体。实验证明,合理的群体结构应严格控制基本苗,以控制群体发展,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适宜的单位面积穗数,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较长的叶面积持续期,以增加粒重,是实现小麦超高产的可靠途径。
5 大力推广分期施肥、氮肥后移技术
小麦植株氮素吸收高峰后移是超高产小麦氮素需求的重要特点。小麦对磷、钾的吸收是随小麦生长发育推移而逐渐增多,拔节后吸收量迅速增长,40%以上的磷、钾养分是在孕穗以后吸收的。因此,要实现亩产70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应改变氮肥的底追比例,由传统的氮肥底追比7:3或6:4改变为5:5或4:6,追肥时期由起身期(二棱期)施肥改为拔节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施肥,对部分地力更高的麦田则改为拔节后期施肥,以促壮杆、防倒伏、促大穗、增粒重。
分期施肥,氮肥后移能合理分配肥料用量,确保后期需肥量,对限制节间伸长,促进穗大粒多、粒重至关重要。超高产小麦攻关田于小麦拔节中期,亩追施尿素20-30公斤,可有效防止小穗小花退化,促进结实率。
6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6.1 防病治虫:①选用硅噻菌胺(12.5%全蚀净)悬浮剂15-20ml和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30ml拌麦种15-20公斤,可有效防治全蚀病、蝼蛄、蛴螬、金针虫等。②于小麦开花后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加水50公斤喷雾进行防治蚜虫,根据天气情况注意防治赤霉病。
6.2 叶面喷肥:在开花灌浆期喷施0.5%磷酸二氢钾溶液3-4次,防止早衰,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千粒重。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实施指导与作物配方施肥技术手册.科技文化出版社.ISBN7-3054-3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