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运用“移情”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须坚持“五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运用“移情”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须坚持“五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运用移情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能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从而改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移情”教育的运用必须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和坚持必要的原则。

[关键词]移情对应角色心理换位通情面子意识求是

“移情”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将心理学上的“移情”运用到新时期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办事情,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用学生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学生的心来理解这个世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地参与学生的思想感情,意识到“我也会有这样的时候”、“我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样?”从而实现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互信,优化教育氛围,增强教育实效。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①情感是协调人际关系,消除思想隔阂,化解各种矛盾的基础。运用“移情”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就是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以改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在接受思想引导中的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逆反心态,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的上进心和事业心,达到思想教育的目标。然而,要有效地发挥“移情”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又必须坚持“五要”:

一、要通情

移情是心理的相容和情感的共鸣。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人对客观事物的好恶不同,产生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现也不同。符合人的“口味”,便产生满意欢迎的情感;不符合人的“口味”,便产生嫌恶反感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一定要按照“人皆有情”这一特点去进行。情感是思想教育的心理基础,思想教育不动情,就不能打动学生的心,道理再正确,也难以被学生接受。“通情”才能“达理”,只有情感沟通了,理中含情,情中蕴理,情理交融,才能使道理扣人心弦,致人心顺,得人心服。因此,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我们必须学会“移情”,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使我们的所作所为符合学生的“口味”,也就是说我们讲的话要让学生顺耳,做的事要使学生顺心,制定的规章应合乎学生情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学生实现情感沟通。

要做到通情必须坚持“四要”:一要尊重学生。高校学生的自尊心感特别强烈,他们把自尊感放在其他情感之上,当他们的自尊感受到伤害时,常表现出极大的愤怒、恼羞,容易引发激情。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首先就必须学会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丰富的个性特征及人格尊严,对每位学生都要做到以诚相待、平易近人,要从内心把学生作为具有同等人格的人来对待,重视他们的感受,倾听他们的意见,改变居高临下状态,更要杜绝言语伤害。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尊重你,才会向你讲心理话,才能听你讲道理;二要信任学生。信任是建立感情的基础,是人们之间获得平等感觉的基本要素。只有信任,才能消除学生心中的戒备心理,从而同他们建立起一种心心相通的深厚情感;三要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同学生建立感情的一座桥梁。在关心学生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利用同学生接触的机会,和他们推心置腹地谈心,真心实意地交心,这样才能相互知心。只要我们做到了知心,学生就会信任你,认为你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他,是从关怀和爱护他出发的。有了这种信任,你讲的道理他才容易接受,促使他觉悟和进步;四要学会宽容。高校学生一般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家境不同,性格各异,品德水平也有高低,在他们的生活交往和学习中每天都要发生许多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是教师不能同意的。处理这些事,教师要气量大,对一些非原则问题不要过于计较,抓住不放,置学生十分难堪的境地,弄得他们狼狈不堪,抬不起头来,而应适可而止,做到得理也让人,给学生一个体面的台阶下。当学生对某些问题一时转不过弯来,缺乏必要的认识时,应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当学生决心改掉某些不良习气,而因缺乏自控力,有时出现反复时,要允许反复。当学生由于自尊心太强,不愿公开承认错误时,不用责备和训斥的办法强求学生公开“亮相”,更不发动群众对他进行批评帮助。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加强师生感情。

二、要情真

“移情”必须是真情。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上的沟通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如果与学生的沟通仅作为一种权宜之计的工作策略或者是在附加一定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学生就会产生戒备心理,甚至产生反感和抵触。所以,教师只有真心实意地与学生接触交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才会信任你。如教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接济和带头捐助,对生病学生的关照和看望,遇上元旦等重要节日同样给学生寄上一份贺年卡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能有效地增进师生感情。只有教师真心的付出,才会获取学生真情的回报,才会取得学生信任。有了这种信任,教师讲的道理学生才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适”。

三、要有“面子意识”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之时,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有很强的自尊心。这种自尊心主要表现在,要求别人(包括教师),尊重他们的学习、劳动、生活、业余爱好和人格等,并且在学习、劳动、生活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信任。实践证明,只有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照顾学生的“面子”,师生之间才能产生思想上的相通,感情上的共鸣。因此,在“移情”教育中,教师必须要有“面子意识”,处处应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形象,给足学生“面子”。如在催缴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时,应通过私下交换意见协商解决的方式进行,不宜在公开场合通报“亮相”;在对待少数学生谈恋爱影响学业问题时,应通过个别谈话,在教育其正确对待学业与爱情关系的同时,也应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予以必要的“理解”,切忌讽刺挖苦,斥责讥笑,更不能轻易地“揭疮疤”、“摆丑事”;在对待有缺点的学生,运用批评手段时,一方面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要做到心平气和,因为说话声音的大小并不与批评教育的效果成正比,稍不注意还会有失教师的风度和修养。另一方面更要注意批评的场合。俗话说:“赏之以众情所喜,罚之以众情所恶”。因此,应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特别是大会上批评学生,因为这样做会使学生感到难堪,甚至背上思想包袱,增加做好他们工作的困难。

四、要虚实结合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奋斗所取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②虚实结合,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是“移情”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往往是与思想问题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是由实际问题引起的。学生的实际问题,主要指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困难和难以处理的实际矛盾。如经济紧张、交通不便、学习吃力、就业困难、治安不好、同学不团结、失恋、人际关系淡薄等就属于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对各种实际问题引起的学生思想问题,应站在学生立场上,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对学生思想认识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要进行具体的、实事求是地分析。在对学生思想进行正确引导的同时,更要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合理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即使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应作出合情合理的解释。如果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视而不见,只进行抽象的说教,不但原来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会引出新的矛盾,进一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必须把“移情”教育与办实事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五、要求是

“移情”教育要求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以学生的心态来理解问题。但是,“移情”不等于迁就学生,更不等于对学生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放任自流。实施“移情”教育,目的是沟通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把心里话讲出来,弄清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在对学生实施“移情”教育时,应特别注意做到两点:一是明事。就是说,要把学生的基本思想情况和存在的实际问题查明,对具体事情要作具体分析,性质要分清,程度要搞准,该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不能置学生实际困难于不顾,空谈思想问题,也不能放弃思想教育责任。一定要搞清楚思想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这是进行“移情”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这个大前提,“移情”教育就会无的放矢,就会产生极大的盲目性。过去,我们常常脱离学生关心的问题,空讲一些大道理,给学生一种虚无飘渺的感觉,不但道理没有被接受,反而降低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威力;二是坚持原则。在对学生中产生的不同思想问题和存在的实际问题给予必要的同情和理解的同时,我们必须始终不忘教育责任,更不能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给予迁让,对学生中存在的错误思想和行为熟视无睹。在“移情”教育中,对学生关爱宽容不可或缺,但对学生严格要求同样至关重要。离开了严格要求,就难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严格要求就是从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出发,对他们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就是坚持执行制度,严格纪律,奖罚分明。宽容是出于爱心,严格则是出于责任。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宽与严的标准和尺度,做到严格而不苛刻,宽容而不放纵,使自己的要求和期待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进而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进步行为。

总之,“移情”教育方法在新时期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然而,我们在运用“移情”教育方法时,必须正确把握它的“度”,不能一味地为迎合学生的“口味”,而放弃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原则和目标,否则将有违“移情”教育的初衷,丧失“移情”教育的功能。

注释:

①《列宁全集》第20卷,第225页。

②《马恩全集》第1卷,第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