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早期发现:让动脉硬化“放慢脚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早期发现:让动脉硬化“放慢脚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人们摄入的食物热量更高,体力活动减少,使得许多人体重严重超标。加之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得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尿酸等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1常态”。目前,全国有近2亿名高血压患者,近1亿名糖尿病患者,每年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明显前移,30多岁发生脑梗塞、脑出血及心肌梗死的情况时有发生。

实际上,在表现出血压升高之前,动脉就已经发生了硬化、弹性减退,动脉硬化是人类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如不及早干预,疾病将沿着动脉壁硬化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动脉管腔闭塞-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这一进程迅速发展,导致无法逆转的严重后果。遗憾的。是,、我国普通人群中,90%的人对自己的血压以及判断高血压的标准不甚了解,95%的人不清楚自己的心脑血管系统健康情况,60%的人缺乏定期体检和相关医学指导,更谈不上在动脉硬化早期及时就诊、发现和干预。古人云“上医医未病之病”,就是在亚临床、亚健康状态就开始进行治疗,预防疾病的发生。如果能够在动脉硬化发生的早期即内皮功能改变期及早检测到动脉弹性的改变,便完全可以通过药物或者合理的饮食来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硬化的发展。由此可见,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动脉硬化是怎么回事?何谓“早期”又何谓“晚期”?

顾名思义,动脉硬化就是动脉僵硬度的增高、动脉弹性下降。动脉硬化包括两种类型:动脉中层胶原纤维含量增加、弹力纤维减少所引起的动脉弹性下降和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前者发生更早。我们通常说的“动脉硬化”一般都是指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多见,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腔破裂出血,造成脑梗塞、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血管腔狭窄、闭塞是最显而易见的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直接罪魁祸首,使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对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上。目前心脑血管病的诊治重点在于发现和治疗血管腔狭窄,冠状动脉、脑动脉及四肢动脉闭塞后的介入治疗已取得最快、最好的效果。然而,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容易忽视病变的关键――血管壁。实际上,动脉发生病变的顺序如下:最早是动脉壁弹性的改变,然后是动脉壁结构的改变,最后,在此基础上发生动脉管腔的狭窄、阻塞,造成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因此,动脉弹性的改变才是早期血管病变,而一旦察觉血管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甚至血栓形成,那已可称之为“晚期动脉硬化”,部分患者已经到了非行导管手术甚至外科搭桥手术不可的阶段。

为了让大家理解动脉弹性的减退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如何早期发现动脉硬化,我们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动脉的结构。大动脉是由外膜、中层和内膜三层结构组成。中层最厚,由螺旋状的弹力组织组成,能承受最大的弹力(几千毫米汞柱)。心室收缩期将血射入主动脉产生动能,此时测到“收缩压”。主动脉壁的弹性作用将动力转化为势能贮存于动脉壁,同时使收缩压不至于太高。心室舒张时,主动脉瓣膜关闭,主动脉壁弹力回缩产生的潜在势能转为动能,推动血液继续向前流动,起到“第二心脏泵”的作用,此时测到“舒张压”,保证重要器官,尤其是冠状动脉的舒张期血流。

衰老、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损伤动脉血管内皮,导致受累动脉内膜类脂质沉积、复合糖类聚集,继而纤维组织增生、钙沉着、灶状纤维化,并有动脉中层胶原纤维含量增加、弹力纤维减少。进而动脉弹性下降、僵硬度增高,收缩压增高,舒张压减低,脉压增大;动脉壁结构改变;粥样斑块形成,管腔狭窄。最后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发生在冠状动脉,可能会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在大动脉可能会引起大动脉瘤;发生在下肢动脉可以引起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发生在颈动脉和脑血管,则会引起脑梗塞。这就是动脉硬化发生、发展并最终导致致命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全过程。由此可见,动脉弹不仅是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动脉血管的功能状况,反映了早期亚临床的血管病变。动脉硬化在早期是可逆的,但是随着病变的进展,这种改变将逐渐成为不可逆转性病变。如能早期发现动脉弹性的减退,并及早进行干预,将改变动脉硬化的进程,使一部分人避免发生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可能进行的导管和搭桥手术。

如何早期发现动脉硬化?

临床上目前常用的辅助检测方法如超声,磁共振、CT,以至于被认为是“金标准”的血管造影等能够发现血管的狭窄和闭塞,但此时动脉硬化已经到了中晚期,至少斑块已经形成,甚至有些患者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这些手段不能称之为“早期”。只有能察觉到动脉弹性减低的检查才是早期检查。目前直接形态学观察和定量估计动脉结构比较困难,但可以通过检测动脉可扩张性或顺应性来反映动脉的病理改变。以前我们常提到脉压可以反映动脉弹性,但脉压不够敏感,脉压增大往往是动脉弹性严重减低的标志。目前测定动脉弹性的方法包括:脉搏波传导速度、脉搏波分析、超声技术等。其中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测定是目前公认最准确的方法;操作简单省时,不但无创,而且没有辐射,对患者没有任何损伤;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因而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

虽然PWV测定的是探测器两点间动脉段的弹性,但该值与大动脉弹性相关性良好,能反映全身其他动脉的弹性。PWV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预测因素。

适宜做动脉硬化早期检测的重点人群

包括65周岁以上人群: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肾脏病、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者或相关指标达到临界值者: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缺乏体育运动、精神紧张或精神压力大及A型性格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者;长期头晕不适等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以及有活动后或静息状态下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有些体检中心已将这一检查纳入健康体检的范畴。

早期干预动脉硬化

改善生活方式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被认为是动脉硬化的四大危险因素。如果这些危险因素有几项同时存在,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病概率也会呈几何级数增加,称为多重危险因素症候群。这些病患不仅与遗传有关,还与营养过度、运动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有着很大关系,因此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减肥、减轻精神压力等,可以得到逆转。早期发现动脉硬化,早期改善生活方式,可使疾病在早期得以遏制。

改善动脉弹性的药物 降压药物能改善动脉弹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拮抗剂(ARB)、钙拮抗剂(CCB)都有改善动脉弹性的作用。硝酸酯类药物长期以来一直用于缓解心绞痛和扩张冠状动脉,能显著改善早期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弹性。体内钠盐摄入过度亦能降低动脉顺应性,限盐和促进排钠有助于改善动脉弹性。此外,他汀类降脂药可能改善动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