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闻编辑要强化主动意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闻编辑要强化主动意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闻编辑室的工作处于报社采编流程的一个中间环节,每天要“吞吐”相当数量的新闻稿件。前面要对采访环节负责,对每天的来稿,从宏观上把握,微观上着手,“抓两头,堵中间”;后面要对出版环节负责,精编细编,不能停留于半成品,粗粗拉拉地把稿件推向下一个环节。这道中间环节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作为一份重要文化产品的党报的权威性,影响到报纸“精晶工程”的顺利实施。

围绕“权威、大报、有用、民生”的办报宗旨,河南日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改扩版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广告增长速度喜人,报纸的“眼球效应”凸现,社会各界好评如潮。一年来,一系列采编激励、监督、制约机制纷纷出笼,一拨又一拨业务创新比武相继展开。在浓厚的业务氛围和“精品”力量的感召之下,新闻编辑部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调动,编辑严把关、精编稿的意识在逐步增强。

对于来稿尤其是通讯员来稿中依然存在的长稿多、写法老套、时效性差、标题制作千人一面等问题,编辑本着精编细编的思想,对来稿中成段改动的有之,重写的有之,几易其稿的也有之。删减提亮,严格把关,杜绝各种差错;在编委会的支持下,创办“百姓身边人和事”栏目,引导通讯员在稿件的“新短快活”上下工夫;在部门内部开展标题周评月议,在报社组织的“百日标题大赛”中各显身手等。编辑部的辛勤劳动和取得的成绩得到了报社领导和同仁们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为报纸的改扩版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然而,我们并没因此而停留于自我陶醉的情怀。“戒浮躁、出精晶、抓事件、增信息、抢时效、重民生”,是编委会对河南日报2006年深化改扩版的具体要求,也是为报纸下一步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求得更强势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具体到一名新闻编辑,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增进主动意识。结合实际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把好关,用好度

编辑要密切关注一个时期中央和省里出台的大的方针政策和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视野宽,眼睛亮,对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当前新闻宣传要求的稿件“精编”、“提亮”,反之,要毫不留情地删除,把好来稿中的政治关、事实关、文字关。对于领导排序,模糊不清的表述,数字人名地名,引经据典的出处、文字和语法等,丝毫不能麻痹和放松。把自己接手和出手的每一篇稿件当作产品和晶牌去经营,让每一篇散发着个人智慧温热的稿件,体现出个性化的劳动,体现出精品“营销”的观念。即使是小小的编辑符号也要让它有鲜明的个性。

但是,把关是有度的。尊重稿件,严厉和宽容并行。选稿和编稿中,要以客观作为标准,既要严厉又要宽容,“严厉”是指必须严格把好政治关、事实关、文字关,“宽容”是指不能在编辑过程中盲目放大自己的主观意志,扭曲作者原稿的主旨,把它强行纳入到自己所需要的框架内。

编稿时抓大不放小,但要侧重于大。“大”是指稿件的整体主流,导向上是否合适,有效信息量有多大,选材角度新不新,同质新闻是否具有差异化,写法上是否出新等。“小”是指稿件中的个别字词问题,堵住文字差错是编辑的基本功,在这方面一不留神会给后面的出版编辑和校对造成麻烦乃至大患,因此绝对不可掉以轻心。但是,字词问题不能作为编辑工作的主打,如果编辑整天把精力放在对付错别字上,就会“丢了西瓜捡芝麻”。当然,鱼与熊掌得兼最好,这也是一名优秀编辑的终极目标。

锤炼标题,但不哗众取宠。河南日报总编辑朱夏炎对于制作标题总结出了“宁实勿虚,宁短勿长,宁偏勿全”,兼顾实用和审美,符合快速生活方式下受众的阅读需求。因此,编辑在做题目时,要把最有价值的信息提出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对待重要稿件如此,对待一般稿件也不要因为没可能获得好标题,而放弃制作,也要尽量做到言简意赅,语感好,有文采。更不能为做题而做题,甚至把作者原本做得很好的标题擅自改动,编辑要做“锦上添花”而不是“画蛇添足”。

练“慧眼”,识“真金”

每天从大量的来稿中判断并提炼最有价值的新闻,是衡量一名编辑眼光和水平的标尺。

“慧眼”并非一朝一夕练就,编辑由于不在一线采访,如果不主动加强对宏观政策的把握,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很容易导致对新闻反应的迟钝。对于一名有“慧眼”的编辑,修炼内功,用心去做新闻,时间越久,经验积累越多,视野也越宽,对某个新闻事实的理解也更为深入,善于从整张报纸角度出发,并放在全局大背景下加以思考,无形之中能站得更高,掂量得出一篇稿子的轻重缓急。

在新闻梳理过程中,编辑照样可以做到“长袖善舞”,编辑的主动性还体现在善于挖掘新闻,变被动为主动。对记者、通讯员的稿件不仅去其糟粕,正其字句,精炼其章节,明亮其“眼睛”,还往往善于从中发掘潜藏着的新闻资源,让其充分显现出新闻价值。

做换位体验,从读者的角度做新闻

报纸编辑的功能最终是在读者身上得以体现的,因此编辑要时时站在读者的立场上,琢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报纸的服务性,从读者中来到读者中去。这就要求编辑在处理稿件时,善于把稿件从“作者文本”处理成更能被读者接受、更具可读性的“读者文本”,而不是把一堆未被消化的材料(如大堆统计数字、专业术语等)或自说自话的陈词滥调硬塞给读者。

独家新闻要下大工夫认真“包装”,对于同质化的新闻,编辑可以采取差异化的处理方式,包括稿件的写法上、选材的角度上、标题的制作上,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多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同样可以出新、出彩。

适当的练兵

光在后方不上战场,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临场经验的缺乏、信息的闭塞。因此,编辑室是否也能像其他采编部门那样每月每人规定一篇采写稿,不上夜班时出去“练练兵”。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不仅针对于记者,同样适合编辑。一方面,通过适当的练兵,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培养新闻的洞察力和敏感性,捕捉有价值的新闻。另一方面,通过深入基层,能够了解到真实情况,因此也更能够识别稿件的真实可信度。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新闻编辑室)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