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搞好产业集聚区建设 推进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产业聚集区的重大战略部署,把产业聚集区定位为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与自主创新体系的载体。目前,产业聚集区已成为各地招商引资与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成为河南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资源匮乏,财力有限,经济基础薄弱,全省有一半以上的县是财政贫困县。要想较快发展经济,就必须加快现代工业化建设。我省以前也发展过“五小工业”,搞过“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其结果是导致环境污染,劳民伤财。国内外现代化的实践证明,要实现工业现代化,就必须实现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和节约利用、设施循环使用,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尤其是从2008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对刚刚实现从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跨越的河南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影响。面临新的形势,河南的未来发展不可能走发达国家的高消耗、高消费的路子,也不可能走自身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道路。要实现河南的跨越发展,必须走集约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河南虽然一直在努力地探索推进产业的集聚发展,但通过对全省312个各类开发区和园区的调查显示:2007年单个园区的平均工业产值仅33.8亿元,单位面积投资强度仅为20.5万元每亩。多数园区的产业和人口支撑承载能力较弱,无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协调推进。为了实现新形势下河南的跨越式发展,20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即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着力破解产业层次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坚实支撑。由此,在规范整合原有园区的基础上,我省开始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突出产业集群培育和产城互动发展,并将之作为招商引资和承接高水平产业转移的主平台,提出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先进产业集中区、现代化城市功能区和改革创新试验区。
产业集聚区是以若干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产业集聚特征明显,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功能区。我省建设的产业集聚区,与传统工业园区、开发区相比,在功能定位上具有明显区别,其基本内涵和要求是“四集一转”、“三规”合一、产城互动。“四集一转”即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三规”合一,即产业集聚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合一的方案,把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与城镇化发展联系起来,促使其良性互动。此外,产业集聚区建设强调产城互动。就是说,产业集聚区建设要走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要临近城市、借助城市、依托城市,考虑与城镇发展的对接。一方面。以产业集聚发展实现人口的集中,为城镇化提供基础支撑,另一方面,又以城市的服务功能为产业发展、人口集中创造条件,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尤其是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考虑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共享和衔接,围绕产业集聚区完善城市服务功能,逐步实现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产业集聚区建设对带动全省发展成就显著
短短4年多的时间,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省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增长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阵地,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方面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
第一,以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带动了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2008年以来,我省产业集聚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三年实现高速增长,增速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集聚区的高增长显著拉动了全省经济的增长,使河南经济在全国经济增长略有回落的趋势中,继续保持增速向上、持续提速的态势。目前,产业聚集区已经占据全省工业的半壁江山。2012年,全省180个产业聚集区完成投资1万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9%;实际利用外资64.1亿美元,占全省的52.9%;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927.2亿元,占全省的5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对全省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完成营业收入2.47万亿元,占全省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47.9%。
第二,以产业集聚区结构调整带动了全省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产业集聚区结构调整主要表现是投资向高成长性制造业倾斜、现代服务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高新技术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等。产业集聚区结构调整的直接结果是一大批工业企业快速成长,直接推动全省产业格局变化,带动了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2012年,全省产业集聚区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1%,对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0.3%和18.5%,不仅有力拉动了产业集聚区工业经济增长,而且对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
第三。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带动了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全省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载体功能,初步实现了“四集一转”,带动了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一是推动了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全省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和企业落户产业集聚区,引来了先进产品和先进技术,形成了一批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发展壮大了若干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对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提升了全省现代产业体系的规模和水平,加快了全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了河南在全国产业体系中的竞争力。二是推动全省城镇化进程。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产业承载功能,也拉动了就业,拉大了城市框架,增强和完善了城市功能,推动了河南的城镇化进程。全省多数产业集聚区规划有序,基础设施配套,形成了工业新区或新城区,呈现出城镇化和集聚区发展良性互动的态势。同时,全省产业集聚区依托产业,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12年1至11月,全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达到284.8万人,同比增长16.3%,高于全省增速9.2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0%,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增长的贡献率高于104.9%,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加快河南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和扩大转移就业的主要支撑点。
第四,以产业集聚区集约发展带动了全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统一使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解决了过去工业和项目布局散乱状况,节约了土地资源和公共资源,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主要表现是,一方面,集约发展能力增强。产业集聚区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企业高效发展、集约发展能力增强,劳动生产率和产出率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我省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节能降耗产品,对节能降耗项目予以积极支持,产业集聚区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三、努力实现产业集聚区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
产业集聚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与前提,能够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坚实的支撑。从理论上说,城镇化的本质就在于其产业、要素、人口在空间的高度集聚,其中产业的集聚是人口与要素集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前提和基础。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城镇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这要依赖不同产业或相同产业的企业在城镇的集中而形成的产业集聚,通过产业集聚的发展提高城镇对人口和要素的吸纳能力,来增强城镇的经济实力,提高城镇对人口和要素的承载力。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发展水平、战略规划必须以产业集聚为基础,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人口比重的提高都要以产业集聚为前提,只有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因此,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壮大产业基础,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集聚产业、创造就业、吸纳转移人口、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作用,实现产业集聚区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这里的重点,一是要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作用,通过产业集中布局,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共建,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产业集聚区要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发展优势产业,以产业的发展加速人口的集聚,加快农村人口的转移。尤其是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依托产业集聚区,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产城融合。三是加强对产业集聚区规划实施的协调和监督,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坚持产城融合,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协调,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同步。四是围绕产业集聚区建设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发展配套服务。加快完成集聚区道路、供排水和污水管网、供电、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建设现代物流、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信息网络等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适度建设社区服务、职工公寓、职工食堂、医疗等与企业生产相适应的基本生活设施,满足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的需要,努力将产业集聚区打造成新城区的增长内核。只有持续坚持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快产业向城镇集聚、人口向城镇转移,增强城市发展的动力,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也才能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执笔:廖富洲)
思考题:
1 河南建设产业集聚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 如何实现产业集聚区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
电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