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感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感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就是对语文的锐敏感觉。”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已不再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侧重于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感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根本基础,我个人在多年的教学中也觉得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文字语言;语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43-01

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这个语感的定义揭示了语感的性质,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了语感的本质特征,可以有效地实施语感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我结合语文教学实际,总结了几种语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所谓“诵读”,就是要求学习者读出声音,读出语调,进而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这里的诵读,就是叶圣陶所说的“美读”,要读得感情充沛,抑扬顿挫,移情动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内化语言,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以读为本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前提,让书声朗朗进入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的情境,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逐步读出情、读出形、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读出语感不是空洞地让学生这儿读出感情,那儿要读出语气,而是通过教师精心的点拨,学生感悟、理解之后,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

二、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中思考,阅读中想像的习惯

“良好的语感能力得之于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就是思考能力。”小学生的思维品质正处于发展阶段,其特点是:不善于全面看问题,不善于联系看问题,不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更不善于创造性地分析。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努力让学生的思维融于阅读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语言的不同。

例如,《我的战友》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了整班,为了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这句话最能彰显人物的精神品质,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思考:“此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生回答:“为了胜利我一定要忍住。”“如果我暴露了目标,那我们必死无疑。”“为了胜利牺牲我一个,值得,我愿意!”进而让学生再通过阅读找出能够体现他这一品质的语句,分析是什么力量让他做到“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的?

通过阅读课文引起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关注,从而以课文关键人物的“情”导出学生的“情”。在“导”这一环节中,我们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在读中思考、想像,促进学生自悟自得,深刻体会、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会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比较、切己体察

清华附中的韩军老师在教学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时,对文中“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一句的品味时,将它改为“我终于回到父母的家里了”来对比让学生品读,引导学生对原句读得低缓,语气中包含诗人不愿意回家的情绪,对改句读得快而兴奋,并把重音落在“终于”上,从而语气中就透出诗人急切盼望着回到父母家而高兴的心情。类似的“换、调、增或删”等多种方式的对比诵读揣摩语言,可以说是韩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品味语言的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切断了语言文字和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即使是十分优秀的作品也难以感受到其意义和情味。此外教学中还要将学生的生活与文本联系起来,学生的感悟才会更加深刻,学生的语感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四、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

语感的培养本身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小语教材中的课文多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加之小学生记忆力强,因此,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教师可要求学生反复地欣赏,读出其中的韵味,体验其中的美妙,直至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其语言库存,并从积累中进一步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特别是对相同主旨,相同事物的不同表达形式,更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把握能力。

总之,语感是语文能力的基础,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审美能力的雅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不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有效教学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语感象一股流水,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增大它的流量;也有必要导引它流向既定目标,而不致使其随处漫流,从而影响它的冲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