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结果讨论与定性研究的若干差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结果讨论与定性研究的若干差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代表世界管理学学术最高水平的期刊《管理学会学报》近来推出了一系列关于管理学学术研究的主编建议。本文对其中最后三篇文章做关于方法、结果讨论定性研究若干差异的综述,方法和结果部分应当做到完整、清晰、可信,应当提高对于讨论的重视,其既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相比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又有几个突出的差异之处,着重表现在开头结尾、分析方法以及讲故事上。这些主编建议为管理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也为研究者如何提高研究品质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关键词 管理研究 结果 讨论 定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1722(2012)06-0048-15

一、引言

为了提高管理研究者进行管理研究的品质,代表世界管理学学术最高水平的期刊《管理学会学报》(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AMJ)近来以专题文章的形式陆续推出了从主题选择、研究设计、引言撰写、假设构建到最后论文讨论的一系列主编建议,共七篇文章,这些文章均为《管理学会学报》的主编依据当前管理研究的稿件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做的系统的总结,而这些代表最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主编们所做的经验总结对从事管理学学术研究的人员来说都是非常宝贵和有价值的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使得研究者避免一些重要的错误并且少走弯路。

主题选择与研究设计是首先要进行的研究工作,如《管理学会学报》主编所建议的(Colquitt&George,2011;Bono&McNamara,2011),主题选择是研究的首要事项,需要参考五个方面的重要标准,包括重大意义、新颖、有趣、容量、以及行动力,研究设计是管理研究的核心环节,需要注意研究设计要与研究问题相匹配,做到正确的测量并减少同源误差,最后要注意正确处理模型构建中的控制变量和中介变量。

在完成主题选择和研究设计之后,要进一步落实的研究工作涉及到引言的撰写以及论文假设的构建,如《管理学会学报》主编所建议的(Grant&Pollock,2011;Sparrowe&Mayer,2011),引言部分虽然只占据了全文较小的部分,但研究者需要给予其投入巨大的精力,引言,作为一种产品,需要勾起读者的兴趣,需要表达出整个研究的来龙去脉,还要告知读者研究的贡献,而这一产品的过程需要精心的修饰,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整个文章的写作过程中不断的给予完善,操作起来,引言要能清晰的提出问题,要有所聚焦,同时,引言还要实事求是,吻合研究者的实际研究贡献,而不做出夸大的承诺。关于假设构建的思路,在战略上,要把握住假设构建的精髓,即以自己研究的逻辑思维搭建起相关文献,做到逻辑与文献的平衡,具体到战术上,构建的假设要满足一些操作性的特征,假设应当具体,颇有条理,同时又不能太显而易见。

承接以上对于AMJ主编建议关于主题选择、研究设计、引言撰写以及假设构建的综述(刘祯,2012),本文将继续对AMJ主编建议系列的最后三篇文章进行综述,总体上涉及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关于一篇研究论文在方法、结果及时论方面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Zhang&Shaw,2012;Geletkanycz&Tepper,2012),特别是对于主编总结的在方法和结果上的3C要求(Zhang&Shaw,2012),3C是指完整(Completeness)、清晰(Clarity)、可信(Credibility),即,之于方法与结果,都需要满足这三点要求;另一方面,鉴于前六篇建议文章没有区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实际上是更多的针对定量研究而言,或者是仅仅涉及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一些共性,而没有单独针对定性研究来进行,因此,主编建议的最后一篇文章是针对定性研究的写作而言(Bansal&Corley,2012),主编重点关注了那些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若干差异之处,包括开头结尾的基本特征、不拘一格的研究和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定性研究需要进行的讲故事,为子说明定性研究的方法和讲故事,在综述之时,本文亦补充了相关的知识和实例来进一步做阐明。二、方法、结果及讨论部分的建议

Zhang&Shaw(2012)指出,主题选择、数据收集、引言设计以及理论构建,这些困难但又令人兴奋的工作之后,就到了方法与结果了,简单地说:(1)数据是如何以及为何获得;(2)如何分析数据以及发现了什么。这个部分可能不如读者期待的那么有趣,但至少也可以增加一些知识。Zhang&Shaw(2012)特别强调了这个部分的重要性,很多作者到了这个部分的时候精力通常会有所放松,一些人认为这个部分不如前面的研究设计重要,但以编辑团队过去两年的经验来看。即便这个部分不是最为重要的,但在审稿人那里也是举足轻重的,这个部分审稿人往往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在这个部分,作者要向读者展示他们的理论或者其中的部分是得到支持的,这个部分也更容易体现出作者的认真与否,而是否认真又直接会影响到审稿人对于稿件去留的判断。为了更好的理解审稿人在这个部分关心的是什么,Zhang&Shaw(2012)分析了那些被拒稿件在这个部分的专家意见,在方法和结果的部分,分别总结了3个C来做说明。

1.方法部分需要注意的3C

(1)完整

无论是之于方法还是之于结果的要求,Zhang&Shaw(2012)都将完整性放在了首位。Zhang&Shaw(2012)指出,作者没有完整的交代数据是如何获得的、构念的操作性定义、以及所采用的分析类型是专家在这个部分通常会发现的问题。在数据收集的部分,作者不仅需要陈述做了什么,更需要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Zhang&Shaw(2012)列举了Bommer等(2007)关于群体公民行为与工作绩效的研究来做说明,在他们的方法中可以看到,如何联系的参与者(比如,第一作者通过去现场),如何获得的数据(比如,在现场培训室中通过二三十人的员工群体获得),用了什么样的方式让参与者参与(比如,借助公司董事长以及自己的信),都是谁报告了模型中不同构念的信息(比如,员工、员工主管、以及负责主管的管理者)。此外,作者还报告了数据收集方面的其他相关信息,比如,他们会注明:员工和主管不会同时在培训室中填写问卷。此外,他们还报告了“三权分立”的体制,目的是确保主管会做出所有的直接绩效报告。提供了这些细节,再加上对于个体和群体的分析样本的特征的全面描述,这样审稿人才可以来评价一个研究设计的好坏。尽管按理说需要去强调研究的优点,但是相对于那些隐瞒重要细节的做法来说,在报告充分细节优势的同时将数据收集的潜在的不足之处也报告出来更加可取,这样,这种妥协或者瑕疵反倒成了文章的优点。比如,对于滚雪球抽样方法而已,需要交代其不足,因为两组样本之间的相似性,样本可能不能很好地代表总体,然而对于组中有大量的参与者的情况,这种偏差就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