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教师的三大修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
学生知识的习得当然离不开教师的辅导。教师辅导效果的优劣必然与教师的修养高低密不可分,论教师的修养,必然要谈到做人。一个人字,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须头顶大道(道),脚踏实地(业),力求做人做事心中无愧(惑)。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须守道、敬业、解惑三者并重。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古人如此,古语新解,守道、敬业、解惑顺理成章地成为新时期一名合格教师必备的三大修养。
一、论守道
(一)为师之道
为师之道的要义是对人生、职业、专业的整体性把握。道就是认知规律和准则的把握。教师的人生观、职业观、专业观必然会对一届届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如何把握为师之道,理应从三个层面去理解。(1)明了自然之理、人类之伦。教师首先要认识、掌握、利用、尊重自然规律,其次要善于科学剖析社会现象,理智对待社会生活,率先垂范人伦道德(忠孝、礼义、信恕等均应达到真善美的境界)。(2)理顺人地关系。教师要在顺应自然规律、遵循社会发展准则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人地矛盾的发育程度,关注生态平衡,珍爱生命,尊重人权,呵护人性。(3)做个好人。教师要保证做个好人。好人的标准有三:首先是乐于助人,其次是不损害他人,最后是利于自身发展,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是虚伪的。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生活本质的好人(如毫不利己,一心利人的人)只是个案。
(二)学习之道
从学生的角度看,为师之道还包含学习之道的习得,即学习品质的锤炼,主要指思维品质的养成,重在思维深度、广度的拓展,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思维创造性的激发。唯有思维品质的完善,个体的发展潜力方能在实践中得到挖掘。
(三)应试之道
从需求的角度看,为师之道理应指导应试之道。很难想象一名教学成绩总是滞后的教师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记。应试之道的核心是指导学生掌握基础考点、核心考点、高频考点,即在答题时迅速打开思路,依据问题设置、试题信息、考点知识等进行思路串联,构建整体思维框架。应试之道重在解题过程的思维梳理。
闻道有先后,道之所存,认知规律之所依。现代教师之道,重在守道,方能谈及传道。
二、论敬业
(一)为师之业
在教育教学的践行活动中,为师之业的精要是树立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的二维目标。业就是实践和能力。业就是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师之业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水平,更是教师自身专业功底的考量。为师之业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学科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双基训练,二是能力习得(观察力、分析归纳能力、创造力),三是践行过程相关能力的迁移和升华。为师之业不仅体现为理论功底,更体现在生产生活的各种实践活动中的理论应用。
(二)学习之业
从学生的角度看,为师之业还须包含学习之业的可持续,即学生离开老师或离开学校后的可持续学习能力的获取。学习之业重在学生阶段各种能力的习得,更看重三种能力的:(1)自学能力的培养;(2)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训练;(3)阅读能力的获取。这是推动学业可持续的三种基本保障能力。
(三)应试之业
从需求的角度看,为师之业理应指导应试之业。应试之业即应试过程归纳答案的具体能力体现。应试之业的核心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大量的试题信息中(文字、图、表、数据)提取有效信息。从地理学应试角度看,常规考图与变式考图的有效阅读是答题的关键。应试之业重在答题过程完整答案的提取训练。
术业有专攻,业之所在,认知个体之所见。现代教师之业,重在敬业,方能谈到授业。
三、论解惑
(一)为师之惑
生活中最细腻之处和最令人困惑之处莫过于情感深处。为师之惑的痛楚也是如此。为师之惑体现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衡量,正所谓“大局清醒,细处糊涂”,惑就是思考与状态。惑就是认知结果的反复推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师之惑常体现为三点:(1)不解学生的言行(含学习态度、方法、意志力等);(2)应试中的高频失误(难的不会,简单的也不会);(3)心理平衡问题(面对校外精彩的世界,教师也是人,在各种诱惑面前,心理失衡在所难免)。
(二)学习之惑
从学生的角度看,为师之惑还包含学习之惑的思考,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最大痛苦体验。学习之惑不外有二:一是成绩总是不好,二是成绩不稳,时好时坏。解决学习之惑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养成要靠科学的规划,要靠坚强的意志力去实施规划,二者缺一不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了,基础打牢了,心态也就稳定了,成绩就会持续好转。
(三)应试之惑
从需求的角度看,为师之惑理应容纳应试之惑。在考试过程中,不少考生最大的烦恼是:平时感觉不错,考时脑子一片空白,啥也想不起来,胡乱答一通。其实,应试之惑,惑在考生不知如何破题,即审题问题,特别是高频考题的答题模板平时没有总结清楚。审题的关键是对关键词和概念性词语进行言语特征分析,破题后,保证答题思维的完整性。从审题到破题、解题、答题的具体考试技巧培养有待提升和研究。
惑之所至,利之所趋。惑者,认知心态所失衡。现代教师之惑,重在自解,方能谈上解惑。
从守道到传道,从敬业到授业,从自解到解惑,由于社会思潮的复杂化、教育思潮的多元化,现代教师面临着双重甚至多重压力,现代教师追求自身进步,举步维艰。行走在教学实践的路上,现代教师任重而道远。现代教师急需加大修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