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的导入艺术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的导入艺术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导入艺术设计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着重大的影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望,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教学;语文;导入;方法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讲课导入得好,就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教学开始的导入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现归纳几种,以见一斑。

一、释题导入法

分析课题导入法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章。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长……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可以审视一个人的心灵;同样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标题导入文章,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如讲《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可以先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罗布泊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罗布泊早期是个仙湖而现在是个沙漠。学习这篇文章我们通过罗布泊前后两个时期的对比,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生读文章首先接触到的是文题。为揭示文章的“主脑”,弄清题意就是文章的突破口。

二、时代背景导入法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议论起事也。”(《孟子·万章下》)这就是说阅读诗文,应该了解诗文的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知人论世”。所有的诗文无不反映了作者彼时彼地的社会生活,又因时因地因事而发,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若要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文,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

三、故事导入法

先讲一个短小精悍的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入新课。比如讲《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可以先讲《红楼梦》的第一回有两个故事:女娲补天,木石前盟。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贾宝玉随身佩带的“灵通宝玉”。“木石前盟”主要就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即天庭的神瑛侍者,曾以甘露灌溉了医嘱“绛珠仙草”,使其得以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恩,也要同去走一遭,用一身所有的眼泪回报他。这株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真以为有这段前缘,在林黛玉初见贾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象在哪里见过的一般”的感觉;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至于还泪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都看不好了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不许见哭声”相呼应。

四、音乐导入法

“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币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如能恰当的使用音乐,让乐曲作用与学生的听觉,那就会使他们置身于乐曲所创设,营造的特殊氛围中,调动其情感,促进其理解。新课开始时可利用音乐吸引学生,让他们快速的进入课文的氛围中,置身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奠定感情基调,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所以有“善于使者,成功以半”的说法。比如我们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时,首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那深沉,雄浑的乐曲将学生滴入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氛围中,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各种军事集团间斗智斗勇的情形以及主要任务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鲜活人物形象也历历在目,如在眼前。这样,歌曲带领学生感受雄厚的历史,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五、设置悬念导课法

悬念,即暂时悬而未解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陪的效果。如有一位语文老师在讲《皇帝的新装》前,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童话大师安徒生又一次被邀参加宫廷舞会。一位小姐久闻他的大名,于是大献殷勤,不住的问:“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颜色好吗?样式好吗?你喜欢吗?你觉得我穿什么颜色,什么料质好呢?”安徒生回答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引的周围的人大笑不止。这位老师接着说;“皇帝的新装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安徒生的回答使人大笑不止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他的童话《皇帝的新装》。”这个导入利用联系现有的故事精心设置了一个悬念,是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情境,从而为课文的成功教学创造了条件。

总之,语文课堂的导入能使学生的各种器官活动起来,指向学习对象,为激发动机、进入学习情景乃至整节课的学习创造了一个开端。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学的巨大技巧在预计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办到了这一点,他就可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速前进了。”可见,课前导语是多么重要。当然,导入语的时间应掌握在五分钟左右,不宜太长,否则会喧宾夺主,过多的占用教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