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分析与控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分析与控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摘要】

本文对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了简单说明,分析了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政策建议

0 引言

在我国的在我国的能源工业中,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70%左右,预计2050年还将占50%以上。因此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高速发展,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向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中国煤矿重大事故中不安全行为研究》一书中对中国煤矿1980—2000年发生的重大事故案例的全面统计数据显示在所有导致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因所占比率实际上高达 97.67% 以上。而据大量煤矿事故调查和研究发现,80%以上煤矿安全事故是由人员不安全行为造成的[1]。因此,煤矿要实现安全、稳定、高效生产,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研究非常重要。

1 不安全行为分析

根据煤矿本质安全体系,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由人—机—环三个方面组成,做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的本质安全化[2]。各要素之间关系可由图1表示。

煤矿人员在这一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将直接威胁着系统的安全运行。不安全行为有可能来自于煤矿人员本身,也有可能来自于机器设备或外界环境,而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又会反作用于其他两个方面,影响煤矿的安全本质化。为了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有必要对煤矿人员的安全行为做出正确评价。

1.1 定义

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因此对其定义也多种多样。在此,将本文所研究的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定义如下:不安全行为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导致事故发生的人为行为,包括直接和间接行为。

1.2 影响因素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多种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2方面。

1.2.1内部因素。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时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频发倾向者不安全行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心理因素。煤矿人员的焦虑情绪、麻痹大意、恐慌胆怯、侥幸心理等都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原因。

2)生理因素。煤矿员工工作时间一般较长,工作任务较大,环境不适宜等极易造成员工生理问题,进而影响员工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造成失误可能性增大或者作出不安全行为选择。另一方面,生理上的紊乱也可能影响心理,成为引发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

3)思想知识能力。煤矿员工能否正确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是否重视自身工作的安全性,是否掌握了安全生产知识,对自身环境的危险有了充分的认识,以及是否具备保证自身安全的能力,这些都是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

1.2.2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上的失误,环境上的影响两方面。

1)组织管理因素。煤矿管理过程中未按要求进行安全保护或者引导方向失误等都是事故引发的原因。

2)环境影响。一方面是环境本身的配置是否达到安全生产要求。另一方面,环境可以影响员工的心理,一旦环境不尽人意,会引发员工情绪焦躁等,从而做出不安全行为选择。

1.3 人员不安全行为分类

根据不同的依据,对人员不安全行为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煤矿生产工作特点,对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分类介绍以三种,一是根据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是否有意,分为有意的不安全行为和无意的不安全行为,二是根据引发事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重大风险不安全行为,一般风险不安全行为和低风险不安全行为,还可根据不安全行为的频率分为低频率不安全行为和高频率不安全行为。

2 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评价

根据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我们主要从煤矿人员自身出发,来得到对煤矿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

3 管理对策

(1)管理层加强安全管理,制定较缜密严格的程序。建立健全监督体制,对员工行为实时监督,奖励与处罚并重来保证员工按照规定操作。让员工参与管理工作,考虑员工建议意见,鼓励自主管理。

(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制定目标和战略,在企业中营造安全氛围,使各项工作在安全环境中开展。

(3)提高安全意识。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使员工从思想上重视不安全行为的危害。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使员工在工作中时刻牢记“安全第一”,养成从安全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4)重视安全培训工作,不仅要对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要强调安全知识,安全隐患的辨识,发生危险事件的应急等。

【参考文献】

[1]郭彬彬,煤矿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

[2]丁健,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07):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