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变“朽木不可雕”为“孺子可教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中学教育当中,灵活地运用一些方式方法,针对学困生生渴求成功的强烈需求,投其所好,多从正面对其加以引导,实施成功教育,让他们及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唤起他们原有的自信,变“朽木不可雕”为“孺子可教也”。
关键词:朽木;自信;孺子可教;成功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63-02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令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现象:同一个班、同一个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并且反复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一般是成绩越来越好,而反复考试失利的学生则成绩越来越差。尤其在学习上,由于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在文化课上的一次次成功,颇受老师的器重,备受家长和亲友的赞许,更加鼓舞了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信心。相反,那些学困生由于学习上的一次次失利,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得不到鼓励,久而久之他们便心灰意冷,进取心逐渐丧失,与学习好的学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自然也就越来越差了。那么这些所谓的学困生是不是就没有进取心呢?难道他们不愿进步、甘于落后吗?当然不是。其实他们也渴求成功,也想得到学校、老师、家长的肯定和赞许。如果我们灵活地运用一些方法,针对学困生渴求成功的强烈需求,投其所好多从正面加以引导,让他们及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唤起他们原有的自信,那么就会有一些令人欣喜的收获。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放大这些闪光点,强调他们成功的经验,以树立其自信。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寻找曾经成功的经验,让他们再一次回味、体验成功的快乐,而不是专门抓住某些缺陷或问题去分析原因,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强调正向力量,强调人的可能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的学习每况愈下,老师和家长很着急,学校里“开小灶”,家里找家教补课,可是学习效果并不明显。我们不妨反过来思考问题,不去分析他学不好的原因,而是和他一起寻找他曾经成功的例子。比如他的作文写得不好,那么他是不是一直都写得不好呢?和他一起回忆那曾经写得好的作文,再来看为什么那次会写得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是构思不凡,还是立意独特?是结构严谨,还是语言颇具个性?抑或是书写十分出色?它总会有某些闪光点,找到它,放大它,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肯定自己,欣赏自己。老师用心中的放大镜,努力放大学生的优点,并且真诚地道一声:“你肯定能成功,你也能成大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他做自己的榜样,从失败的阴影中看到光明重拾信心。人文主义心理学所说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这些所谓的学困生身上也是很强烈的,而这正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老师在做学困生工作时,要灵活机动,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需多样化。双方有了矛盾冲突,消除矛盾冲突的有效途径是双方均有所妥协,才能顺利解决问题。如果一方很强硬,不知变通,那么另一方也不可能心悦诚服,甘心就范。教师和学生确实有身份的差别,不同之处仅此而已,其他任何时候二者是平等的。老师面对学困生应当由衷地说一声:“让我们一起来渡过这个难关吧!”时时处处体现出一种平等、对等的意识。在做他们的工作时,不能想当然地把自己的看法、认识强加在学生身上,要试图和学生建立有建设性的合作关系,积极主动地与之沟通。是认真倾听,而不是居高临下;是真诚交流,而不是强加于人;是耐心说服,而不是急于下结论;是着眼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抓辫子”、“扣帽子”。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对老师设防,他心中的壁垒也就没有了,交流自然会容易得多。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没有合作就不会有沟通;没有沟通就不可能解决问题。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能力,重视并发挥学生的能力,这是王教授的讲座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王教授认为学生本人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专家。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尊重他们,相信他们,充分地利用学生本身的资源,引发学生自身的能力,可以了无痕迹地解决问题。我觉得这种做法完全可以用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对自己信心不足且很容易产生自卑感。怎样消除他们内心深处的心理障碍,战胜自卑重建自信?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者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学习差,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生一无是处;这一科目差,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生别的科目也不行;某一门课差,也并不意味着他对这门课程一团漆黑。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主张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是“合格加特长”的新型人才。而学习方面较差的学生,往往显现出他们其他方面的特长。这些特长就是他们的能力就是他们的优势,就是可以用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和学习问题的钥匙。我曾遇到一个学生,已经是高三的学生了,她的语文却成绩一直上不去,为了把成绩提上去,她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仍不见效,无奈之下干脆就放弃了,语文作业不认真做,语文课上看别的书或做别的作业。找她谈了几次话,发现她对语文已经失去了信心且有排斥情绪。经了解知道她化学学得特别好,尤其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她写的实验报告常常成为班里的范本。这说明她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表述能力不一般。我从化学老师处拿了该生的一份实验报告,并向化学老师请教了有关问题后再一次去找她。让她给我讲那次实验的情况,竟然和实验报告的内容一模一样,可见她在观察和写报告时多用心!我就借此和她分析这份实验报告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好,我们一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她有独到的观察眼光和观察能力;她能很快明了一次试验的目的和意义;她对实验的过程和步骤了然于心,从不紊乱;她写报告时主次分明,详略有致;她的报告表述准确,绝不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等等。我告诉她语文的阅读和写作中,需要的也不外乎这些能力呀。化学的实验报告写得如此好,作文也一定不在话下;作文能写好这就说明语文的综合能力不错,语文其他方面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了。就凭她自身的这些优势,完全可以改变语文学习的现状。后来又找她谈了几次话,她逐渐对自己有了信心,语文学习状况渐渐发生了变化,高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生身上有着不可估量的潜能,老师如果能善于借助这些潜能,帮助学生渡过心理难关和学习难关,我们暂且把这种做法称作“借力打力”吧。这样做在解决了问题的同时,既让学生发现自身的许多潜能,又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之能更加鼓足勇气面对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麻烦,真可谓一举多得。
任何一个学校、一个学生群体,都会有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我们不可能因此而放弃这些学生,相反,许多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在学困生身上倾注的心血往往更多,收效也颇丰,为学校教育教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果我们的工作做得更细致、扎实一些,如果每位老师都能积极主动地运用心理学的新观念来揣摩这些学困生的心理,多从正面引导、鼓励他们,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看清自己比别人有优势的地方,那么他们可能会立即奋起努力,会让我们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他们”。我们也会惊讶地发现,我们那种“恨铁不成钢”、“朽木不可雕”的思维定式亟需改变,会感到“孺子可教”,爱心就会油然而生,师生之间建立了信任和尊重,以往那种隔阂与遗憾,就会随之消失,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质量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