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感悟读书之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感悟读书之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读不朽经典,兴无穷之志。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可以理解为经典。所谓经典,通常是指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中最具原创性、崇高性、涵盖面与派生力的文化典籍。由于它经过漫长的历史践证和生活刻勒,因而对该民族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与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历久弥新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经典,承载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探索真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全部智慧结晶,既是一座思想高峰,又是一座思想宝库。亲近经典、走进经典、认真品读经典,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而且可以受到良好的思维训练、知识和道德熏陶。马克思主义经典蕴涵的立场观点方法,构成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我们观察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汲取了以往人类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具有极其丰富的知识含量、思想含量和厚重的理论含量。

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说,读书到苦方觉甜。

宋元间学者翁森写了一首《四时读书乐》,其中四句是:“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林语堂说:“有价值的学者不知道什么叫做‘磨炼’,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苦学’。他们只是爱好读书,情不自禁地一直读下去……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

什么人才是真正的读书人?1940年著名学者杨玉清著文写道:“以读书混文凭的人,不是读书人;以读书混官的人,不是读书人;以读书为时髦、为装饰的人,更不是读书人。能辅世长民,能经天纬地,那才是中国之所谓读书人。”

北宋理学家张载的铿锵名言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眼界高远,读书有效。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著名物理学家沈致远说:成年人读书应慎选。我将书分为三类:第一类必须精读,以学会“看家本领”。第二类书可通读,“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放到用时再读。第三类书供浏览,知道有那么回事就是了。

清华四大国学导师的读书方法。梁启超:读课外书为必修课。“学生做课外学问是必要的,若只求课堂上功课及格,便算完事,那么,你进学校,只是求文凭,并不是求学问,你的人格,先已不可问了。”“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材料。”王国维:有批判地读书。他说:“如果缺少观点,缺少见识,读书再多,也不会对自己的学问有补,而只会使自己迷失在浩瀚的史料中而不能自拔。”陈寅恪:有校勘、有批语。不唯书,敢怀疑。“天赋迂儒‘自圣狂’,读书不肯为人忙。平生所学宁堪赠,独此区区是秘方。”赵元任:熟读成诵。“熟读经书十三部,不通文章也会通。”

鲁迅:“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

北大中文系教授洪子诚谈阅读的心情。“读者以热情款待访客般的态度对待书本,同情地倾听其中的谈论,将它看作一种可能性,而后决定是否接受、呼应,抑或拒绝、辩驳或修正。但是,开始时,我们面对书本,只是面对‘一种令人感到好奇与着迷的可能’。”“具有这种心情的读者,他就是一个欢迎书本来访的‘接待站’;因为有了这种心情,读书对他来说将是快乐的,由是他也将是幸福的。”

读书不是新鲜事,书里乾坤各不同。有人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有人读书是为了经世致用;有人从中体悟曼妙的世界,有人由此窥识做人的智慧;有人读一卷而有所悟,有人破万卷而无所得……书岂有二致?读者用意不同使然。

信息时代莫远离“深阅读”。历史上很多名人,并不苛求读书之多,却强调读书之深。韩愈自述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曾国藩反复强调读书要专,“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古人讲究读书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不及泉,不如专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

文人的背功。1933年9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在私立光华大学外文系任讲师,兼做国文教员。钱和同事顾献梁同住一个房间。一天,他看见顾正在钻研一部外国文学批评史,于是随便说了句“我以前也读过这本书,不知道现在是否记得其中的内容,你不妨抽出其中一段来考考我”。顾挑出最难念的几段。而钱却面带微笑,从容不迫,十分流利地全部背了出来。大数学家苏步青背数学公式肯定是如数家珍,背古文也是他的强项。到小学毕业时,《左传》、《唐诗三百首》已背诵如流。冯友兰晚年失明以后,完全以口授的方式“吐”出其所学,继续完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陈寅恪55岁时失明,在以后的24年里,一直凭积累的学识在大学里传业授课,著书立说,成就斐然。经验告诉我们,会背的东西才是我们自己的。

今天,读书成为世界的主题。

法国:读书被称为最具文化价值的活动。日常生活中,读书是法国人首选的休闲方式。据统计,有6000万人口的法国,每年出售图书达4.94亿册,各图书馆共借出图书2亿多册,每个法国人即每年相当于购买或借阅10本以上图书。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55%以上的法国人确认他们每年阅读1至12本书,24%的人阅读了12本以上的书,其中不少的人阅读量达到20本。

加拿大:图书馆开设了儿童“听书”活动。加拿大成年人平均每人每周读书4.5小时,每年读17本书,有81%的人每年买一本新书。

印尼:“好读书”俱乐部让会员换书。俱乐部有会员3400人。印尼每年5月有自己的“全国读书日”,每年的4至5月组织各种各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

西班牙:鼓励人们送礼就送书。马德里共有130多家书店、120多个图书馆。马德里大区经常读书的人达到64.4%,比全国水平高10个百分点。4月23日是巴塞罗那的情人节,女士送男士一本书,男士送女人一枝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