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这样的老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这样的老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曾经早早地仰慕过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低年级语文教学艺术大家――王兰。她是玄武区乃至南京、江苏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长江路小学优秀语文教师团队的旗帜,几十年来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高徒名师,用亲身实践写下了师徒传承的动人佳话。

曾经远远地凝视过她――满头银发一丝不乱,映衬着时尚鲜亮的衣裙,淡妆轻扫的面庞,显得那样高贵得体、美丽雍容。眼神炯炯,体态轻盈,让人丝毫看不出她已是年过八旬的耄耋老人。

曾经领受过她的教诲――几年前参与拍摄苏教版配套光盘时,从反复备教材备教法,到打磨成熟进棚拍摄,她都始终陪伴,为我们所有参与拍摄的教师指导把关。对她,我们那群青年人有着共同的感觉:又爱又怕。要知道,她是那样和风细雨耐心细致,又是那样一丝不苟毫不含糊。

没想到,也许是命运的垂青和际遇的巧合,2009年的9月,我由北京东路小学调到长江路小学工作,借此机会竟有缘真正走近了她。,短短一年间,与她朝夕相处,受她的鼓励鼓舞,感受着一代师表,体悟着言传身教,沐浴着兰幽香风,受益良多!此时此刻,请允许我掬一捧小小的心海浪花,表达我满怀的敬意和感动。

谈教学:“不要拿学生做试验品!”

尽管已经是86岁高龄的老人,可是你几乎每天都能在校园里看到王老师的身影。常常,你到办公室是找不到她的。区为她在孩子们中间,在教师们中间。令我由衷感佩的是,一年下来,她听遍了全枝每个班每位语文教师的课。有的年轻教师从备课到说课,最后到上课,其间的“折腾”往往要经历好几个来回,可她总是不厌其烦,手把手地辅导帮助。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王老师的一次“发火”。

一位年轻教师就要上区级公开课了,他热情地来邀请王老师去听他的试教课,我正好在场。当时王老师听了这位年轻教师的话后,没有立刻答应去听课,而是十分郑重地叮嘱:“试教前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吗?不要认为试教只是试试而已,要上就要上好。”

下午,我随同王老师如约走进这位教师的课堂,我发现他的准备正如王老师担心的那样还不够充分,眼睛时不时地扫瞄讲桌上的教案,对学生学情的关注很不到位。很明显,他这是在“走教案”“过教案”。王老师的表情变了,眉头扭成一团。一下课。她就把这位年轻教师叫到一旁,狠狠地教训起来:“试教不是做试验!没有备好课,不要进课堂!不要拿学生做试验品!”如连珠炮似的批评令年轻教师的脸涨得通红,一旁的我内心也不由猛地一震。

是呀,作为学生是没有“试教”或“试学”之说的,他们身处的每一个课堂40分钟,都是他们生命中一次不可复制也不会重演的真实经历。如果我们轻视所谓的“试教课”,其本质就是怠慢甚至辜负了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

曾几何时,我们口口声声地念叨:“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但实际上呢, “成人主宰”思维盘踞在我们的大脑中枢,最终往往为了公开课舞台上的完美演绎,而习以为常地一次次不成功地试教,麻木不仁地使一班班的学生成为“试教课”的牺牲品。我们忘了,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

王老师的余怒未消,只见她皱起眉头说:“学生放学后你再来找我。我们找一间空教室。我来做学生,你来试教!别耽误了孩子!”看得出来,“别耽误了孩子”是王老师教学的底线。

――王老师的一声痛喝,足以让我铭记终生。

她时时提醒着我,教学的本质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服务,要对所有的学生高度负责,学生是不能被耽误的。

论质量:“一百分和一百分不一样!”

和王老师在一起,谈得最多的是教学,是教师,是学生。“做教师的,一定要把工夫花在了解孩子、研究孩子,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上。语文教学最要紧的是要努力激发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强烈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谈到教学质量,王老师常说:“一百分和一百分不一样。”她反对那种衡量教学质量时只看一个最终分数的做法,而是强调观察研究成绩背后的东西。

“一百分和一百分不一样。”看似朴素的一句话道出了对教学质量的深刻认识。确实,教师精心钻研教法之后,带领孩子轻松巧妙地学出的好成绩,和靠加班加点拼命做题“死揪”出来的成绩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五严”规定后,王老师表示非常赞成政府的“减负”政策,与此同时,她语重心长地说:“要想让学生轻松一些,教师就得多辛苦些。”于是,她花更大力气带着教师们钻研教材,琢磨教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地设计制作教具和课件……正如她自己所言:“为了和谐、高效课堂的40分钟,课前要花多少个40分钟是无法计算的。”

这让我不由得联想到长江路小学多年来所坚持的传统:每年天气最热的八月份,当大多数学校的教师们还在放暑假的时候,长小低年级的教师们就开始上班了,他们忙着做教具,做课件,走访学生家庭,做好新生的心理疏导和入学指导工作。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以教师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

――王老师的话促使我反思:什么是正确的教学质量观?为什么我们要进行教学研究?

我们追求的教学质量不应该只是一个分数结论,而应该包含过程、方法、情感、态度。我们的一切教学研究都应该指向于,通过科学而又艺术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愉悦。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

说听课:“早点到是对学生的尊重!”

周三上午第一节课,预备铃声还没落,我就匆匆跑到教室门前,昨天约好了听青年教师赵老师的家常课。往室内一看,顿生惭愧――白发苍苍的王老师已经坐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面前摊开了听课本,正襟危坐,静静地等待着上课。教室里的孩子们似乎也不知不觉地受到王老师的影响,个个端坐,神态安定。我放慢脚步轻轻从后门闪进教室,抱歉地冲王老师点点头,一边坐下一边暗自提醒自己:“以后听课,再早点到!”

确实,和王老师一起听课乃至校内研修、座谈不下几十次了,无一例外的。每次她都会早早到场,还经常是第一个到。每当看到她的身影,想到她的高龄,想到她上楼下楼的辛苦,再反观自己――无数感慨和愧意一起涌上心头。从她的眼神中我分明读懂了她对“早”字的理解:这是教师应有的品行,这是对学生的尊重。

――小小的一个“早”字,倾注着老一辈教育家奉献教育的朴素情怀,彰显着珍视儿童、躬耕教育的虔诚姿态,那份一丝不苟、严于律已、心无旁骛,足以令我们高山仰止,倍感汗颜。这实在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行走在王老师的身边,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就像在一棵绿意婆娑的大树下纳凉,心里特别的安静、特别的澄明。: 静静地去看,去听,便时时有一点领悟,有一点警策,有一点会心……

所以,我想说:“谢谢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