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320例病例尸体解剖及22例脂肪心猝死病例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对尸体解剖死因分析。方法 回顾320例病例尸体解剖的统计资料。结果 22例脂肪心猝死。结论 脂肪心可造成心源性猝死。
【关键词】 死因;脂肪心;心律失常;右心肌病
我们病理科自建院以来,共计320例尸体解剖,为解决医疗纠纷、法医司法鉴定、及临床明确死因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分类如下:
1 分类
1.1 心血管系统 94例,男性68例,女性26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1岁。死因:脂肪心22例、急性心梗63例、心内膜炎3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4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
1.2 呼吸系统 52例,男性26例,女性26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7个月。死因:肺结核穿孔12例、先天性肺囊肿病8例、白喉5例、血气胸12例、羊水吸入性肺炎15例。
1.3 妇产科 38例,最大年龄42岁,最小年龄22岁。死因:羊水栓塞22例、宫外孕14例、胎盘早剥大出血2例。
1.4 神经系统疾病 46例,男性28例,女性18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5岁。死因:脑血管畸形7例、脑肿瘤3例、脑转移瘤7例、脑外伤及原发继发脑出血29例。
1.5 其他死因 过敏性休克5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13例,外伤失血性休克15例,感染性休克10例。
2 临床及镜下特点
通过对320例尸体解剖死因总结,几乎所有疾病均有引起死亡的可能性,但其发生率有较大的差异。在各种猝死中,心血管系统占首位,这与文献统计相同,但脂肪心造成猝死最近几年才被人们所认识,现就脂肪心猝死的临床表现、心脏大体所见及镜下特点做以下分析。
22例脂肪心猝死中,18例为男性,年龄在39岁到67岁之间,大部分死者体型肥胖,而且绝大部分没有高血压心脏病史等器质性病变。尸体解剖所见:除死者心脏大于正常外,主动脉及冠状动脉未见异常,于右心尖部见脂肪增厚,且大部分死者右心室肌几乎完全被脂肪组织取代。显微镜下所见:右心室肌靠近心尖部大部分死者被脂肪组织取代,不见心室肌,脂肪组织从心脏外膜开始浸润心肌直到心内膜下,部分脂肪细胞排列于心肌细胞之间,成片状或条索状排列,心肌纤维因受压而萎缩,部分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
3 讨论
3.1 猝死是由于机体潜在某些疾病或重要人体器官发生急剧功能障碍导致的意外而突然死亡。据统计,脂肪心占心源性猝死的15%,此类人群大多为青壮年,平均年龄44.2岁,生前无任何症状,看似健康人群,只有轻微诱因便可造成猝死。
3.2 脂肪心,又称右心室肌发育不良或右心肌病,其特点为右心室肌部分或完全被脂肪组织取代。目前,病因未明,病变以右心为主,初始较为局限,逐渐发展为弥散性,偶尔可侵犯左心室。病变可致右心室壁变薄,心腔扩张,而室间隔不受侵犯。该病多有家族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女均可发病,病人常以心律失常就诊,尤其是青壮年。本病可引起猝死,近年来逐渐被人们重视。22例脂肪心猝死病人均有右心室肌肥厚伴弥散性或局限性扩张,扩张部分心肌变薄,病变大部分局限于右心尖部、漏斗部及后基底部少见。最常见的形态学改变为右心室肌大部分被脂肪组织取代,同时伴有散在的心肌细胞与纤维组织,局部有单核细胞浸润。
3.3 发病机理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靠心肌来完成,由于脂肪心时右心室肌部分或完全被脂肪组织取代,心脏收缩或舒张能力显著下降。心电图显示:室速的QRS波为左束支阻滞、电轴右偏和右胸前导联T波倒置。由于一些人右心累及局限,常常被认为心脏正常,但超声检查或右心室造影几乎在所有病人可见异常的右心室,窦性心律的心电图有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此类病人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如疾病、情绪激动等诱发下极容易猝死,此类病人也称致心律失常型右心肌病。
参考文献
[1] 赵子琴,主编.法医病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07.
[2] 喻林升,王宗敏.脂肪心急死八例法医病理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0,(01).
[3] 赵晓东.脂肪心猝死8例[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1,8(增刊):88-89.
[4] 祝家镇,主编.法医病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