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力多边交易蹒跚起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力多边交易蹒跚起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用电需求急剧下滑倒逼电价改革提速,但由于相关交易电价的成本分摊仍然依赖电网企业的封闭式核算,各界对于“内蒙古方式”的未来仍疑虑重重

电力多边交易试点,是地方政府迫于发电能力过剩的压力,而试图推动电价改革的尝试。

12月上旬,停工数月的包头铝业二期工程终于面临复产。

就在11月中旬,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全国惟一试点,开始在自治区范围内启动电力多边交易市场,即多个电厂和多个用电企业同时在一个交易中心进行交易,电厂和用户各自报价,由交易中心对报价进行处理后,达成交易。由此,有可能在同一时期根据用电量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形成多个市场价格。

内蒙古为此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交易中心的职能由设在经贸委的一个领导小组办公室来承担。内蒙古宣布,将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铁合金等企业推行生产用电多边交易价格。按此价格,每千瓦时(即每度)电价下调0.04元至0.08元不等。包头铝业有限公司(下称包头铝业)成为第一个签约大用户。

此前,由于国际铝产品价格一路下滑,包头铝业二期电解铝项目自建成后一直没有投入生产。加入多边交易试点后,包头铝业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不过,目前大多数当地企业和发电电厂仍处于观望之中。由于电网长期处于强势地位,他们主要担心成本核算的透明度,也担心这一试点究竟能坚持多久。监管部门对试点前景也态度谨慎。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启动一周后,国家电监会市场部一位负责人向《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对这一政策的效果还在“研究”中。

电力需求“滑铁卢”

此次内蒙古推行电力多边交易试点,直接动力是经济放缓导致电力需求大幅下滑;与此同时,前两年电力短缺时期上马的发电项目却纷纷投入运营。由此,在以内蒙古为代表的西部省份,大量发电能力闲置。地方政府不得不设法大幅降低电价,以低价吸引用电大户增加用电。

对于这种情况,一位电力行业资深专家总结为:每到经济出现滑坡的时候,政府就有改革的动力;电厂和电网为了增加用电负荷,也有推进的积极性。但这种改革动力并不长久,往往经济好转,利益各方就不愿意再继续。

内蒙古的电价素来不高。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07年各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标准》,2007年,内蒙古西部电网平均输配电价为83.04元/千度,平均销售电价为342.06元/千度,是全国电价水平最低的省份之一。

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内蒙古对高耗能企业实行低电价的做法,一直受到来自国家发改委的压力。2007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了3.66%,内蒙古是少数未能完成降耗任务的省份之一。在中央节能减排的压力下,2008年9月,内蒙古将铁合金等高耗能行业用电价格提高0.07元/度,使得硅铁企业生产成本每吨骤增600元至700元。

内蒙古一家铁合金企业负责人也告诉《财经》记者,今年9月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下滑,很多企业都在抓紧时间清理库存。电价上调后,企业更加不敢接单,能停工的生产线全部停工,电网电力负荷骤减,企业和政府意见都很大。

上述担忧很快反映到了统计数据上。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的最新统计,今年1月至10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时间为3981小时,同比下降200小时。10月,全国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0.46%,多年来首度出现负增长;其中内蒙古社会用电量更是骤降13%,降幅居全国前列。

严峻的经济形势,迫使内蒙古地方政府在提价一个月后,紧急推出电力多边交易试点。不过,其实质则在于根据新的市场形势调低电价,以缓和电力负荷下降的压力。

10月,内蒙古成立了电力多边交易市场领导小组,名列其中的均是内蒙古主管经济的“重量级人物”:自治区经济委员会主任牙萨宁担任组长,副组长为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王秉军、内蒙古电力公司总经理张福生,组员包括自治区经济委员会、发改委、电力公司及发电企业主要负责人。政府以降价促需求的意愿相当迫切。

核算难题

内蒙古一家铁合金企业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除了包头铝业,很多小企业也已经开始执行上述多边交易价格,但真正复产的企业并不多。签约企业普遍担心,这只是政府为遏制电力需求下滑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一旦经济好转,需求上升,很可能就会取消。

事实上,上述多边交易价格并非长期政策,只有三个月试点期限。根据方案,此次电价调整的成本,将由各方分摊。铁合金、多晶硅、单晶硅、工业硅、电石、氯碱化工、氟化工企业等用电大户生产用电价格,在现行基础上下浮0.08元/度。

每度电下浮的这0.08元,将由地方财政承担0.01元,电网公司承担0.02元,火力发电企业承担0.03元,煤炭企业通过降低电煤供应价格的方式承担0.02元。此外,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企业生产用电价格,在现行基础上每度下调0.04元,降价的成本同样按上述比例分摊。

方案还规定,电网企业将安排参与多边交易的发电企业多发电、多上网,以保障发电企业的积极性。不过,出于对成本核算机制的担忧,内蒙古几家大型发电企业目前没有一家参与签约试点。

内蒙古北方联合电力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方案虽然规定了电厂必须承担每度电0.03元的降价成本,但究竟如何核算,并无明确说法。由于电厂和用户之间并无“物理链接”,也没有透明的外部监管机制,成本确认只能通过电网企业来进行,难保不出现猫腻。何况,即使参加多边交易,电网企业也并不能保证电厂发电量就一定增加;即使增加,也无从证明究竟是由于多边交易带来的,还是电力需求增长带来的。

根据方案确定的成本分摊原则,煤炭企业供应电厂的高热值煤将不得超过320元/吨,低热值煤不得超过180元/吨。包括神华在内的当地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均已表示接受。不过多位电力企业人士认为,这一限价措施对多边交易价格影响有限。目前煤炭价格已经大幅下行,很难说这一限制是市场自发形成,还是政府通过行政力量干预的结果。

输配电瓶颈

电力多边交易试点,是地方政府迫于发电能力过剩的压力,而试图推动电价改革的尝试。不过,这种仓促实施的改革,在很多电力分析师看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多边交易,因为其交易价格并不是由市场竞价而来,而是政府安排的。

前述国家电监会人士则指出,在内蒙古现在的试点中,中国电力市场基本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电力改革之后,发电侧市场已引入竞争,而输、配、售电市场还没有放开,使得电力市场仍然只有电网公司一个购买者,缺乏竞争。这正是中国电价改革长期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

2008年9月,国家电监会价格与财务监管部主任邹逸桥在回答《财经》记者的提问时曾表示,近年来电力体制改革的步伐有所放缓,但相关工作并未停止,主管部门一直在讨论输配电价等方面的改革方案。

近年来,国家电监会几次推行大用户直供电改革试点,即用电大户直接与发电企业直议价格,签订长期用电合同。但这些试点的进展并不顺利。

2005年3月,吉林碳素集团与吉林龙华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签订合同,首次尝试大用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2006年12月,广东省江门市台山电厂与广东电网公司、神华国华台山发电公司等六家大用户签订了“点对多点”的直购电试点合同。不过,这些合同最后都难以为继。

中电联一位专家透露,直供电改革的最大难题是输配电价难以确定,“电网公司的态度是,你们都把便宜电买走了,我们贵的电卖给谁?”等到最终与电网艰难协商达成一致,最后发电企业和用户一核算,发现成本低不了多少。

2008年11月17日,国家发改委首次公开了2007年度各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标准,要求以此为基础,开展大用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试点和“主辅分离”工作;同时健全财务会计和电力负荷统计制度,为实施新的输配电价机制做好准备。

这一标准在实际执行中,仍有不小难度。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韩晓平表示,按照发改委规定的输配电价标准强制执行,等于把电网的收入封死,电网企业肯定不同意,而由于售电侧缺乏竞争,实际输配电价也远远高于这一水平。此前各地在执行“峰谷电价”政策,就出现过核算不公开、不透明,电网克扣发电企业利润的情况。他认为,下一步电价改革的重点,应该让电网输配电价格像高速公路收费一样公开透明,并在终端售电侧也形成多个运营主体,将电网变成比较单纯的输电主体。

此次内蒙古推行的电力多边交易试点,电价优惠仅限于铁合金等少数行业,如何精确统计这些行业用了多少电、每家电厂分摊多少成本,同样也遭遇到过去大用户直供面临的核算难题。

一家发电企业负责人举例说,电厂发电到底有多少是给了优惠8分钱的铁合金厂,有多少是给了优惠4分钱的有色金属厂,有多少是给了没有优惠的企业;这些电中,多少是甲电厂供应的,多少是乙电厂供应的,各自需要承担多少成本,全是电网一家说了算,无法证明,也无法监督。他直言不讳地指出,这种情况下,“又是一笔糊涂账!”

截至2007年年末,华能、华电、内蒙古能源、神华四家电力企业,共占内蒙古电力市场80%以上的份额。内蒙古华电卓资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工作部部长梁俊韬告诉记者,目前内蒙古几家大型发电企业都处于观望状态中,没有一家正式参与多边交易试点。

神华集团下属电厂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现在他们的态度是“能拖一天算一天”。根据试点方案,多边交易市场自2008年11月17日开始试行,2009年3月就将截止。华能方面表示,“试点期满后,视电力负荷恢复情况再研究”。

“拖到那时候,说不定就不搞了。”上述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