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银行产品全解析(之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一期写了目前大热的一些与短期汇率挂钩产品的分析,有人说我说理财产品的坏话,实在有些冤枉,只不过因为目前形势下,银行通过此类产品争取存款的趋势愈演愈烈,普通投资人也颇为热衷――我只是想说,不必过于追捧,毕竟此类产品最好的作用只是作为短期配置而已。
除了以上这种类存款产品外,银行的结构性产品亦非常惹人注目。试想,在保本的前提下,可以做到年化7%~12%的收益率,如何不吸引?
结构性产品的好处,在于可以根据市场状况,设计不同方向的产品,同时也可以通过挂钩标的,投资几乎全球的标的,包括港股、美股、原油、农产品等等。
但最大的问题在于:结构性产品之“结构”,往往让大多数投资人都云里雾里。其实目前市场的状况已经好很多,在金融危机之前,银行产品的结构往往相当复杂,连客户经理可能都搞不清楚,但经历过这场风波,投资人对难于理解的产品退避三舍,银行也会更多的考虑结构简单、投资人易于接受的产品。
一般而言,结构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因为需要的是适应当时的市场状况。简单而言,比如在熊市当中,设计一个上涨20%才能获利的结构自然是“坏”结构。
具体而言,看结构总的来说有几点需要重点关注。
一是看是否是保本产品。虽然很简单,但很多人却会因而忽视。保本不保本的问题将完全涉及到自身的资产配置。因为保本类产品可以归为低风险产品,非保本类产品则属于高风险类产品,绝不要以为银行的结构性产品不会像股票一样跌去个70%,如果是非保本产品,这样的产品在金融危机中比比皆是。所以,如果购买了此类产品,相应的,自己的高风险产品的其他配置也要相应减少比例。
保本产品的好处在于无论如何,可以保证本金,最坏的情况不过是在到期后损失了机会成本,本金在通胀情况下有所贬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是保本产品,一般预期最高收益率都会小于非保本产品。
二是看产品时限。此类产品从半年、一年、三年、五年期限不等。长短不一,同样是根据产品性质、定位而来的。一般而言,期限越长,相对容易做出较有利的结构(因为相应的可动用的利息会比较多,杠杠效应更大)。但对投资人来说,更重要的就是看自己这笔资金所需的流动性如何。如果是半年后要用的资金,自然不能选择长期产品。可以长期不用的资金,不妨多关注期限长的产品,因为相应预期收益可能会比较多。
而且,有些产品的期限较长,其实相应的风险可能反而比较低。同“长期投资”的道理一致,可以规避市场的波动。假设,一只产品挂钩两只股票,期限五年,触发条件是这两只股票均上涨超过2%,如果触发,则可获取累计7%的年化收益率。即使现在的市况不好,但只要这两只股票不是基本面极其糟糕,五年的时间几乎可以经过一轮牛熊,没有上涨2%的概率其实非常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五年时间,那些已经号称是优质企业的上市公司的增长没有2%,这经济得坏到什么程度。
三是看触发条件。投资人最搞不清的往往就是触发条件。一般就是说,当挂钩标的价格到达某一限定条件,产品会提前到期,并支付给合约规定的收益(或多或少)。比如按照标的上涨多少来决定是否触发并获得较高收益,那么2%肯定比20%好;如果是按照标的在某一区间波动的时间计算收益,那么自然这个区间越大越好。因而看触发条件时,也要注意这个条件是“越早越好”,还是“越晚越好”。
以上面的五年期产品为例,投资人可能感觉上会希望股票赶紧涨过2%,以获取年化7%的收益。但其实对这个产品来说,提前触发自然不错,但实际上,晚点触发反而更好。最理想的状况就是在第五年年末的时候触发,这样稳稳获取7%的年化收益率。远高于银行存款。
总之,结构性产品纷繁复杂,也很难简单的评判好坏,需要因时因势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