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整整十年,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农村初中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而如何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是摆在每一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这其中,语文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新课程呢?本文就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谈谈个人看法。

一、学习修订版课程标准,进一步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

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以运用工具的办法教“工具”,把复杂的文化内容统一为简单划一的结论,学生讨厌学习。想要改变这种现象,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只有深刻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才能更加有效地实施课程。

二、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角色

性质决定形式。既然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做了新的界定,那么对于语文课程的实施也要做相应的改变。一直到现在,在课堂上都是由语文老师主观地讲,学生仔细地去听讲、然后辛苦地练。语文教师都是以讲读为核心,争取讲得透彻明白,不留“盲点”。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接受现成的结论。学生的独立思考不被重视,不受关注,甚至是不允许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这种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的做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新的观念,更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语文教师应该改变教师主导这一传统观念,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探究,做学生自主探究的垫脚石。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问题解决的帮助者。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探索学习方法。把探究知识与解决问题的任务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合作探究,鼓励自主学习方式

改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由过去的学生被动习得的学习传统变为自主探究的学习行为,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身心个体差异,把学习变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和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问题是: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倡导“诵读”,回归本位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正是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行十个年头,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几乎丢弃了“诵读”这一优良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方式有的可以抛弃,有的可以改进,但不能一刀切,统统抛弃显然是不对的。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钱梦龙目睹了一堂现场课,课文内容是一首古诗《河湟旧卒》。“首先,老师让学生按照拼音来尝试读这首诗,接着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读,改正读音和停顿位置。然后,让学生读出声音,大声诵读,现场气氛非常活跃。估计读得很熟练后,鼓励学生主动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比着读,赛着读,学生们踊跃参加。伴随着诗的停顿和缓急,学生读得摇头晃脑。台下的老师们掌声不断。”对这堂课,钱老的评价是“对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就应该这样讲课。语文教学就是学习母语,教学要求没有降低;学生在摇头晃脑中就可以感觉到诗有的感彩,其人文、思想也没有削弱。”这足以说明,在全面推进新课程的今天,“诵读”仍不失为语文教学的本位,不可抛弃,只能继承。李阳“疯狂英语”认同的也有,批评的也有。而李阳疯狂英语的核心,我认为就是一个“吼”字,不管是英语还是其他学科,只要放声大读,都可提高记忆效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也可提倡这种“吼”读,特别是古诗词教学,通过“吼”读,一旦把原文背熟,则诗词含义不讲自明。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学习,进一步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传统教学与评价方法,帮助学生改变学习的方法,回归“诵读”本位,才能有效实施好新课程,为语文课程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通渭县平襄镇中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