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去年的树》同课异构教研记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去年的树》同课异构教研记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不久,杭州市求是小学竞舟校区朱红名师工作室进行了童话课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黄海岳、来霞飞两位老师根据前面两位老师的设计,先后执教了同一篇课文《去年的树》。浙江外国语学院汪潮教授参与了研讨,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下面记录的是部分教师的发言:

俞剑维(杭州市学军小学):同一篇课文,两位教师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她们对文本不同的理解。

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文本的情感定位在赞颂鸟儿珍惜友情和信守承诺的品质上,以此作为课堂的情感主线,“整体感知、初步体验;感情朗读、逐层体验;引导想象、升华体验”,通过与文本三次亲密接触,层层深入,步步递进,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来老师的课堂上最后设计的那个小练笔很有新意――“小鸟会对树根发出的新芽说些什么”。这篇童话的结局原本带有些许伤感,但来老师引导学生用练笔延续这个故事,让故事有了一个大圆满的结局,其中又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让“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这一中心得到升华,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引领。

骆玉红(杭州市求是浙大附小):从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出来,黄老师的课上,学生提前对文本进行了预习,因此他们能直奔文本的中心。而来老师的课上,教师先板画鸟儿和树,让学生想象故事,然后教师再板画树根、门和小姑娘,让学生想象他们彼此之间的故事。学生说的是自己的想象,与文本内容毫无关系。可见学生是没有预习过文本的。那么预习过文本与没有预习过文本,学生的起点不同,我们该如何设计教学呢,这是需要细细去探究的话题。

廖香梅(杭州市西湖小学):感觉两位老师都非常重视朗读,尤其是对话朗读印象深刻。比如教师问“你的好朋友是谁?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读”等等,两位教师都采用了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次两位教师都关注到了童话文本的特点,都有让学生进行想象的要求,但各有侧重。来老师更是将“想象”贯彻到底,自始至终用了“想象”这个教学策略。

洪璐(杭州市保塔实验学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形象在各人脑海中再现会带上各自理解的烙印,更别提情节生动、想象瑰丽的童话了。由此我想到了童话课教学中“上实”与“上虚”的关系。

上实,是指课堂容量要充实,双基要上得扎实;上虚,就是要重视留给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想象余地,让学生产生属于自己的、有个性的体验和感受。读了《去年的树》,有的人看到了“诚信”,有的人发出了环保倡议,有的人感受到友谊的宝贵……我的感受是:琉璃易碎,彩云易散,美好的事物难以长久(比如友谊、生命),且珍惜当下。当然,成人的感受跟儿童有很大的差异。

黄老师有的环节上得太“实”,揭题的时候,固定了鸟儿和树是好朋友,让学生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句子写出了它们是好朋友……鸟儿为树唱的歌也有固定的歌词……而来老师则像国画留白一样,很多地方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感受,让学生自己去说。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呈现出了精彩的回答,当谈到鸟儿看到灯火时会想到什么,有学生说:我觉得难受,我的朋友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姚谨(杭州市求是竞舟小学):课文的最后三句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为作者采用了含而不露的表达形式。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很困难的。在黄老师的课堂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想象,面对灯火鸟儿会想说些什么,又一次使用加法,引领学生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当学到在村子旁,在昏暗的煤油灯下,鸟儿又一次为大树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当歌词再一次从学生嘴里读出时,很多学生体会到了和第一次不一样的那种淡淡的感伤。师生对文本的加法解读使静态的文本灵动起来,学生于平静之中见波澜,在平淡之处悟深意,倾听到了文本发出的最细微、最动人的声响。

翟小红(杭州市求是竞舟小学):听了来老师的课后,让我们沉浸在美丽的童话中,欣赏着,感动着,想象着。说到想象,乃是童话的一大特点。来老师的课始终以想象来贯穿,如:(1)再现想象。如:“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读着这两句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再现充满生趣和情谊的童话世界。(2)体验想象。如:当鸟儿一次次找不到往日的好朋友时,她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体验想象让学生将心比心,使学生感同身受,引学生入情入境,如此一来,学生走进童话世界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3)循序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循着文本继续想象,如:当你读到“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去理解语言,想象补充情景。文本中的意境美、人性美,在学生的想象中逐渐展开,带给学生一个更深远的童话世界。另外,如课堂最后的想象写话,让学生循着文本继续想象,从而走进自己的童话世界。

汪潮(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我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1. 文本解读。《去年的树》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凡是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不必过分关注语言教学,因为它是翻译过来的。教材使用这篇课文,并不是这篇课文的语言表达如何精练,而是在人文性上比较有特点。新美南吉非常注重故事性,所以教学中要多关注故事性。故事性强的课文宜采用复述形式。结合故事性强的特点对文本进行解读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一节课(指黄海岳老师的课,下同)的文本解读,较多地关注了情感。第二节课(指来霞飞老师的课)注意到了表达。对这两节课,我的看法是: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来讲第二节课要比第一节课好。

2. 课堂教学结构。这篇文章的结构应该是清楚的。今天两位教师的课上都提到了,但是两节课的教学思路还有待作更好的处理。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对文章的结构有所涉及。文章结构不清,说明教师对整体的关注还不到位,这在这两节课中还是能体现出来的。三、四年级不要局限在具体的字词方面,而要慢慢地从字词过渡到结构,聚焦语段,学习表达形式。

第二节课安排复述了,但是复述不到位。只是为复述而复述,没有过程,也没有方法。这与对文章的结构把握不清晰有关。其实可以借助这个图(略),借助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梳理进行复述,这样复述效果会更好些。

3. 文章特点。第一个特点,这是拟人体童话,所以要思考:这篇课文是上实还是上虚,是想象还是现实。第二个特点,这是对话叙事体文章。今天这两节课都做得不错,都关注到了四次对话。第三个特点,本文采用白描的写作方法。白描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语,因为它是直接写的,就像《草船借箭》,它也是采用白描的写法。

4. 文体把握。童话在小学教材里大概是47篇。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人物童话,一类是动植物童话。其中又分为两类,一类是说理的,一类是科普的。小学阶段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童话,不同类型的童话有不同的侧重点、表达方式,因此它的教学策略也是有区别的,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有针对性。

总的来说,童话的基本特点主要是三个:一是艺术幻想;二是拟人、夸张、象征;三是故事有情节,故事情节明显有助于课文的复述。

5. 教学目标。第一节课对情感目标落实得比较好,也有对话表达方式的使用以及写话。第二节课以“好朋友”为线索,有复述,有对话,有写话。

我认为,要较多地体现个体、个性、个别的目标。一是复述。复述的时间要加强,方法要渗透,这主要是对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的整体把握。二是想象。主要是根据课文的文体特点做出判断,要加强想象,包括最后对续写的想象指导。三是写话。写既是语言表达的学习,同时也是对这篇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6. 课的板块。第二节课设计得好。课始采用简笔画,课末让树根重新发芽,“新苗对小鸟说,……”这两个板块与众不同,而且这个新苗的设计引发了蕴意感,是一种拓展。

最后提个建议,这篇课文可不可以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思考。题目是《去年的树》,我觉得也可以是《小鸟和大树》,也可以是《小鸟和大树的情谊》《小鸟在寻找》《诚信》等,从开放的角度思考一些问题,那理解和感悟也就多样化了。

(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竞舟小学 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