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树木与环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树木与环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不负责地排放污染物所产生的危及人类和生物生存的问题。如气候变暖将影响整个地球生物化学循环。

关键词:温室效应 环境生物 森林碳汇

我们面临着全球变暖,北美的依努伊特人已看到这种趋势:冰在消失,北极熊在挨饿,倔强的鲸也在移栖。

全球性融化,正在消失的陆地,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大多数科学家相信,温室效应是造成近期地球变暖的原因。

一种天然的温室效应对地球上的生命是重要的。200多年前的物理学家们就已知道,大气中的某些气体从地球表面聚集辐射热,防止它逸回空间。维持地球的均等温度的主要“温室气体”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如果没有他们的温暖毯子,地球的表面就会冻结。

温室效应是怎样起作用的?

来自太阳的温度将地球表面加热,地球反过来使能量向外辐射。某些向外辐射的热逸入空间。但某些热被称为温室气体的气体带入大气,温室气体吸收的辐射降低层将大气加热。

全球变化条件下的林业对策:

1 天然林保护与管理

依据气候变化将引起植物区系和森林物种的迁移变化,以及在影响气候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大量物种灭绝的预测结果,我们采取的适应管理对策,应是立足有效地保护现有森林资源、遗传资源、以及各种动植物种的栖息地和生境条件,保存稀有的和濒临灭绝的树种,拯救那些当前或今后可能具有经济价值和适应性的基因和基因综合体,防止他们丧失,为森林物种适应未来的气候变化和复杂多变的新生境提供较大的选择机会。

1.1 保护现有的天然林资源分布范围和生态适应性,需要对这些植物种进行基因测定,了解其遗传资源的主要结构,并进行遗传分类、筛选出能适应气候变化条件和生态适应性强的遗传基因型,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培育,扩大种群数量,同时进行跨气候区的引种试验,这里提出的引种并非常规的引种试验,它是将其种引入自然环境中,即让其在天然植被生长的环境中生长,将引入种加入到当地植被的自然演替进程之中参与竞争。

1.2 切实做好天然林分类经营和分区管理。对生态公益林要管严,坚决杜绝商业性采伐和人为破坏,使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对宜林地和林中空地,按照公益林的建设标准,采取有效措施,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尽快恢复森林植被;对生态功能低下的疏林地,进行合理补植和严格封育,改善林分结构,逐步提高生态功能。

――充分利用自然力恢复发展天然林资源。充分利用自然的力量来恢复森林,同时辅助以必要的人工措施,封育结合。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转变观念,依靠自身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发挥林区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植、养殖,从加工、旅游等非林非木产业上分流富余人员;要与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充分吸纳劳动力就业;要鼓励职工自强自立,发展家庭经济和私营经济自谋职业;要积极引导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减少林区内就业压力。

――建立多样化的产业体系。目前天保工程区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结构失衡,第一产业比重高达73%,而发展后劲不足,第二产业比重22%,且过于分散,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比重只有5%,尚未形成规模。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巩固第一产业,发挥森林培育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提升第二产业,培育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在林区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保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积极培育后备森林资源。有目的地培育珍贵天然用材林和其他用途的森林资源;建立人工速生丰产优质用材林基地;不断提高现有天然林生产能力。启动用材林中、幼林抚育工程,加大森林经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2 人工造林对策

基于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迅速增长,气候已经变化并有可能发生剧烈变化的推论,在今后的人造林活动中,应根据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对造林级数、规划和科学研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2.1 适应气候变化的间伐和轮伐策略。

2.2 适应气候变化的经营赋予原则。

2.3 适应提前间伐,增大间伐强度。

2.4 适应发展超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

2.5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适应对策。

2.6 发展薪炭林减缓气候变化。

2.7 森林发货对策。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减缓气候变化。农作物每年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其固定的碳在收货后,大部分又以各种方式返回到大气。相对说来,森林较长时间地储存二氧化碳而不释放,而且森林土壤中也可以储存大量生物量。因此,生物碳汇的讨论多集中于森林。

3 森林碳库的容量

林业在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护:即对现有森林中的碳储量加以保护,包括防治毁林和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使得现有森林所含碳不至于释放到大气;

固碳:既增加碳库容积,从而将大气中的碳吸收储存。根据IPCC的评估,1995至2050年间,全球大约有3.44亿h土地可用于造林活动。

能源替代:森林生物量作为能源资源,不仅可以直接燃烧供能,如农村用的薪柴,还可以通过热电转化来发电。

原材料替代:钢铁、水泥、铝材、塑料等重要原材料,属于能耗密集型产品;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木材所替代,从而大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4 拓展森林碳汇的挑战

森林的碳汇功能及其协同效益,为林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要将这种机遇转化成现实,仍需要很多挑战。

首先是可利用资源总量的约束。地表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城市扩张、工业发展、道路建设、粮食生产等都需要土地。毁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口增长对居住和工农业生产用地需求增加的结果。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基础设施与道路体系已较为完善,人口水平相对稳定,因而不仅没有毁林现象,而森林覆盖率还略有增加。发展中国家则正好相反。这也是为什么毁林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原因。不仅土地面积,而且水资源也形成一个重要制约因子。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工农业生产业与林业的竞争更加明显。

中国的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大规模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取水,使得塔里木河中下游断流,成片的胡杨林干枯死亡。

第二,森林碳汇作为一种减少森林谈话的手段,必然要与其他手段在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经济上存在竞争。森林生物量属于碳排放中性的可再生能源,而水电、地热、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则属于无碳能源。由于森林及其他生物质能的碳汇功能的实现具有土地空间利用上的排他性,只有其单位面积的减排量高于其他选择、单位碳的减排的成本低于其他选择时,森林碳汇才具有竞争力。而且,能源作物种植(如油料和甘蔗作物作为发动机原料的生产原料)如果不与粮食种植竞争的话,必要与森林碳汇的拓展经营形成竞争。

参考文献:

[1]熊治廷【环境生物学】.

[2]潘家华【减缓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

[3]【温室效应】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弗雷德.皮尔斯著【全球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