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DV格式的分类和制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DV格式的分类和制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说过了关于dv格式的演变和一些有DV时代感的硬件设备,咱们这次来介绍一下当今的主流格式,高清格式和已经濒临淘汰的标清格式,并在一起说一些学习DV必须知道的知识点。

高清格式的分类

说了这么多,我们再回到格式的话题上,这样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那就是,格式和硬件的演变带来了我们身边影像器材的演变,而且一切都是和DV息息相关的。

对于DV来说,现在市场上主流拍摄机型多为高清摄像机,价格在5000-10000元左右;其次,依然存在一些标清摄像机,不过它们已经放弃了磁带存储的方式,使用半导体材质作为存储介质,它们的价格在3000-5000元左右。现在依然有很多人购买这类的标清产品,如果综合考量,这类标清半导体材质DV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性价比的反响很好。不过长久的看,购买这类产品没有发展空间,势必在几年之后还要更换。

我们使用HD来表示高清。现在高清DV机身上都有FULL HD的英文标识,这就证明它的画幅可以达到1920×1080,前几年还有一类产品只表明HD,它们的画幅只有1440×1080,所以不论我们是购买DV产品还是电视机这类的显示器产品都要对1080这个数字敏感起来,看看是否是全高清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1280×720画幅的高清标准,如果我们看到DV机的参数中出现这样的数字,我们应该稍微警觉一下,因为我们国家针对高清的选择标准是1080i隔行扫描方式的,而不是720P逐行扫描方式的(关于逐行和隔行扫描的知识接下来会介绍),只有水货产品和二线品牌才会不切合我国标准贸然推出这样的产品。另外多说一句,很多手机和数码相机在视频拍摄功能中也使用720P的标准,这类产品只把主要功能“本土化”转换了,而忽略了针对它们而言的“边缘化”功能,除此之外,从某些手机和数码相机拍摄视频的格式也可以看出这类的“小动作”。

不过无论是1920×1080还是1280×720画幅,这些都不影响我们的拍摄和使用,它们都采用16∶9的画幅,都可以在高清显示器上完全显示,所以请不要为难720P这个数据,它的存在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这其实是一件大好事。

制式和扫描方式

制式和扫描方式比较抽象,对于我们使用DV而言只要简单了解就够了。在国际上有两种比较主流的视频制式,一种是我国使用的PAL制式,另一种是美国和日本等国使用的NTSC制式。我们将这两种制式简称为P制和N制。其中P制采用每秒25帧的显示方式,N制采用每秒30帧的显示方式。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电影是每秒24格的艺术”,这句话不但有哲学的意味,而且说出了一个科学原理,那就是通过视觉暂存原理,通过每秒展现24张连贯的静止图片就可以形成运动的影像,电影就是如此。而我们所说的帧正代表其中的一幅画面,转换成好理解的方式即:P制每秒展现25帧画面,N制每秒展现30帧画面。

了解了帧的知识,就方便我们来说扫描方式了,也就是之前提到的i(隔行扫描)和P(逐行扫描)。我经常把隔行扫描展现画面的方式比喻成织布,视频画面好像是由无数的线条组成的,因为人眼运动捕捉的功能很慢,所以画面不会一次呈现出所有的线条,可以先呈现1、3、5、7、9这类的奇数线条,再呈现2、4、6、8、10这类的偶数线条,通过快速的扫描,在人眼中就呈现出完成的画面了。

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要如此复杂地呈现画面,其实这是为了信号传播的需要,当把一个画面拆分成两个画面即两个场来呈现后,就可以大大降低信号输出的频率,从而降低发射信号的功率要求,这对于远距离传播画面是非常实际的。这里我们不做深入的研究,只希望大家可以记住两个数据50i和60i,因为有的DV会通过这样数字方式来表达制式和扫描方式,50是P制每秒的场数,60则是N制每秒的场数,i代表隔行扫描。

至于逐行扫描,我经常把它比喻成多米诺骨牌,画面是通过逐行的像素扫描方式来完成的,在逐行扫描方式中没有场的概念,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DV机中有这样的数据,25P和30P,这是来表述制式和扫描方式的,25是P制每秒的帧数,30是N制每秒的帧数,数字后的P代表逐行扫描。

标清画幅

说到标清我想先说一个知识点,标清有16∶9和4∶3两个画幅比例,高清只有16∶9这一种画幅比例。笼统地说,人类的视觉总是向往更大的视野,所以到了高清阶段就把退化了的4∶3画幅比例给取消了。

当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往往都被剧情和视觉效果所吸引,可能不会注意到画幅比例这件事,但是我们偶尔可能会从电影海报上看到一行小字——遮幅式电影。现在我们努力回忆一下遮幅式电影经常所表现的题材和视觉感觉,一般遮幅式电影都是战争片或者可以表现出广阔环境的影片,例如:《巴顿将军》、《黄金三镖客》这类的电影,战争的气势和广阔的美国西部大漠都被良好的视觉效果表现出来,这就是大视野带给我们的震撼。回归到画幅比例的话题中来,这种大视野正是压缩了画幅长宽比所带来的效果,说到这里16∶9的画幅比例优势也就可见一斑了吧。

标清画幅

我们使用SD来表示标清。标清视频的画幅有两种尺寸:P制画幅为720×576;N制画幅为720×480。我们可以看出N制的画幅明显要比P制的画幅窄一些,所以当我们看到480这个数据的时候也应该敏感起来,无论是在购买DV的时候,还是在网络下载视频的时候,480这个数据往往标示着是一个N制视频,或者是从N制视频转码后制作的网络视频格式。更重要的是对于软件或者转码软件的输出设置上,要小心,当看到这个数据可能你会将短片转码成N制画幅,这在之后关于视频输出设置的文章中会有介绍。

720×576这组数据伴随我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那时无论拍摄还是制作都围绕这个数据展开,现在我们已经使用了全高清的拍摄和剪辑设备,但是依然对这个数据非常敏感,不过这已经成为过去了。

像素长宽比

看了上面的介绍应该已经有人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了,都是720×576个像素,为什么会有16∶9和4∶3的区分呢?这是如何做到的?

其实这些都和像素长宽比有关系。

虽然有些抽象,且不好表达,但是我依然想多说一下像素长宽比的问题,这不仅对于我们操作DV有好处,而且对于我们的数码生活也是有帮助的。我们现在身边的数码产品非常的多,经常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视频制作成PSP或者iPAD可以播放视频,在这里不但要明确格式对于硬件匹配的重要性,还要了解一些像素长宽比知识,这样不至于让转码的视频出现画面拉伸或者比例不匹配的问题。

当我们看到一张图片,我们暂且可以把它定义成是由若干个像素组成的,而且这些像素都是正方形的。但是在视频中像素的表现并不是正方形,而是长方形。

针对不同的画幅比例,每一个像素的长边和宽边都有不同的比例。当画幅比例是4∶3的时候,720×576个像素中每个像素的长宽比是1∶1.067,我们可能粗略地把它看成一个“正方形”。但是到了16∶9的阶段,画面明显长宽比增大,这时每个单个像素的长边和宽边比例是1∶1.422,这就是一个明显的长方形了,所以720×576个长方形组成的画面自然就形成了16∶9的画面。

类推下去,在高清阶段也有不同的像素长宽比,咱们最常见的就是HD画幅1920×1080的像素长宽比是1∶1.333,在设置DV数据时这个像素长宽比数据并不多见,但是在输出时这也是一个经常用到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