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多元解读导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多元解读导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那么,面对学生充满个性色彩的多元化解读,我们该如何为其导航呢?

一、案例链接:《祁黄羊》

师:课文学完了,你觉得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祁黄羊是个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人。

生:我觉得祁黄羊是个一心爱国、处事公正的人。

生:我觉得祁黄羊是个一身正气、一心为公的人。

正在这时,有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响了起来。

生:我觉得祁黄羊是个自私的人。因为他深知中军尉是个重要的职责,所以他明知解狐大病在身,还故意举荐仇人解狐,是想让他送死,这样他就可以报杀父之仇了。

生:(很快有学生响应)对呀,这样他还博得了大公无私的好名声。等解狐死后,他好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所以,我觉得祁黄羊其实是个自私的、深谋远虑的人。

师:你们的观点很独特,让人耳目一新,真是会读书、善思考的孩子们。

二、反思定位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看到,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倡导多元解读,教师对学生错误的解读非但不加以纠正,反而给予肯定、赞赏,置文本价值于不顾。

其实,学生个性化的多元解读并不等同于他们在阅读中“与众不同”的看法,更不等同于离题的猜想。多元解读必须以文本价值取向为基础的。我们不能把阅读教学泛化成“个人的阅读行为”,确切地说,阅读教学就是以一定价值取向的文本,积极地影响学生的个人情感,同时又以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来促进价值取向的发展与丰富。

三、同课异构

所以,对《祁黄羊》一课中出现的个性化多元解读,我是这样处理的。

[案例]《祁黄羊》

师:课文学完了,你觉得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祁黄羊是个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人。

生:我觉得祁黄羊是个一心爱国、处事公正的人。

生:我觉得祁黄羊是个一身正气、一心为公的人。

正在这时,有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响了起来。

生:我觉得祁黄羊是个自私的人。因为他深知中军尉是个重要的职责,所以他明知解狐大病在身,还故意举荐仇人解狐,是想让他送死,这样他就可以报杀父之仇了。

师: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不过,祁黄羊真的是想害解狐吗?请你们联系祁黄羊举荐时的语言神态,再想想,他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推荐解狐和祁午的?

学生再次读书并思考。

生:我觉得祁黄羊并不是想害解狐,因为如果祁黄羊知道解狐都快要死了,他还用得着去谋害解狐吗?

生:是呀,如果祁黄羊想害解狐,他在当中军尉的时候就可以找理由杀了解狐,而不是辞去职务之后,还要想这么多办法。

师:那他为什么举荐解狐和祁午?

生:我觉得祁黄羊是为国家利益着想来推荐人才的。因为文中说,当时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可见,祁黄羊不仅有军事才能,而且对国家是非常忠心的。他在举荐时也说:“事关国家安危……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所以,他要推荐的解狐和祁午必然是能担当此重任的人。

生:是啊,祁黄羊生活的春秋时代,是诸侯争锋的时候,如果他派上一个没有本领的儿子做了大官,自己的儿子没有了,国家也保不住,那不就得国破家亡吗?我想他不会这样的。

生:对,我觉得中军尉是个有生死危险又关系国家安危的职位,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没有私心。

生:所以,我认为祁黄羊就是个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人。

四、行为探索

文本的意义因读者的感悟体验而彰显其价值,但读者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所以我们必须以文本价值来为学生的多元解读导航。

1.读懂文本,把握价值。

文本是作者向读者传达信息的载体,这信息或是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或是作者表达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的态度或观点,或对未来的憧憬和想象……这些信息组成了多姿多彩、精彩纷呈的世界,使教材呈现出多元性。而文本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念、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可见,文本的价值取向是教材的核心和灵魂,教师怎样理解与把握,关系到教学过程中的正确引导,关系到学生在阅读中汲取什么样的精神食粮。所以,教师在任教之前,务必要读懂文本,正确把握文本价值。

2.巧妙点拨,明辨是非。

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一,思维情感活动样本各异,知识经验深浅不一,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阅读后获得的感受自然各有差异,这是十分正常的事。关键在于当学生的独特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矛盾时,教师应该巧妙点拨,明辨是非。

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有个学生说:我认为晏子三次反驳楚王,使楚王很没面子,但楚王都没有发怒,是个宽宏大量的国君。因为楚国当时国力很强盛,楚王完全可以杀了晏子,但楚王没这样做,说明了楚王是珍惜人才的。我是这样引导的:你的评价很独特。不过,楚王真的是宽宏大量,珍惜人才吗?大家不妨细细地品味一下楚王的几次“笑”,也许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于是,在学生再次研读文本后,认识到:楚王从冷笑发起挑衅,到尴尬无奈地赔笑,到最后不敢不尊重晏子,不但不是宽宏大量、珍惜人才,反而是一种彻底的失败,是一种自作聪明的表现,从而从另一个侧面反衬了晏子的大智大勇。这样,当学生的理解与文本所蕴涵的价值取向发生冲突时,我通过巧妙点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楚王,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3.张扬个性,允许共存。

除了文本自身的人文教育意义外,学生们可能会产生其他感悟,只要不与文本的价值取向构成矛盾关系,不至于形成价值观念上的混乱,此时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允许存在,这正是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要求。例如:《落花生》这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文本的价值取向是:要做像落花生那样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要贪图虚名,而要有真才实学。可有学生提出:石榴、桃子、苹果也不错,不应该否定他们,因为它们并不是只有好看的外表,对人们也有用处,味道鲜美,很有营养。我对这一新的不同的看法给予了表扬,因为“外表好看又有用”的桃子、石榴、苹果确实与“深藏不露”的落花生并不相互排斥,这样闪耀个性的理解应允许学生保留,让其与文本自身的价值观念共存。

解读不仅要多元,而且要遵循文本的价值取向。教师要有灵心慧眼,用文本价值取向为学生的个性化多元解读导航,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引向正确的价值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