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堂吉诃德与阿Q的精神正能量及现实意义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堂吉诃德与阿Q的精神正能量及现实意义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和鲁迅笔下的阿Q是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两个不朽的典型形象,两个人物形象同中存异、异中有同。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二人形象的相似处和积极因素作了分析,反映了他们对当下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堂吉诃德,阿Q,精神胜利法,正能量现实意义

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和鲁迅笔下的阿Q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时代,但两个人物形象有着许多共同特性,他们可笑,可怜,但是也有可敬的地方。他们看似荒唐可笑、滑稽荒诞的行为和精神世界,对于当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堂吉诃德与阿Q人物来源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中主人公。小说《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杰作,主要描写和讽刺了当时西班牙社会上十分流行的骑士小说,并揭示出教会的专横,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困苦。别林斯基曾说,堂吉诃德是一个“永远前进的形象”。《堂吉诃德》不仅是一部反骑士小说,同时又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它是欧洲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也因此造就了堂吉诃德这一世界不朽艺术形象画廊中的第一人。时隔300余年之久,在中国同样也出现了一部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阿Q正传》。于是,在中国也诞生了一个我们自己的笑料―――阿Q。很快地,在国民的嘲笑声中,中国文化及其顽固自大的维护者们水到渠成地对堂吉诃德和阿Q执行了近乎一致的宣判:一个是执著的出击丑恶却又陷入“错误的打法”;而另外一个则是“农民式质朴”的老实人,但却浑身洋溢着“国民的劣根性”。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有着堂吉诃德的影子,鲁迅用阿Q创造了一个毫无理想主义色彩的堂吉诃德。

二、堂吉诃德与阿Q形象中的正能量

1、幻想。幻想是这两个人物的最大共同点。他们在生活之余,不断进行着出神入化的幻想,让人眼花缭乱,在很大程度上幻想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堂吉诃德怀着满腔真诚,却总是四处碰壁,他沉浸在幻想中,完全丧失了对现实的感觉。虽然行为滑稽可笑,但是他满怀理想,忠于信念,提倡自由,扶助弱小,也敢于献身,对于人的精神层面来讲,它也给人类带来了精神粮食的正能量。阿Q可以一个人躺着异想天开地享受着参加“造反”得胜后的情景,而且绘声绘色,丝毫没有注意自己的身份。尽管这一切看起来十分滑稽可笑,但他们却如此认真,生活在充满幻想的世界里,他们的执着与坚持是不可否认的。

2、自信。堂吉诃德与阿Q都具有一种虚幻的自信感。堂吉诃德因为读了骑士小说而把现实世界与小说中描述的骑士世界混为一谈,所以他甘愿放弃原有的乡绅生活而四处游荡,他认为自己应该去扫尽人间的不平,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屡次的失败却都使他重新踏上征途,面对困难有一种蔑视一切不以为然的大气。阿Q的自信是因为求生存而不可得的无奈,他必须忘却与忽略这种失败,为活着寻找理由和最起码的尊严。对他们来说,自信都是生活的动力,但他们的出发点是不同的,阿Q是出于自卑,觉得自己很渺小,为了逃避自身的渺小及这种感觉带来的自卑,才要有意识地放大自己。而堂吉诃德则对自我极度认同,认为自己有能力改造世界,是因为他本来就把自己想像得很伟大,并对此有足够的自信。

3、。堂吉诃德在自找苦头被打得爬不起来的时候,并不觉得这是他在自找苦吃,而是以“这是游侠骑士份内应有的”将这场灾难正常化,这是他一贯的生活方式。每次失败,他不是以神灵来说明原因,而是将自己的“骑士”身份排在第一位。阿Q的失败让我们感觉滑稽可笑,但却不可厌。他会以“儿子打老子”、“我是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你算什么东西”、“孙子才画得圆呢”这些字句来是自己得胜于自己的世界,尽快忘却不快,得胜地、心满意足地陶醉其中,他的精神胜利法是最好的自我安慰。

4、反抗。堂吉诃德虽然是个矛盾且又复杂的人物,但是他也是一个为了维护正义,拯救世人,甘愿牺牲自身生命的无畏勇士。他痛恨专制残暴,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把保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消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见义勇为,敢于牺牲奉献,从不胆怯退缩。主张“一切东西都平等”,社会地位的尊卑是虚无的,只有“美德”才是真正的高贵。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表现,一般都认为是十足的奴隶主义的表现,是消极行为,但是也蕴含着积极的成分,即不甘于受人欺凌,有急于反抗的要求。他敢于向赵太爷挑战,敢于反抗闲人的侮弄,在辛亥革命波及未庄之时,他能起来追寻革命党,这些都表明阿Q是具有反抗精神的。

三、堂吉诃德与阿Q的现实意义

堂吉诃德与阿Q这样一对精神兄弟,生辰和国籍均不相同,一个诞生在17世纪初期的西班牙,一个诞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时隔300余年,地跨欧亚。无论是所处的社会环境、流露的感情特色,还是各自的经历、爱情意向乃至结局都不尽相同,他们身上的这些民族意识、民族特色的不同,造就了各自形象的特殊及不可替代性。尽管如此,其相通的共性依然无法掩盖。堂吉诃德与阿Q均耽于幻想,脱离实际,生活在自我缔造的幻想世界里不能自拔,使得主、客观严重分离,最终走上失败的共同命运。这两个大唱“精神胜利”凯歌的“英雄”表面上都显得十分滑稽、可笑,但他们身上也有积极的因素,对当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他们的精神胜利法能够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为人宽容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点,精神胜利法的精髓就包含了“宽容”。堂吉诃德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与桑丘和睦相处,总以“解救他人于水火”为己任,如大战风车、解救小男孩、解救被劫持的贵妇人,这些行为都是他的臆想,纯属一厢情愿,荒谬,反而为别人带来不便,然而他的动机却是真诚的。阿Q并不像堂吉诃德那么正义,乐善好施,与他人的口角中,他以为别人怕他的他就出手,打不过的就说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并求饶,在精神上得胜后津津乐道。

其次,精神胜利法有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处世心态。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失败和不顺心的事,这时心态就很关键。堂吉诃德的骑士生活上的失败让我们忍俊不禁,因为我们不曾看到过他失败后的懊丧,在“风车奇险”中,他标榜骑士要铲除一切暴行,因此把风车当作了魔鬼并与之作殊死搏斗,虽然他的动机是善的,然而荒诞不经的事情总免不了要遭遇失败,他的结果就是可以预见的了。不过他却能自我开解。在每次失败后,你都看不到他痛苦不堪的情状。阿Q的失败会让我们感觉滑稽可笑,但却不可厌。他会以“儿子打老子”、“我是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你算什么东西”、“孙子才画得圆呢”这些字句来是自己得胜于自己的世界,尽快忘却不快,得胜地、心满意足地陶醉其中。

总之,堂吉诃德和阿Q有可笑愚昧的一面,但他们的行为在现代社会也有着积极的一面。不过,这必须用在合适的时候和事情上,而且要适度。否则,就会落入安于现状、逆来顺受、不求进取的不良境况。

项目来源:西华大学“西华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项目

参考文献

[1] 堂吉诃德(上下册),米盖尔・德・塞万提斯 ,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2

[2] 外国文学史(上),郑克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3] 《鲁迅全集》中的人和事,陈梦熊,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