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迷失方向的孩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他们是一群在青春季节里迷失方向的孩子。是什么迷住了他们的双眼?又是什么让他们迷失了方向?
一、社会环境的复杂
外界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社会环境的健康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行为的养成。比如说大众传媒之一的电视,播放的影视中经常有逼真的枪战片、警匪片、武打片,以假乱真的剧情在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让未成年人有了模仿的机会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学生中出现矛盾、摩擦时不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解决,而是模仿剧中情节,各自纠集一帮同伙,手持棍棒、砖头,避开学校、家长的视线,在校园的操场上、校外的僻静处、街道的小巷中混战,打的是新奇、是刺激、是、是发泄,头脑里完全失去了理智和法律意识,等到铸成大错时才后悔莫及。其次就是一些青少年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打打杀杀,扣动扳机、挥舞刀剑,恣意发泄。在游戏过程中只求胜利,不考虑不承担后果的玩家思想在头脑里根深蒂固,所以在现实生活里打架时不少学生往往出手快、准、狠。再者影视、网络带给学生的开放的两性视觉冲击与家长、学校滞后的性教育产生的矛盾,使得一些处在青春期、对异性充满好奇学生的在脱离了父母的监管,避开学校的视线在同学面前公然谈情说爱、搂搂抱抱,甚至在校外租房同居,出入成双成对,把父母、学业、未来、责任完全丢到九霄云外。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1.大部分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管教孩子力不从心,认为自己只要供孩子上学,在学校里有老师的引导教育,孩子一定错不了。即使出现了一些问题,家长往往只能反反复复地说“要听老师的话,你要懂事,我和你爸妈不容易,你要体谅父母”一些话,根本不能涉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更不能帮孩子解决问题。
2.在市场经济浪潮下,更多的家长为了家庭生计选择了外出打工,把孩子丢给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让孩子自己在家上学。家庭教育和监管的缺失,使得不少学生在受到学业的挫折、内心的孤独、他人的欺负和外界的诱惑时不能及时获得父母的支持和帮助。没有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孤单的孩子选择了小群体、小团伙,甚至结拜为兄弟姐妹。但他们之间的情谊往往不体现在学习上,而是生活中的义气。在打群架的事件中,不少是因为“我的朋友受到了欺负,我要帮他(她)讨回公道”。
3.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一方面长辈对孩子过分宠爱、溺爱与保护,使孩子的依赖、任性程度加深。从小在父母、长辈的娇惯下成长的男孩子们,脾气一般都比较暴躁,自私、冷酷,在集体生活中以个人为中心,与同学之间出现矛盾后不懂谦让和宽容,导致打架事件频发。另一方面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相加,体罚折磨,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心理隔阂加深,形成子女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
4.家庭结构缺损。有些家庭婚姻破裂,孩子失去家庭温暖,得不到父爱、母爱;有的家庭父母长期“内战”,家庭关系不和,家庭感情淡化冷漠,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所以逐渐变得自卑、孤僻,甚至产生恐惧,敌对情绪,从而痛苦、抑郁及至厌学,容易受社会上不良群体的引诱。
三、学校教育的无奈
1.农村高中同样面临升学压力。为了学校的生存和自身的社会形象,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一切围绕成绩转,致使忽视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放松或忽视德育,使学生成了分数的奴隶,造成学生厌学情绪,不少升学无望的学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寻事滋事,成为问题学生。
2.处理问题措施力不从心。问题学生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简单的说理、批评教育不起作用,严重的问题学校又处理不了。
3.一些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激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四、学生自身的迷茫
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学生中存在脱离实际过分追求高消费、虚荣心重等现象。如果学生的某些正常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盲目寻找补偿,如心理性的低级需要、畸型的物质或精神需要,从而导致产生不良品德行为。
2.消极的情绪体验。部分学生爱憎颠倒、好恶颠倒、喜结伙、重“义气”,被集体所冷落、受歧视,自尊心受伤,这些失败和挫折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加上青少年情感强烈,易冲动,自控力弱,这些都可能导致过错行为、品德不良行为。
3.不良的人际关系。有的孩子缺乏家庭温暖,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养成自我中心主义,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有的同学与教师关系紧张,对立情绪严重,有的与集体关系不好,感到孤寂苦闷,有的学生在外另找“伙伴”,加入“团伙”等。这些人际关系的不良倾向,都可以导致学生品行不良。
4.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不良行为若未能得到及时地矫正,反而侥幸得逞,这些不良行为就会同个人私欲的满足进一步联系起来,经过多次重复,建立动力定型,形成不良习惯,从而成为产生品德不良行为的直接原因,比如盗窃公私财物。
(作者单位:河南省宁陵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