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广东 惠州 516000)
【摘要】 目的:了解伴随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84例,合并新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者54例为观察,比较两组并发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冠脉病变和血超敏C反应蛋白CRP 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50%、67% 较对照组 22%、8%均显著增加。冠脉造影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前降支病变;观察组多支病变发生率 78%,显著高于对照组 26%。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新发生的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提示心肌损伤面积大、冠脉病变弥漫、并发症增加,预后不良。
【关键词】 心肌梗塞;右束支传导阻滞;冠状动脉造影
【中图分类号】 R542.22;R541.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63-01
右束支由于其细长的特点,极易受损出现传导阻滞。CRBBB的常见病因有冠心病、高心病、 风心病、甲心病、肺心病、心肌病、先心病等。在生理上右束支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第一间隔支[1] ,所以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常提示存在左冠状动脉降支近端病变 ,以致前壁广泛的心肌坏死 ,易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从而引起泵衰竭 ,增加死亡危险。[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 2007 年 1月至2010 年1月收治的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前壁心肌梗塞 284例,合并新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者54例为观察组,其余无右束支传导阻滞者 230例为对照组。入选的患者均在起病12小时内行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必须满足以下3个条件中2个:①持续性胸痛,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伴有ST-T的动态演变;③血清CK升高到正常高值的2倍以上。
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 60± 9.9和 59 ± 9.0岁,男性各占 61%和59%,两组间年龄和性别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1.2 观察指标 1、住院期间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入院时心功能 killip 分级 2、血C反应蛋白CRP高峰浓度3、冠脉造影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3. 1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χ±s )表示,使用 t检验,计数资料作检验 ρ< 0.05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合并或无 CRBBB 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情况比较
表2 TnI高峰浓度、C反应蛋白浓度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情况比较
2结果
观察组并发心功能不全killip 分级2 级显著高于对照组(50%、 22%) ρ< 0.01 见表 1 ,观察组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包括(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著高于对照组 (67% 、8%) < 0.01 见表 1 。观察组TnI高峰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71 ± 31.7 ng / mL 49 ± 19.3 ng / mL)ρ< 0.01。 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前降支严重狭窄或闭塞 同时累及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者观察组显著多于对照组( 77%、26%)ρ< 0.01 见表1 ;尤应引起心电图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的是TnI高峰浓度、C反应蛋白浓度与冠脉病变多寡有关,右束支近段由室间隔前动脉和房室结动脉供血,中段和远段主要由室间隔前动脉供血,此类患者因心肌坏死范围广泛,所以血肌钙蛋白、CRP显著升高⑶,常意味着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高发率和高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熊敏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对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年 1月第 8卷第 1期
[2] 黄艳青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对预后的影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9 May , 18 (13)王峰 向定成. 肌钙蛋白Ⅰ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J . 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8 127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