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安徽长江滩地杨树扦插造林技术刍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安徽长江滩地杨树扦插造林技术刍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杨树因其生长快,轮伐期短,适应性强,宜繁殖,木材用途广泛,经济效益显著而得到适宜地的广泛栽培。同时杨树造林对改善美化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农民脱贫致富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现实意义。通过杨树在江滩造林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不同造林方式的分析和总结,逐步摸索出适宜本区域杨树扦插造林技术。

关键词:长江;滩地;杨树;扦插;技术

中图分类号:S758.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杨树是杨柳科杨属树种的统称。种质资源丰富,按不同特性分为胡杨派、白杨派、青杨派、黑杨派、大叶杨派。全属有100多种,中国有53种,特有的35种。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北美洲的温带、寒带,及地中海沿岸国家与中东地区,在中国分布很广,从新疆到东部沿海,北起黑龙江、内蒙到长江流域都有分布。杨树具有早期速生、适应性强、分布广、种类和品种多、容易杂交、容易改良遗传性、容易无性繁殖等特点,因而广泛用于集约栽培。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力,对解决我国木材短缺起着很大作用。杨树因其生长速度快,产材量大,成本低廉,在工业用途中,广受欢迎,木材的材质纹理细,颜色白,纤维含量高。用于民用建筑材、生产家具,火柴梗,锯材,人造板,纸浆原料等,不仅用于工业原料林还可广泛用于生态防护林。近年来,因杨树的高大雄伟、整齐标志、快速成林等特点,也被广泛用于道路园林绿化。

截止2009年,我国杨树人工林总面积已达800多万hm2,人工林栽培面积已居世界首位。自1987年以来,在安徽东至县沿江常见滩地上,通过“七·五”丰产林工程、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工程、中德合作长江防护林工程造林、血防林工程等一系列造林实践,并结合本区域滩地杨树造林的经营管理,对其调查分析和总结,探索出一套适合长江流域江滩地杨树扦插造林技术要点,既能发挥长江流域江滩地的立地条件优势,也可充分发挥杨树速生丰产、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1 杨树生物学特性

杨树为喜光的阳性树种,适应性强、分布广。适宜亚热带和温带气候,耐寒能力但因品种而有差异,一般要求强日照和强辐射的天气,不耐阴。杨树蒸腾作用比其他阔叶树发达,对水分的要求十分严格。喜水但不耐水,土壤物理性状良好、有一定肥力、通气良好的沙壤土、灰潮土适宜生长。杨树顶端生长优势表现明显,生长速度快,属速生树种。主根明显,侧根粗壮,根系发达,根系总量90%集中在60cm表土层内,因此土层深厚、肥沃、通气良好的长江沿江滩涂地最适宜杨树生长。杨树萌芽力强,容易繁殖,利用杨树此特性可以扦插育苗,扦插造林。杨树生长1~2龄为生长初期,树高、胸径生长量占其总生长量15%,3~5龄为速生Ⅰ期,生长量占总生长量45%,材积生长量占总生长量20%,6~7龄是速生Ⅱ期,材积生长量占总生长量70%,树高、胸径生长量占25%,8~10龄是生长后期,树高、胸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15%左右。

2 扦插育苗技术

2.1 圃地选择

苗圃应尽量选设在紧靠公路两侧,交通方便的地方。以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便于灌溉的平地,要求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湿润、较肥沃的砂质壤土和轻粘壤土为宜。尽可能优先选择在拟造林地的附近或者边缘。主要原因一是培育的苗木十分适应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宜成活;避免苗木的长途运输,减少苗木的脱水干枯和机械损伤,从而影响苗木的成活和生长;减少苗木的运输,降低了造林成本。

2.2 圃地的整理

冬季入冬前对圃地进行全垦深翻,整地深度要达40cm以上,每667m2施豆饼150kg、磷肥或复合肥50kg作基肥。经过整个冬天的熟冻,不仅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的物理结构性能还可以有效杀死土壤中害虫虫卵。来年春季整地前每667m2施1~2kg呋喃丹以利杀灭地下害虫,然后再次精细整地,精耕细耙,耕实耙透,尽可能碾碎大的土块,表层20cm内的土粒要细、松、平、匀、碎。苗床宽1~1.2m,苗床高20cm,苗床间、圃地四周开好沟,以利排水。

2.3 插条的选择、制作

杨树插条一般应选择生长健壮、侧芽饱满、木质化程度高、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1a生种条作为插穗用条,一般是种条中下部质量最好,因为此处根原基最高,插穗生根多而且容易,这样扦插成活率高,插条生长也快。种条选好后,用锋利的砍刀或剪刀,上切口按照平切手法截在第1芽上端约1cm处。下切口则选在一个芽的基部截为角度以45°为宜的斜口形或平口形。剪截插条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插穗上的芽,切口一定要平滑、不劈裂、不伤芽、不破皮。插条一般保持在12~18cm,粗则短、细则长。

2.4 扦插密度

扦插的密度根据所育苗木的类型,考虑扦插品种的特性、选择的苗圃土壤肥力条件以及对苗圃经营抚育管理措施的水平而确定。目前,安徽沿江地区大多数常常采用的扦插密度为:培育1a生大苗宜采用40cm×50cm(3335株/667m2),50cm×50cm(2668株/667m2),50cm×60cm或30cm×100cm(2220株/667m2)的扦插密度。培育2a生大苗扦插密度应小,可采用50cm×100cm(1334株/667m2)或80cm×80cm(1042株/667m2)的扦插密度。培育2a根1a干(2根1干)苗则可采用50cm×80cm或40×100cm(1667株/667m2)的扦插密度。

2.5 扦插方法

扦插前必须保证插穗已充分吸足水分,插穗粗壮饱满、通体圆润,一般应在清水中浸泡5d左右,这样可以大大确保扦插成活率。为了减少病害发生,扦插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浸沾插穗后扦插。扦插一般使用直插和斜插(45°角)两种扦插方法,注意不能倒插。但大多数采用直插方法,这样培育的苗木基部通直,基部出现弯曲的苗就少。扦插时注意保持插条上端第1个芽必须完好不能损伤,以利苗木及时抽梢。

2.6 圃地管理

扦插后及时加强除草、注意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及时抹芽打岔,确保合格苗的产出。

3 扦插造林

3.1 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选择长江沿江滩涂地以及江心洲滩地,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疏松、土层深厚,均为淤积的灰潮土,但有些滩地砂质含量相对较重,水肥宜流失,要注意保肥;同时,沿江滩地造林要注意常年的洪水水位,容易积水、地势低洼的滩地不宜栽种杨树。由于沿江滩地地下水位都比较高,小于0.5m的滩地杨树生长则出现不良。

3.2 造林地整理

杨树造林整地方式也要因地制宜,根据造林地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气候条件采取最适宜的整地方式。因为长江滩地一般面积都比较大、而且地势平坦,宜采用全面整地方式,可以利用大型农用机械旋耕机全面翻耕1次,该机械优点是除了翻耕土壤功效高还可以一并炸碎清除芦苇根等杂物。

3.3 扦插苗的准备

杨树用于扦插造林的苗木一般选用1a生或2a根1a杆的、无病虫害、粗壮且苗木基部通直圆满的合格苗,从基部成45°斜面截干。截干时要注意保持截面平滑无裂痕,以免影响扦插造林质量。截干采集后的苗木要做到及采急运,运到造林地附近事先准备好的苗木浸泡池中(浸泡池的大小根据需要浸泡的苗木数量来确定,若造林地附近有水沟或者池塘等水源也可以利用便利的条件,把苗木斜躺着放在水中,确保苗木2/3浸泡在水中即可),将苗木站立浸入清水中,水深不少于80cm,为提高扦插成活率,根据实际操作经验,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7~10d,使插穗吸足水分,这是杨树任何造林方式造林成败的关键所在。同时在浸泡环节用50%多菌灵3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可有效预防病害发生。有条件的栽植前还可以再用ABT生根粉蘸浸根部,可以获得更高的扦插造林成活率。

3.4 扦插时间

杨树扦插时间以3月上旬早春扦插为好,春季土壤疏松,栽后发芽快,当地温达10℃以上即可扦插,最迟要在杨树普遍萌动前扦插结束。

3.5 扦插造林

选用直径3cm、长1.5~1.8m左右自来水圆钢管,前段焊接上圆锥形尖头,型似钎,还可以在70cm处焊接一处助力脚踩柄。在栽植点先用揪挖一小坑,再用钢钎插入坑中打眼,取出后将苗木插入,深度不少于80cm,然后用扦插锥在旁边再次扦插一次将树苗穴挤实,把扦插孔封紧,根部覆土踩实,使树干和土壤紧密结合,避免风吹摇动。

3.6 扦插密度

长江流域一般速生丰产林成片造林采用4m×5m、5m×6m,以培育大径材为目的。林粮间作株行距可以采用3m×6m、4m×10m、4m×12m,以培育中径材为主,多是采用宽行窄株。这种经营模式的林分培育的木材主要用于锯材、建筑材、胶合板材、人造板材等中、大径材,年蓄积生长量在1~2m3/667m2,胶合板材出材率约为50%左右,效益成本比在3.5~9.0之间。

3.7 抚育管理

由于杨树造林密度不大,且江滩地土层厚、肥沃,最好采取林粮间种的造林模式以耕代抚,以短养长。而且林粮间种是我国林农传统的集约管理林地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可以套种小麦、玉米、大豆、菜籽、高粱等,不仅提高了前期土地利用率,还能达到及时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有效结合了幼林的抚育管理,间种可以连续3a。栽植当年开始整形、清干,第2年开始对树木进行整枝修剪,培育通直圆满的无节良才,提高经济效益。

3.8 杨树病虫害的防治

杨树常见病害主要有杨树黑斑病、溃疡病和杨树锈病。虫害主要 杨尺蠖、草履蚧、杨扇舟蛾、瘿螨、天牛等。平时要做到“发现及时,防治及时”。

3.9 主伐更新利用

杨树人工林一般掌握在10~12a采取皆伐方式进行主伐更新。

参考文献

[1] 周根土.安徽主要树种造林与经营[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2).

[2] 燕永军.高耀斌杨树扦插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12(14).

作者简介:冯志安(1968-),男,汉族,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人,任职于安徽省东至县胜利镇林业站。研究方向:林业生产管理,营造林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