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6-0016-02

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事件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之一,持续平稳地控制血压达正常目标水平,有效预防和阻止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控制血压达正常目标水平,是治疗高血压的关键。近年来对高血压的研究与防治备受重视,流行病学调查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糖尿病、主动脉钙化、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病率和心血管病死亡率以及老年人总死亡率高于同龄血压正常人。且收缩压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发生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较舒张压升高的危险性增大,已成为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对高血压的治疗,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加强对高血压的管理,寻找有效药物治疗和控制血压达正常的目标水平尤显重要。左旋氨氯地平是一个通过拆分技术获得的新药,近几年,我院将其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通过观察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依据WHO/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1], 高血压病史在3年以上,经联合使用(国产)3种或以上降压药,在药量调至最大耐受剂量治疗1个月后,血压仍≥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在受试前停用一切抗高血压药物并服用安慰剂2周后, 密切注意血压变化,如血压升高过高、过快随时处理。通过随机抽样分为左旋氨氯地平单药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左旋氨氯地平单药治疗组(单药组)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60~83岁,平均(72±6.2)岁,病程3~32年,平均(18.6±9.0)年;联合治疗组(联合组)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58~81岁,平均(72±5.2)岁,病程3~31年,平均(17.5±9.0)年。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严重心、脑、肾并发症患者及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患者。

1.2 用药方法 单药组:于每日7:00~8:00时,口服左旋氨氯地平(石家庄欧意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2.5~5 mg,1次/d。联合组:口服左旋氨氯地平2.5~5 mg,1次/d,加用口服依那普利5 mg,每日2次;连续用1周后若DBP≥90 mm Hg和(或)SBP≥140 mm Hg,依那普利10 mg,2次/d,连续用2周后,若DBP≥90 mm Hg和(或)SBP≥140 mm Hg再加用其他降压药物。

1.3 观察指标 (1)门诊血压及心率:于每日8:00~10:00用固定的台式汞柱血压计测量坐位右上臂血压,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治疗前个体血压值。用同样方法确定治疗期间的随访血压及疗程结束时的血压,在测量血压后1 min内测量心率。(2)不良事件: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 临床疗效判定参照卫生部规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中高血压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 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30 mm Hg。无效:未达以上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见表1,两组病例均有明显改善(P

2.2两组治疗后血压控制达标率 联合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6.7%(52/60),单药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55%(33/60),联合组优于单药组(P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单药组(头痛1例、头晕2例、心悸1例、胃部不适2例、踝部水肿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联合组(头痛1例、头晕2例、心悸1例、胃部不适1例、咳嗽2例、面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不良反应均症状轻微,耐受性好,可继续服药观察

3 讨论

据统计老年人有高血压或血压异常,并伴有以下特点[2]:(1)一部分老年高血压由老年前期延展而来,此型多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的混合型。(2)半数以上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其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特点为外周阻力显著升高。(3)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肾等器官均有不同程度动脉硬化或老化,因此上述靶器官的并发症较为多见。高血压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2]:(1)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顺应性下降,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即使心输出量正常或降低,仍可使收缩压增高,而舒张压正常或降低,脉压差增大。(2)老年人肾功能减退,排钠功能降低,引起体内钠潴留。(3)老年人对去甲肾上腺素灭活和清除能力减退,血浆浓度升高,加上老年人血管壁β受体数目减少而α受体数目不变或相对增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α受体功能亢进,血管收缩而血压上升。(4)压力感受器功能降低。(5)血小板释放缩血管活性物质入血增多。

氨氯地平为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具有高度血管选择性,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血管平滑肌细胞,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性,从而使血压下降。同时还能减轻血管紧张素Ⅱ和α肾上腺素受体的缩血管效应;减少肾小管对钠重吸收[3]。降压作用强,降压疗效和幅度相对较强,适用于各种类型高血压,对顽固性、重度高血压也有较好疗效。氨氯地平是左旋体与右旋体各一半的混合体,即消旋体,降压作用来自左旋体,而右旋体带来不良反应在氨氯地平基础上采用光学纯手性拆分技术拆分出的左旋氨氯地平,其药效是消旋体的两倍,并且避免了右旋体带来的不良反应。左旋氨氯地平对血管选择性更强,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降压平稳,持续时间长。降压后不影响重要器官血供,对血脂、血糖、尿酸及电解质无不良影响。近年来研究显示在降压治疗中,不仅应该降低升高的血压,而且应尽可能恢复其紊乱的昼夜节律,降低夜间血压负荷,才能更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其靶器官损害[4]。左旋氨氯地平具有上述优势,长期应用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本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的结果表明,左旋氨氯地平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不良反应轻微,半衰期长,依从性好,是一个疗效确切、效价比优、具有广泛临床推广使用价值的药品。联合组与单药组比较,联合组无论是降压效果,还是血压控制达标情况均优于单药组。综上所述,联合用药、规范与个体化结合治疗是有效控制血压达标的重要措施和必备手段,加强规范与个体化结合治疗,不断改良和开发新的降压药物,值得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0,8(1):94-104.

[2]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实用心脏内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26.

[3]王建华.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3):493-494.

[4]朱志林,王静.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负荷值与靶器官损害相关性分析[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5,21(5):312.

(收稿日期:200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