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管理中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路径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管理中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路径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创新型人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驱力,张扬学生个性,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管理;创新;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52-02

教育管理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支撑环节之一,有效性的教育管理不仅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1]。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一流大学要有自己的理念,这个理念应是以促进学生个性张扬,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前提的[2]。在同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到:“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需要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本文重点对教育管理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剖析,探索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路径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制度导向的作用,引导个性化人才培养,促进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科学、完善的制度是培养人的基础,能让学校各项工作更有活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的个性思维,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能改造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客观世界。营造一个自由的环境,使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造,彰显个性。优良的民主制度,使得大学生思想得到表达,促使他们刻苦学习,专心研究。高校要以学生为本,结合学校自身的现状,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营造自由、民主、学术的环境,让学生成为教育管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伴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高校的制度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使其更加适应大学生个性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形成学校新时期发展特色。

二、帮助学生树立梦想,明确梦想目标实现过程中需要的创新力挑战

有梦才能圆梦,在时代唱响“中国梦”的时候,树立远大的梦想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必修课,对于初入大学的青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们要和学生们一起,清晰每个人的梦想。梦想的实现是建立在众多阶段性目标的完成基础上的,古语有云:“你永远不会命中视野之外的目标。”越是明确目标,彻底地搞清楚实现目标面临的创新力挑战的状况,实现起来就越快。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面临的变革是什么?创新的内容是什么?创造的价值是什么?要培养学生捕捉事物之间关联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仔细观察的能力、勇于实践的能力和建立关系网的能力。要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三、在校园文化中注入创新细胞,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秀历史文化的民族,“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是先哲们留给后人的警示名言。国内的大学亦是如此,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此时的校园文化,是从历史文化中演变而来的,更多渲染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相对缺少了创新与创造。高水平的创新与创新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可否认的相关性,这样的环境曾经被人们轻视,认为是“软环境”,在当今社会中,建立起一种让团队成员可以表达创新力的组织文化,与组织的成功从根本上是相关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管理更加需要创新,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表达自己的创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一流的毕业生,需要建立一种创新的价值文化——追求“卓越”的力量。因为卓越是最高水平的表现。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校园的人文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丰富文化载体建设,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引导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个性品质。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的文化传统,营造富有地方特色、专业模式、历史内涵、时代风格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实现高校在转型中的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育人功能[3]。

四、引导学生走上探究创意的途径,发现创意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问题,扮演某个特定的角色,从中体会和感受,进而寻找创造性的新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增强学生的洞察力,捕捉到生活中的拐点,在当今社会中,拐点不断出现,时事政治、气候环境、不同时代人的喜好、科学技术、时尚旅行等各方面发生变化时,都会出现拐点,抓住拐点处的变化,就能够创造出新的机会。善于借鉴创意,找到生活中某个领域生效的原则,将其用于解决当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构建立体的社会实践教育体系,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创新,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校应该利用自身的特色,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结合自身服务区域、服务地方的优势,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增强学生参与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能力,培养其坚强、平衡、竞争、协调、适应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增强对社会发展的认知,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可以通过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咨询服务、社区家政、家教实践、教育实习、教育见习等活动,培养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应该构建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培养体系,把教育管理过程与大学生个性培养以及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形成对大学生全面教育的动力机制。

六、激发学生创意的火花,教育管理工作者需遵循六大戒律

1.不可批判学生创意。创意需要自由发展的空间,创意的本身没有好坏,创意之初不需要评价,要让创意的火花自由迸发,让时间来考量创意。

2.不妄加评论学生的创意。即便是学生提出现实完全不可能的创意,不要批判,不要因为繁重的事务或保守的心理去扼杀学生的创意。

3.抛除担忧和恐惧。恐惧是创新最大的障碍,为了释放真正的创造潜力,需要摆脱恐惧,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在原则范围之内,尽可能放开思绪,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量。

4.不回顾曾经的成败得失。虽然往事可以提供诸多的借鉴,但是往事也会影响塑造未来,在教育管理学生过程中,每一个创意都是新的,不能因曾经学生的失败而判断今天学生的创意,只要有可取之处,就要分享创意。

5.不让学生泄气。世界上有两种人——让人精神振奋的人和让人心灰意冷的人,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成为让人精神振奋的人,和让人精神振奋的人在一起,会让人活力无限,进而激励人。面对学生的创意,需要不断地鼓励,使学生振奋。

6.不把个人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在引导学生创新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不能就个人经验进行判断。

创新能力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人人需要创新,事事需要创新。高校需要不断探索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的路径和方法,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水平,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的实现铺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恒仲.教育管理对大学生个性发展支撑效能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3,(04).

[2]耿有权.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条件[J].现代大学教育,2004,(2).

[3]陈笃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