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辽宁“说和团”说和一片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辽宁“说和团”说和一片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到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大到土地调整、政策法规,哪里有了不和谐,哪里就有说和团。

辽宁省康平县16个乡镇的142个村,活跃着一支由7000多人组成的特殊队伍:他们活跃在乡间地头,讲法律、论情理、断是非,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他们不在编,不拿工资,村民们说他们是值得信赖的亲人;村干部说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功臣。他们就是老年说和团。

农村“三老”古道热肠

康平县老年说和团成员由“三老”组成:本乡本土、为人正直、有声望的老农民;古道热肠、人缘好的退休老教师;熟悉农村政策、法规,办事公道的老党员。

由于老年说和团的成员土生土长,深谙当地风俗民情,有的甚至就是前后院邻居,鸡犬之声相闻,村里的大事小情自然尽在说和团成员的视线里,哪家发生了矛盾便主动上门说和。多年来,说和团成员调解的问题,小到邻里纠纷,大到土地调整,无论事情大小都耐心细致地解决。由于老年说和团活跃在田间地头儿、村头儿、村民炕头儿,抑制了数不清的民间矛盾孳息。康平县多年来农民上访量、民转刑案件在沈阳市都是最低的,2004年到2005年连续被省里评为“平安县”。

说起说和,老年说和团成员感受颇多:河信子屯老年说和团团长王儒告诉记者,河信子屯有位年过七旬的王老汉,老人膝下5子,本应享受幸福晚年,却被儿子们踢来踢去无人赡养。老人生活无着落,兄弟间形同陌路。王儒了解情况后,与成员们主动上门说和。说孝、德,讲法律,十几天的调解终于有了圆满的结局:5个儿子达成协议,老人住在比较孝顺的一个儿子家里,其他4个儿子负责老人的生活费。王老汉的生活有了着落,5兄弟之间也消除了隔阂。这件事让说和团的人深有感触,他们不仅解决了老人的赡养问题,而且还找回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一位成员激动地说:“百善孝为先,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理?尽管在这件事上花费了10多天的时间,但看到这样的结果我们觉得太值得了!”

说和团中还流传着一个以法说和促平安的鲜活例子:高家街村有一青年平日里好喝酒,人称“酒魔”,不爱干活,经常闹家、闹村干部,还时不时动手打妻子。妻子实在忍无可忍,一气之下跑回娘家,想与他离婚。说和团的高连文老人听说后为此事两头跑了10多趟,个别谈,集中唠,大道理讲到《婚姻法》,小道理讲怄气怄穷,家和才能万事兴。最后,在高老的说和下,男方写了不喝大酒的保证书,女方也表示要建立和睦家庭,小两口又重归与好。说和团还“扶上马送一程”,帮助他们建起一个大棚,使小两口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高老说:“我们说和团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学习各种法律,在说和过程中也灵活运用法律法规,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说和的力度,我们还成了法律普及的义务宣传员!”说到这里,高老满脸喜色。

老年说和团用法律的这一根准绳拴住争议双方的心,使之越拉越近,促进了和谐,保了一方平安。

讲理送情说和为贵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农村的户挨户、亲套亲,地缘、亲缘关系极易发生婆媳不和、夫妻反目、兄弟争斗、妯娌唧咕、邻里纠纷之类的“家务事”,处理不好就可能出现民转刑案件,酿成悲剧。老年说和团不惜操碎心、费尽力、跑细腿、磨破嘴,用理和情来“掰饽饽说馅儿”,使发生矛盾纠纷的双方了却恩怨,重归于和。

2000年,四家子乡河信子屯一姓韩的农民承包了村里无人问津的3亩鱼塘,经过两年多的苦心经营,走上了致富路,同组一个“红眼”的村民提出要高价缴纳承包费承包正在发包的鱼塘,被说动心的村干部找到鱼塘原承包人提出此事,原承包人韩某当时就急眼了,不仅到乡里上访,还打算到法庭打官司村委会,村老年说和团团长王儒弄清事件原委后,一方面向村委会说明鱼塘承包是“法”,当按合同办事取信于民,另一方面苦口婆心规劝那位想“撬行”的村民改弦易辙,化解了一场不必要的纠纷。

老年说和团活跃在民间,发现谁家闹矛盾起纠纷,就立马儿奔赴“战场”,平息“战火”,让双方重归于好。去年春天,康平县招商引资引来46户外地客商,在胜利开发区建设塑编产业集群过程中,涉及占用小城子镇乡约村部分土地,这个村200多名群众由于缺乏对开发政策的了解,阻拦部分企业进厂施工。为了既不激化矛盾,又能把农民引导到企业建设中,小城子镇党委发动全镇100多名与乡约村有亲属关系的老年说和团成员奔赴纠纷“战场”,发挥老年说和团成员本乡本土,有威望,说话有分量的优势,“说”建设开发区的好处,“和”农民群众的愿望,没动一“枪”一“炮”,不但消除了这200多名群众的思想顾虑,平息了“战火”,而且三分之二的农民心情愉快地投入到企业的建设中。

康平镇孔家村姓李的青年因宅基地边界与邻居发生纠纷,争执不下便拳脚相加,老年说和团成员张长友闻讯赶到现场进行调解,最终以在边界留足50厘米“友好带”的建议平息了“战火”。

21年过去了,老年说和团不断发展壮大,团员遍布乡间。老年说和团21年如一日,事无巨细,凭着他们丰富的人生经验和阅历,对事物超常的分辨能力,以及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片热情,活跃在康平县的乡间村里。

“发已千茎白,心尤一寸丹”。现如今,老年说和团的工作职能已由初始阶段的说和夫妻互敬互爱、邻里和睦相处、晚辈尊老敬老,扩展到帮助失足少年、调解干群关系、协助治安巡逻、资助贫困学生读书。工作方式也由走村串户说事、和事,发展到编印《老年之声》小报、举办青少年培训班、农业科技辅导班、形势报告会。他们余热生辉,续火传薪,已成为平安乡、村和平安家庭建设的生力军。

社区说和雨润心田

在沈阳市东陵区丰乐街道关工委,说和团也是美名扬。2005年夏天,说和团团长张志义,听说汽造社区有个男孩小富,他爸爸在狱中服刑,妈妈智力低下,整天带孩子东走西窜,小富11岁了还没有上学。

张志义召集说和团的几名成员,找文化路小学校长商量小富上学的事,可学校坚持不收。校长说,他们以前收过小富,可这孩子不听话,老师管他他骂老师,校长管他他顶撞校长,民警管他他踢民警。为了让小富有学上,说和团承诺:“上课我们陪听,下课我们陪玩,就是他上厕所我们也陪着去。”就这样,小富终于回到学校念书了。

开学前,老人们给小富买了新书包、新文具,还给他理了发,照了几张入学照片,并鼓励他说:“咱小富差啥呀!你看这照片多帅呀!”小富憨憨地笑了。不久,小富的班主任来信告诉说和团,小富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课不像以前那么闹了,对老师也有礼貌了。

瓦房店市共济街道德林社区调委会主任赵彩霞在社区里精心挑选11名有威望、能说会道的居民组成了“民事纠纷说和团”,还挑选了56名“五老”志愿者(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公安、老劳模)组成了民调队,别说,这“说和团”和“五老民调队”的老将们一出马,真没有化解不开的矛盾。说起赵彩霞和说和团的故事,社区里的老百姓都竖大拇指。

一个秋天的中午,赵彩霞正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看到社区居民李某正拿着一把砍刀追赶他的女友刘某,赵彩霞不顾危险立即上前制止。原来,刘某与前夫离婚后与李某相识,两人同居4年之久,但李某脾气暴躁。去年,刘某提出因性格不合与李某结束同居关系,并结交了一个男朋友,李某发现后准备行凶泄愤。赵彩霞意识到该事件的严重性,开始做李某的思想工作,但李某情绪变化无常,说不上两句她就被骂了出来。为此,赵彩霞劝解李某长达4个月,终于抓住了一个李某情绪不错的机会,成功将他邀请到社区进行调解。赵彩霞还特地请了说和团成员一同参与,在他们共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之下,李某终于认识到“强扭的瓜不甜”的道理。

7年来,在瓦房店市共济街道德林社区,以“调解纠纷、化解矛盾”为己任的调委会主任赵彩霞和说和团共化解了各种矛盾纠纷300多起,成功率98%以上。有记者曾问赵彩霞,她的调解成功率这么高,有什么秘诀?赵彩霞说:“没有什么秘诀,只要什么事都替居民想着,用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帮人,一切问题都能解决。”

步履走进千万家,说和人间是非事,说和团用古老而又传统的方式,在社区及乡间奏响和谐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