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企业职工创新教育中关于创新理解的误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企业职工创新教育中关于创新理解的误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促进企业创新能 力的发展,培养创新型的职工,企业职工创新教育责无旁贷;正确地理解和有效地实施职工 创新教育,必须明确职工创新教育中关于创新”的含义。

关键词:职工创新教育;误区;创造性

收稿日期:2006―12― 30

作者简介:韦国庆(1981―),男,汉族,山东临沂人,山西大学成人教 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职工教育研究。

董华(1947―),男,汉族,山西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成人高等教 育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到来的形势下,创新将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和关键 因素,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能力的强弱。20世纪100家最 大的跨国公司如今只剩下一半,变的强大的不到1/3,原因就是被淘汰的企业缺乏创新。

人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创新的主体,是生产力当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因素,培养创新型的人 才,提高企业职工的创新能力,才能发展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顺利实现经 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依靠科技发展企业之路,促进企业适应竞争激烈的国内国际环境和国 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能够为企业的创新做出贡献的创 新型的职工,企业职工创新教育责无旁贷。

一、“创新”是少数人的创新

“创新”是专门研究人员和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事,普通职工既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进行“ 创新”,认为企业职工创新教育的对象应该是专业研究人员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将职工劳动 者排斥在外。同志指出,依靠广大职工,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精神 ,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根本原则。常修泽等在其《现代企业创新论》一书中辟专门一章“企业 创新主体分析”(第十五章),探讨创新主体的问题。他们认为,从现实看,创新活动是企 业家、内企业家和劳动者的协作行为,创新主题是多元的复数。企业家是指具有创新观念、 创新思维技能与方法,并能不断取得创新业绩的经理人员,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内企业家是 指企业内掌握有创新性思维技能与方法,自力更生、锐意进取,并能经常取得创新业绩的创 新者,多为技术与产品开发人员,市场营销人员,革新小能手等,他们是企业创新的骨干; 广大劳动职工往往是企业创新建议的最早提出者,创新战略方案的操作者,信息反馈与方案 改进的积极支持者,他们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其中技术工人作用尤为突出。技术工人的创新 意识、创新素质与能力,将最终决定技术创新的成败。技术工人掌握运用高超的制造技术和 制造设备作用于劳动对象,才能高效、优质、低耗地生产出合格的创新产品。该观点对于企 业创新的主体认识不足,缩小了创新队伍,压抑了广大职工的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影响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林崇德通过研究指出,人人都有创造性,人的创造性及其素质的发 展,仅仅只是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创造性有大有小而已。创造性大的 人可以进行大的创造,创造性小的人可以进行小的创造。只要是科学合理的创造,并且在实 际生产中得到落实,都会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许多国家的统计资料显示,经过创造工程 培训的人员,其创造能力比没有参加过创造工程培训的人员高出3至9倍。

就企业职工创新教育本身来说,具有全员性的特点。日本企业通过普遍开展的创造发明设想 运动,对于促进企业乃至全社会创新氛围的形成并产生巨大的创新起了关键的作用。索尼、 松下等大公司的成长壮大都离不开对发明创造运动的大力奖掖,如索尼公司早在1976年就支 付了41亿日元创新建议奖,仅制造部就获得了160亿日元的创新收益。因此,企业必须重视 职工创新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员工,上至总裁经理,下至工人职工,都要进行、接受创新教 育。企业职工创新教育,既是经济的驱动,更是人性的呼唤;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落 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职工全面发展,实现企业职工对更高水平的企望和追求 ,提高职工生活质量的需要。

二、“创新”是创造性的创新

认为只有首创性创新才是“创新”,忽视再创性创新。创新根据其新颖程度,可以分为首创 性创新和再创性创新,又称为原发性创新和模仿性创新。首创性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创新, 再创性创新是指在原有基础上的重新整合和再次发现。首创固然重要,它是企业拥有和增强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实现首创 性创新也是一个过程,是从再创性创新向首创性创新发展的过程,还必须对施行首创要求有 相应条件和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现阶段的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队伍, 创新基础薄弱,首创性创新能力总体较低,并且大中型企业中设立技术开发机构占企业总数 的比例一直在下降,1990年这个比例是541%,到2002年就下降到252%,80%的技术还要靠 引进,自主创新能力不到5%。在日本企业界就明确提出“立足国内,开发创造力,创新新技 术,发展新产业,确保竞争优势”的战略发展方针,使日本的技术发明创新,尤其是改进型 的发明创新一直保持世界领先的势头,同时带动了首创性创新,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强劲动 力。借鉴日本的经验,结合我国企业的现实情况,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在力争首 创性创新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再创性创新,大力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宝 钢集团常务副总裁徐乐江指出,宝钢的发展得益于创新,宝钢从一期的80%引进,到现在三 期的80%国产化,企业创新工作取得很大的进步,这些进步的取得就是在从再创性创新向首 创性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

三、“创新”是高价值的创新

创新就其价值来说,可以分为高价值创新和低价值创新。高价值创新主要是能够为企业带来 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大发明、创造和革新,而低价值创新主要是小的技术革新、小 技术发明以及小技术改造等。高价值创新和低价值创新的划分是相对的,同时二者又是可以 相互转化的。部分企业认为“创新”就是高价值的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刻 影响的创新,一味追求“高、精、尖”,忽视低价值的创新,不重视小的技术革新、小技术 发明以及小技术改造等等。高价值的创新,从理论上讲能较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但现实生 产活动中,高价值的创新需要高价值的投入,一般研发周期较长,短期内不能得到市场的回 报,风险比较大,对中小企业来说难以承受,同时高价值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要求也比 较高,如果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落实的不好,很可能会削弱其价值,甚至变的没有价值,最 终妨碍企业的发展。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在考察我国企业后认为,一 些企业购买大量昂贵的先进设备,但缺乏足够的技工。昂贵的先进设备是引进的高价值的创 新成果,但企业缺乏足够的技工――没有高价值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条件,成为废 品 。而低价值的创新,多数不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承担较大的风险,可以较快地获得市场的 回报。另外如果得到科学的提升和有效地推广运用,完全可以变成高价值的创新,给企业带 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四、“创新”等同于技术创新

创新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作品。奥地利 经济学家熊彼得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把创新理解为:创造一种新产品,采用一 种新方法或新工艺,开辟一个新市场,取得新的原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以及实现一种新的 产业组织方式或企业集团。现在一般认为企业的创新包含: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流程创新、知识创新、品牌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等。技术创新在企 业创新当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但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创新。观 念创新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先导,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前提,管理创新是保证企业生存和发 展的基本动力,组织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的环境保证,流程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润 滑剂,知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石。以上诸创新环节缺一不可,完整的构成了企业创新的体 系。仅就技术创新而言,也必须要求与之相关环节的创新,要求观念、制度、管理创新等方 面。因此在职工创新教育中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以有所偏废。

总之,企业职工创新教育具有全员性的特点,既要面向专业研究人员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也 要面向广大职工劳动者。在企业职工创新教育内容方面,既要包括首创性创新方面,也要包 括再创性创新方面;既要包括高价值的创新方面,也要包括低价值的创新方面;既要包括技 术创新方面,也要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流程创新、知识创新、 品牌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等等方面。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为企业培养具有创 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创新型职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促进企 业向具有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和意识、氛围和行为的特点的学习型企业转变,让 企业充满活力,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021026-43

〔2〕柴振群等主编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教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 047114-126

〔3〕高燕子企业创新的误区解读〔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1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