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是加强课前阅读指导,培养自学能力;二是引导学生从练习操作中求结果;三是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四是及时引导学生总结思考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学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还应当让学生独立地分析、思考,逐渐教会学生“会学”,其关键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面,我就谈谈本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些尝试和做法。
一、加强课前阅读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阅读是学习的基本功,也是学法指导的重要内容,注意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增强理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指导方法是:
1、先“读、思、算”,后“讲、评、议”。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一边读,一边能说出关键字、词、句,引导他们读后提出问题。思考:⑴概念、性质、法则是怎样推导的?例题中如何应用的?书写格式如何?⑵应用题中的条件有哪些?求什么问题?是怎样解答的?还可以用别的什么方法解答?⑶计算中应用什么法则?和前面的学习的方法有哪些联系和区别?运算,没做完的例题,能否补充完整?书中的“做一做”自己能否做出来?——然后,教师在有针对性地讲解,精讲,将不同的解法和典型的错例给学生评议,这样算是否合理?“新”在何处,错,“错”在哪里?怎样更正?
2、引导联想,促进发展。学过的知识,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对书中的每一个例题要想一想,有没有更简捷的解法?这样做合理吗?例题中的每一步是怎样做的?根据是什么?如果是分步解答的应用题,能否用综合算式解答?用综合算式解答的应用题,又能否说出分步解答的过程。
3、自觉迁移,启发思维。在新的知识教学中,往往可以凭借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通过观察、类比、迁移、自觉探索规律,用学过的方法,去学习与之同类的新知识,如:学过“整数加法”后,让学生通过预习,对比,自己学习解决“整数减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4、归纳整理,形成结论。学完课本内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复读(复习)课文:⑴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重难点在哪里?弄懂了没有?⑵本课中的结论是怎样推导的?⑶本课用了哪些旧知识,有什么作用?⑷怎样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二、引导学生从练习操作中求结果
学生动手练习操作,能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听,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既可以调节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心理内部的智力技能。学生在自学几何知识时,首先让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按老师的要求进行练习操作,通过观察,比较来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如: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部分,学生从具体的练习操作中,很容易借助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理解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小学数学内容的系统性很强,知识之间的联系紧密,学生在不断学习新知识时,要引导学生把零散的知识串起来,自觉地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进行自学。如: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就可以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在比较过程中,揭示比的性质。
四、及时引导学生总结思考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不断提高能力,就要及时总结好的思维方法,为了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好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奠基石。如在学生学习完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及时引导学生自己综合奖思考方法。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你是怎样学会的?学生通过议论,几次反复,最后归纳出方法。通过总结,不但强化了学习过程,而且掌握了思考方法,为学习比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等奠定了基础。从中,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有机地结合儿童的特点和各阶段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实际,加强思维训练,注意自学方法的指导,是积极做好“学导为主,讲练结合”课改实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当然,要培养学生完全具备独立自学的能力,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总结。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这世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