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你尝过单相思的味道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你尝过单相思的味道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英国心理学家佛曼斯特是全世界独一无二专门研究“单相思”问题的专家。最近,他将长达五年的研究心得发表于《人格与社会心理》杂志上。以下是他文章中的部分内容:

“单相思”比“两相思”实际上更为常见,可以说几乎所有成年人都饱尝过单相思”别人或被他人“单相思”的苦涩或尴尬。对155名18至70岁男女的调查证实,既没有“单相思”过别人,也从未被他人“单想思”者仅有3人,还不到2%。

尽管“单相思”可能发生于所有年龄,但14至18岁系“多发年龄段”。不过,60岁以上年龄的老人中,也时不时会发现痴迷的单相思者。此外,在10岁以下的儿童中,也偶然会出现个别“傻乎乎”的“单相思”者。

今日英国,在过了交友年龄的男女青年中,60%的人几乎都“单相思”过别人一次。而占20%的“多情种子”,每年则可能“单相思”他人2至3次。“单相思”十有八九热烈、纯洁、永世难忘,但对被“单相思”的一方或外人来说,却又显得滑稽和可笑。

英国每年有100余万人陷入“单相思”泥潭,而在全世界,则可能多至一亿人。虽然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女人比男人更“多情”,但实际上成为“单相思”主动一方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这是因为男性的“性幻想”往往比女性更为大胆狂放。“单相思”并不会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统计显示,由“单相思”导致的暴力少之又少,直接引发的案件比“两相恋”要少。

“单相思”他人显得可怜兮兮,令人同情,但被“单相思”的另一方,在多数情况下到最后也会发展到忧心忡忡,甚至痛心疾首。据对200位被人“单相思”的男女调查,高达70%的人承认,起初他(她)们确实为自己的“魅力”而颇感洋洋得意,但后来渐渐被惭愧、烦恼、内疚甚至对自己生气等“不平衡心理”所困扰。

在被他人“单相思”的一方中(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25岁以下的年轻人大多会向对方直言“不”而加以拒绝,但30岁以上的人则大多“默不作声”。遗憾的是,这“默不作声”往往使对方产生误解,从而使情结更难解开。

“单相思”的普遍与电影文化的煽风点火息息相关。君不知,时下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影片中,男方锲而不舍的追求终于感动女方的情节俯拾皆是,于是人们(特别是男性)也误以为生活是如此而如法炮制,结果却被错误地引入“单相思”的死谷中难以自拔。

已婚男女“单相思”的婚外恋模式大多是:起初双方产生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表面上看仅仅是知心朋友,但实际上其中一方首先萌生爱意,并陷入完全由自己编织的情网中难以自拔。然而对方却可能十分冷静地打了退堂鼓,并直接或婉转地加以拒绝。

从心理上分析,导致“单相思”的原因一是过于自信,二是对自己的过分美化。人们大多数喜欢有吸引力的异性,同时又有美化自己以致自感魅力无穷的倾向,由此热衷于找有吸引力者为伴侣,好与自己被“夸张”的形象“匹配”。而其实,我们欣赏的人也往往乐意找比自己更富吸引力的对象,因而完全有可能不把我们放在心上。“单相思”的悲剧也由此而生。

值得庆幸的是,“单相思”大多“寿命”不长。据统计,平均每次“单相思”的持续时间仅为36天,可以说十分“短命”。如果说“单相思”可能对社会有正面意义,那就是有的“单相思”在无意中促成了失恋一方的成才。如拜伦、济慈、莱蒙托夫、瓦特、契诃夫、莫泊桑等人在年轻时都曾有过“单相思”的经历,而正是失恋后的悲伤、沮丧和绝望,促成他们发奋图强,最终有所成就。

尽管法国人被世人视作感情生活上十分浪漫的民族,然而法国人的“单相思”比例大大低于英国,甚至美国。有人认为,开放的社会反而不会成为有助于“单相思”生长的土壤。

据一项最新调查,人们开始首次“单相思”的年龄也在变得愈来愈小。专家们曾发现,一名年仅两岁半的英国男孩,“单恋”上了邻家一个3岁的女童,并为此痛哭流涕,茶饭不思。当然,对方对此却浑然不知。M

(责编 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