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纵横相连,实现“练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纵横相连,实现“练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整个小学阶段,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最起码会阅读240篇文章(以一个学期20篇计算,12个学期就是240篇)。孩子们毕业时,大多数人会说我读了许多文章,但对于接收的“信息”却知之甚少;有的孩子说,我会背诵一些课文,但仅仅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些现象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是教会了孩子们阅读“文本内容”,而没有教会他们鉴赏、内化知识的能力。

学习完《天安门广场》(苏教国标版四年级),我与孩子们一起复习了关于“描写建筑物的方法”,讲到了“观察”这个词语,说到了“观察顺序”。针对“观察顺序”,我进一步与孩子们谈到了“参观顺序”“游览顺序”之间的异同,几位孩子也谈出了自己的认识:

学生1:“参观顺序”就是将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特点写下来。就像《天安门广场》那样,就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我认为这就是“参观”。

学生2:“游览顺序”就是自己走一处看一处地方的景物。

学生3:这两种方法都是以看为主的顺序。

在孩子们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得出:这两种顺序相同点很多,但“游览顺序”更注重的是“地点转移”。这样,为了区别开来,我将“游览顺序”修改成“地点转移顺序”。紧接着,孩子们阅读了《泉城》(苏教国标版四年级),感受到这就是一篇按照“游览顺序”写的写景文。

有的孩子还提到了构段方式:总分总。这点很难能可贵,也很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对积累的知识是否有一定的正确认识呢?我又带领他们回顾了最典型的“总分总”构段方式的文章《北大荒的秋天》(苏教国标版三年级):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第1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到来,总写了秋天的特征――“树叶落地”。

第2自然段到第4自然段具体地写了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第2自然段写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和晚霞的绮丽。第3自然段写了小河的“清澈见底”和小鱼逆水而游的情景。第4自然段写了秋天丰收的原野,先用“原野热闹非凡”这一中心句概括写了原野的景象,接着从两方面进行了具体描绘,一方面写了大豆和高粱,另一方面写了榛子树。

第6自然段作者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抒发了热爱北大荒的真挚感情。这是“总结”。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孩子们进行了练笔:《溧水的秋天》。

骄阳似火的夏天渐渐离我们远去,金风送爽的季节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来到了我们的城市――溧水。

秋天来到马路上,树叶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落了下来,地上像铺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

秋天来到花园里,在争奇斗艳地开放。一阵风吹来桂花的香气,使人心旷神怡!

秋天来到果园里,果园里热闹非凡。树上硕果累累,压弯了枝头。小灯笼似的苹果好像小姑娘害羞的脸蛋,晶莹剔透的石榴好像马上要裂开似的……

秋天美在马路上,美在公园里,美在果园里,更美在我们的家乡。

――徐静蕾《溧水的秋天》

孩子在描写溧水的秋天的时候,完完全全按照“总(骄阳似火的夏天渐渐离我们远去,金风送爽的季节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分(来到马路上、来到花园里、来到果园里)总(美在我们的家乡)”的构段方式写出了溧水的秋天景色。《泉城》是否也是“总分总”呢?

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

珍珠泉在泉城路北。泉池约一亩见方,清澈见底。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五龙潭”。在五龙潭的周围还有月牙泉、悬清泉、古温泉等,组成了五龙潭泉群。

黑虎泉的源头在悬崖下的洞穴中。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喷吐出来。水声喧腾,昼夜不息。

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位于西门外的趵突泉公园内。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阅读完课文,经过热烈的讨论,我们得出了统一的认识: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济南的泉多而且美;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是全文重点,四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相同,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描绘泉的特点;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了泉城名字的由来。这样的构段属于“总分总”的形式,但在“总”“分”的过程中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北大荒的秋天》的总写没有直接点出“北大荒”的景色特征,而是划分为三个方面来分写景色特征;《泉城》是直接在第一自然段中以四个分列句点出景物特征,在分写四种泉时却没有采用中心句的形式来写。

可见,同样是描写景物的文章,在构段如此相似的情况下,行文时要学会多样化,这样文章才能呈现不一样的精彩。孩子们模仿《泉城》的行文方式再写《溧水的秋天》。

说到溧水,我们自然会想到天生桥、牡丹园、无想寺……

天生桥位于溧水的南端。桥下的湖水清澈见底,一片片树叶自由自在地飘落在湖面上,好像一封封信笺,在告诉鱼儿秋天已经来到了。

走进牡丹园,各种花儿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各自都在舒展着自己婀娜多姿的身材。一阵风吹来,花儿散发出阵阵清香,使人陶醉。

无想寺被一圈树木包围着,因天池而出名。天池好像明镜一般,在蓝天的映衬下好像一块碧蓝的缎子。

这些都是溧水的风景区。特别是秋天,更为溧水增添了几分色彩。

――徐静蕾《溧水的秋天》

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时太过关注教师的“一枝独秀”,学生只是被动地在“欣赏”。久而久之,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会逐渐降低。上述教学过程中,教者没有将枯燥的写作知识生拉硬扯地教给学生,而是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自能读书”感受文体特征,将三年级、四年级相关课文内容加以整合,统筹安排“练笔”。相同的话题,不同的写法,本身就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兴趣。教者让“文”为“写”用,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在练笔过程中“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讲述课文的“体例”这样的“写作信息”,对孩子们进行相关的训练,使他们在写作方面达到一定程度的“自我管理”,并逐步形成热情主动的“文学创作”品质,最终实现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只有把教材转化为生活,才能与儿童的兴趣协调一致,才能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也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各种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