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族稻田祭祀舞蹈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族稻田祭祀舞蹈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水族在长期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生产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祭祀舞蹈文化。在祭祀舞蹈里,水族把耕、播、收、藏的“生”与“养”的丰实如意当做其最高目的,把天地间的精神投入去促成人人关系、人天关系的和谐,求取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人畜兴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水族稻田祭祀仪式舞蹈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不断变化、不断创新,彰显充满生命的活力,成为蕴含人与舞蹈互相关联的永恒话题。

关键词:水族;稻田祭祀;舞蹈;研究

中图分类号:C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0-0075-04

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是水族的信仰,水族稻田祭祀舞蹈是水族对农耕愿望的最基本祈求形式,其以不同的结构和形式彰显出复杂的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

一、稻田祭祀仪式过程

水族的稻田祭祀仪式水族叫“敬霞节”,“敬霞”是水族非常重要的、重大的集体祭祀活动。“霞”水语念作“xia”,汉译的意思为雨水菩萨;“霞”是形若猪状的石头。水族认为“霞”具有水之灵性,能给族人带来风调雨顺、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的好生活。〔1〕

水族“敬霞”由“拱阶”(水书先生)策划、指挥,以族支为单位共同进行。根据族支或村寨一般分为12个组,每组各自承担一定物质与组织任务,每组设有族长,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

“霞神”还要分“真霞神”和“假霞神”,“真霞神”大多秘密收藏在山洞里或一般人找不到的地方,且保护霞神的措施非常严密,以防被盗。“霞神”如果被盗,这个家族的福气和好运就同时被盗走。到选好的敬霞日的寅时,各组族长由“拱阶”带领(这个时候除了族长和“拱阶”外,任何人都不得参加)悄悄来到收藏“霞神”的地方,把“霞神”请出来,在“拱阶”的带领下,族长们顶礼膜拜,后以酒肉祭祀一番,用酒撒泼在霞石身上,最后再把“霞神”收藏起来。此过程绝对保密。这个简单的秘密祭祀仪式叫“敬真霞”。 在奈杰尔•巴利《天真的人类学家》一书中也曾提到过类似的祈雨仪式,他到非洲做田野调查时,在喀麦隆多瓦悠族人聚落居住期间,为了研究多瓦悠人的习俗与信仰,曾跟随那里的酋长,秘密的去到一个山洞,在里面,酋长带领几个头人拿出收藏的“雨水神”,做了很长时间的祈雨仪式,顶礼膜拜了一番后,在回还的山谷里,久旱的天果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以此让我们知道,这种秘密求雨的方式,不仅仅只是存在于水族,世界各地的民族都有秘密的求雨方式,只是求雨仪式的舞蹈形式各有差异罢了。

天亮后,“敬霞”的12组族人在族长的带领下浩浩荡荡来到敬霞村寨,“敬霞”地点一般选择在稻田旁边,有水井(也叫霞井)、有霞石的地方(这是假霞,作为严加保护的真霞的替身)。己时,各组抬着贡品,在“拱阶”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向敬霞地点走去,这时,专门有两个人抬着一头60斤重的黑母猪(这一重量是严格指定的),并不时用树枝、松针戳母猪,令母猪尖叫不已,抬猪的两人还反复喊着“今天拜霞神,明年得丰收;今年拜霞神,连年得丰收”。一路上,人们敲着铜鼓,兴高采烈来到早已布置好的霞井祭堂。祭坛正中是主祭席,两旁用松针铺成12个席位,各组的祭品便摆在其中,祭品有猪肉、米酒、糯米饭、鱼、豆腐等等,各组的祭品要同等数量,以免神受哪组数量多的贡品恩惠而产生偏心。

吉时一到,祭典开始。“拱阶”站在祭坛正中的主祭席前,用水语大声诵读:“风吹你别走,水冲你别动,曾经在的地方,洪水早已淹没,曾经在的地方,难以聚财守钱。”〔2〕――“拱阶”念唱的内容是追溯霞神的来历、颂扬霞神的恩泽、表达对霞神的敬仰和虔诚等等,他一边念一边走到霞井边取来井水,在所有贡品四周浇淋一圈,并用竹枝沾水到处淋洒。随后,水族妇女成为祭祀的主角。各族组结过婚的年轻妇女围在祭坛前,有节奏地拍着手,跺着脚,用水语高唱着祈福歌:得吃你就在,得酒你就到,坐得稳实,树起尊严,别人引魂你不动,别人请你你别忙。随后她们边唱边跟着“拱阶”来到稻田边,唱着祈福的水歌,手里拿着巴茅草用力到处打刷,驱魔驱虫,祈祷风调雨顺,来年丰收。接着,水族小伙子们在“拱阶”的指挥下,把黑母猪和鸭子赶进稻田水中,并跳入稻田水中追赶母猪和鸭子,有的人还骑到母猪身上,放肆地做着与母猪交媾的表演动作,并大声叫喊着:培乃回霞、培娜奈妙(汉译意为:今年敬霞神、明年好收成)。有的人抓到鸭子高喊着:培乃回霞、培娜奈妙。他们在刚插满秧苗的稻田里摔跤翻滚、互相追逐,弄得浑身泥水、秧苗稀烂也在所不惜。未时,“拱阶”做法呼风唤雨。这时,水族小伙子把刚才追逐的黑母猪拉到祭坛前,念叨一番后把猪杀死,任猪血在霞井边流淌,各组还用纸钱沾上猪血,然后烧香烧纸供奉,此时所有在场的人们都会脱掉帽子,收合雨伞,仰望天空,静静地等候雨水的沐浴。往往这时天上就会下起大雨来,昭示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最后,各组轮流用米酒泼洒在霞神身上,欢呼着:霞神醉酒,霞神打滚。直到霞神倾倒为止。随后,欢乐的人群有的用竹片拍打着水,有的用水瓢打水互相淋洒,有的甚至滚到田里、水塘里摔跤、戏逐,弄得满身泥水,以示庆祝敬霞活动取得成功。

二、稻田祭祀中的舞蹈特征

水族稻田敬霞仪式中的舞蹈是典型的仪式性舞蹈,它的形式特征必然与祭祀仪式有关,因为舞蹈的源流与功能,通过历史的积淀,最终都会反映在外部的形态上〔3〕(P186)。

(一)水族稻田祭祀舞蹈动作形态特征

第一,舞蹈主持“拱阶”的主要动作形态。请神:舞蹈内容主要包括迎神、排座、让座等。“拱阶”在霞神面前顶礼膜拜,烧香烧纸以后,站起来面对霞神跳跃,基本动作为:面向霞神左脚向着8方位跳跃,右脚跟随旁点地,左手拿着盛满米粒的碗,右手不停地向霞神抛洒米粒;然后右脚向2方位跳跃,左脚跟随旁点地,手上动作不变,不停地向霞神抛洒米粒。然后逆时针方向以相同的动作跳一圈,搬动一个神位,如此反复做6次,请6位神仙。祈神:舞蹈主要表现的是通过祭祀稻田稻穗来祈求人丁兴旺、家畜繁茂、五谷丰登。 “拱阶”半蹲匍匐在霞神的面前,虔诚地感谢神的降临,面对霞神做完后,转向背对霞神再做同样的动作。手上的动作没有多大变化,只是不停地向不同方向抛撒米粒。接着手持一把稻穗边唱边跳,并虔诚的用嘴吸取祭坛上碗中的水,双手抓住祭坛中的谷穗跳起,向天喷水且将谷穗撒向四面八方,扬撒谷穗意为每年的收成都兴旺有余。〔4〕送神:送神是在仪式完成后,黑母猪已经宰杀,天已降雨,这时 “拱阶”就会在霞神面前来回走步,手上动作改为左手端着用盆打来的霞井的水,右手用竹枝去沾霞水不停的抛洒霞水,这时的步子不再是跳步,而变成半蹲的走步,在霞神面前逆时针方向走3圈,再反过来顺时针方向走3圈,感谢霞神的降临,叮嘱霞神要对来年稻谷的照顾,让天地风调雨顺,让稻穗颗粒饱满,让粮食装满粮仓。

第二,水族稻田祭祀舞蹈中“女人”的主要动作形态描述。娱神:水族稻田祭祀活动中,有一个时段是水族女性为主角,在 “拱阶”祈神的过程中,各族组已婚年轻妇女慢慢围到祭坛前,有节奏地拍着手,手拉手,跺着脚。半圆形的圈围在祭坛前,慢慢地踩着脚步,慢慢的移动脚步,颤动着膝盖。基本动作为:原地走步一二三,第四拍跺右脚走,原地颤膝一二三步,第四拍跺右脚,手拍着巴掌,有时候也会互相拍拍手,同时用水语高唱着祈福的歌,动作简单、质朴、统一、妩媚,没有过多繁琐。

(二)水族稻田祭祀舞蹈动作动态特征分析

水族稻田祭祀舞蹈凭借这一动作体系,达到它的表意抒情目的,并实现其审美价值。

第一,腿部的“曲膝颤膝”。在水族稻田祭祀舞蹈中,不管是“拱阶”的舞蹈还是 “女人”的舞蹈几乎都有体现,是舞蹈中最为突出而又典型的动态特征。“曲颤膝”包括双腿原地颤动、大二位蹲步的基础上双腿左右移重心的曲颤动,重拍向下的顿挫感的曲膝,跳跃步伐的颤动等。“曲膝颤动”这一典型的动态特征是与水族的生活环境有关系的。水族主要生活在山坡田坎上,每日的生活都离不开爬坡、下坎。上坡的时候腿部要用力蹬地,膝盖就会产生顿挫感的颤动,而下坡时由于惯性膝盖需要放松并呈现出连绵不断的颤动,长期的爬坡、下坡 ,形成肌肉记忆,并且反映在舞蹈当中。

第二,身体的“顺摆”。“顺摆”指的是右脚向二方位跳步,左脚虚靠时,上体摆向二方位,左脚向八方位跳步,右脚虚靠时,上体摆向八方位,身体与脚尖方向保持一致。形成这样的特征,是与水族长期行走在山间小路的生活习惯有关,特别是在行走中很多时候还会肩挑重担,使其产生顺摆的这一舞蹈特征。

第三,身体的前挺与后靠。祭祀仪式中的前挺与后靠舞蹈动作姿态,体现出对神的敬畏与依赖,身体的哈腰前屈的体态表现出水族对神灵的虔诚与敬畏,因屈膝、弯腰形成的体态特征既反映出“拱阶”庄重的态度,又体现出对神的仰视。

第四,动作方位的对称。动作方位的对称主要体现在左右对称,身体完成朝左前方向的动作,接下来就一定是朝右前方向的动作,在 “迎神”的舞蹈中,在霞神圣坛前左脚朝左前方跳跃,挥撒米粒,接着就是右脚朝右前方跳跃,挥撒米粒。

第五,圈舞的空间特征。水族祭祀舞蹈的女子群舞中最多的运动路线就是围圈而舞,在水族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苗子跳月,水家跳圈。水族跳舞大都是围圈而跳的,而且是以逆时针方向舞蹈居多。水族稻田祭祀舞稻中的圈舞与其表演的场所有很大的关系,祭坛前的空间不大,因而不能允许太复杂的队形,围圈而舞既可以节省空间,又可以使舞蹈无限循环的进行。为了便于集体的向心性团聚,为了在狭小的空间里寻求周流不息的运动,为了创造一种流畅的审美风格,人们往往喜欢围圈而舞。对于圈舞,苏珊•朗格曾说道:“那种环舞或圈舞作为舞蹈形式与自发的跳跃无关,它履行一种神圣的职能,也许是舞蹈最神圣的职能将神圣的‘王国’与世俗存在区别开来。”这一论点为水族祭祀舞蹈中围圈而舞给予了充分的证明。

第六,道具的表现特征。舞蹈中“拱阶”以执道具而舞的表现居多,这些道具主要有米粒、谷穗、羽毛扇、神水、竹枝等等。而水族妇女拿的道具是霞神水和巴茅草。执生活之物而舞是表现对现世抱有的无限希冀。舞蹈中所用的道具,一方面使舞蹈的用意借助道具一同实现,为舞蹈渲染了气氛。另一方面,又限制了舞蹈时上体的运动,使上体的运动变化较少,动作单一。

(三)舞蹈中的服饰、道具与音乐

第一,服饰。“拱阶”服饰:“拱阶”是祭祀过程中的主角,身穿青布长衫、头上包着青布头帕(不包头帕的戴上四耳帽),打着雨伞、手摇羽毛扇,脚上穿着黑帮白布底的自制布鞋。妇女的服饰 :在舞蹈中上千名水族妇女身穿藏青色水家布缝制的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头上包着青色头帕,脚上穿着手工自制的绣花鞋,胸前和手上都戴满水族银首饰,看起来既整齐又秀美,给人以醒目的震撼。追赶黑母猪的男青年服饰:在仪式中追赶黑母猪的男青年服装一定要求穿白色的外布褂子,头戴草帽,脚穿烂鞋,看起来像乞丐。

第二,道具。黑母猪、大公鸡、稻穗粒、白米、卜具、竹片、竹竿、贡品猪肉、米酒、糯米饭、豆腐和鱼等。

第三,音乐。铜鼓,水语称“压”,属打击乐器,是水族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普遍的一种古老青铜铸造的乐器。它外观通体皆铜,平面曲腰,一头有面,中空无底,侧附是耳,被视为水族最尊严的吉祥宝物。演奏时铜鼓一定要伴以木鼓、木嗡桶、鼓棒、鼓架等,才能敲出水族所需要的鼓点来。至今搜集到的水族铜鼓演奏鼓点约有13种,每种鼓点均有自己的曲牌名称,知音者往往能在数十里外从鼓点中分辨出典雅、抒情、奔放、热情、哀怨与悲伤。木鼓:用木板镶嵌成长12米左右,直径有一尺左右的长行圆木鼓,两头用牛皮包裹,便于敲打。铜锣:青铜铸成,和铜鼓配套,在铜鼓敲击时伴以重拍敲打。

三、水族稻田祭祀舞蹈的文化特征

水族稻田祭祀舞蹈作为一种舞蹈形式有其本身的文化特征。

(一)舞蹈的神圣性文化特征

无论水族祭祀舞蹈本身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但它对于稻田祭祀仪式的参加者而言,无疑是神圣的,这种神圣是信仰者强加在不可证实的“神仙主宰世界”的之上的,在这种信仰下,人们虔诚地用舞蹈献媚、取悦神灵,震慑、驱逐鬼怪,人们认为跳舞是一种神圣而有效的与神灵世界交流的方式,是一种神圣的表达,人们是从表演的情境中感受着神圣,并将自己融入神圣世界的“真实”感受中。在跳舞过程中,“拱阶”既是舞者又是“神”的代言人,其余的舞者在“拱阶”的带领下,做各种富有象征意义的舞蹈动作。这种在整个仪式中的舞蹈活动作为信仰的一种表现手段,无疑是神圣的〔4〕。

(二)舞蹈的模拟性文化特征

舞蹈通过一系列的模拟性动作“请神”、“祈神”、“娱神” “送神”等动作,来实现为人们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目的。 “拱阶”认为他能够通过模仿就能实现任何他想要达到的目的。他完全相信他施法时所应用的那些原则,也同样可以支配无生命的世界的运转。舞蹈正是在这种观念的作用下,“拱阶”通过一系列模拟与神打交道的动作,来实现祭祀目的,从而保佑人们免受灾难的侵害,实现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在这个模拟表演中,舞者的情感和心态是真实的,人们从这种模拟性的舞蹈中体验着舞蹈带给他们的真实。〔4〕

(三)舞蹈的象征性文化特征

祭祀舞蹈在整个仪式中无疑是象征性的,对于整个仪式的行为者而言是通过舞蹈、打击器乐等符号,来象征与神灵世界的沟通、交流、恐吓、献媚,以此达到宽慰神灵灵魂、达到人们期盼丰收的目的,就如弗雷泽所说:“人可以通过各种象征的活动把自己的愿望、意志强行透射到自然中去,达到操纵和控制自然客体的目的。”象征的方式是人类活动所特有的一种交流方式,人类精神文化的所有具体形式无一不是在象征活动中所创制的产物。在水族稻田祭祀仪式中正是由于人们的风俗信仰,舞蹈已不是舞蹈本身,而是象征着与神灵世界的一种交流形式。

四、水族稻田祭祀舞蹈的社会价值

水族是一个人口数量较少的民族,往往需要一个凝聚民众的媒介,稻田祭祀舞蹈承担了这个义不容辞的责任。

宗教礼仪是一种神秘的活动,正是通过这种活动,使宗教感受进入人们的意识,鼓励他们、熏陶他们,使他们的精神进入一种神圣状态。这种精神感受尽管是人同虚幻的神的交往而产生的虚幻感受,但却是一种真实的感受,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也是真实的。“献于祭坛的宗教舞蹈具有神圣感、神秘感,但它却既可以娱神,同时也可娱人。”水族相信舞蹈能够娱神,相信神灵一定能给族人带来幸福,由此在心理产生了感。只要做了祭祀,以舞愉悦了神灵,他们恐惧、焦虑的心情就会得以消除,心理就会得到安慰。〔5〕(P188)稻田祭祀舞蹈加强彼此认同与凝聚的人们对众神灵的敬意,达到了强化族群认同,增进彼此情感的目的。而且舞蹈活动使参加祭祀活动的族人,踏着统一的节奏,做着统一的动作,抒发统一的情感,在群情振奋的统一舞蹈中,感受到了巨大的民族集体力量,这种源自内心的欢乐情绪通过歌舞的形式更强烈地转移和激发参与人的激情。

〔参考文献〕

〔1〕潘朝霖.猪与水族雨水神“霞” [J],贵州民族研究,1999,(1).

〔2〕潘朝霖.水家祈雨活动“敬霞”试探[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

〔3〕保尔•布尔西埃.西方舞蹈史[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4〕白雪静.浅析“还盘王愿”仪式中舞蹈的功能[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5〕朴永光.舞蹈文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A Study on the Paddy Field Dance of Offering Sacrifices among the Shui Ethnic People

OU Guangyan

(Department of Music, 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Qiannan, 558000, Guizhou, China)

Abstract:The Shui ethnic people have developed a rich and colorful dance culture of offering sacrifices during their production activities in harmony with nature. In the actions of plowing, sowing, harvesting, and cropsstoring, the Shui people combine "cultivating crops" with "good living" in the dance to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human beings and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They dance to pray for good weather, abundant harvest, a life in peace,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and thrived stock breeding, and most importantly a bala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The Shui people's dance is one of the cultural forms with rich contents and vitality, embodying the everlasting theme concerning humans and dances.

Keywords:the Shui ethnic people; paddy field sacrifices offering; dance; study

收稿日期:2011-04-15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欧光艳(1963― ),女,贵州三都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舞蹈人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