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世界看见,设计师在行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世界看见”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亲善行动的阶段性成果展示,“民族手工艺设计特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如期开幕。特展中,设计师们从传统手工寻访之旅中获得的灵感而创作的系列作品,以现代时尚的方式,呈现着传统手工艺的原始美感,是当代设计师深入思考传统手工艺发展模式,探索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成果展示。
寻访:传统手工依旧原生态
启动于2009年初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致力于探讨和寻求少数民族文化资产保留和传承的模式,由“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保护与发展”和“中国少数民族手工艺保护与发展”两部分构成。
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亲善大使,两年间,朱哲琴的足迹遍布传统文化富集的广大西部。从2010年7月到9月,朱哲琴带领自己的团队以及设计师,深入云南、贵州、、内蒙古、青海等5个省区,奔赴拥有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偏远地域,认真寻访了云南扎染、尼西黑陶、山南藏香、昌都藏纸、内蒙古东乌旗马鞍、青海热贡唐卡等15种民族手工艺。
在寻访之旅中,设计师心中模糊的香格里拉变得清晰,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所呈现的神秘形态、色彩也在活态演示中逐一揭开面纱。
思考:传统工艺需要适合的发展模式
“传统的手工艺品,往往采用的是不受任何污染的当地原材料,技艺也是传承古法,是原生态的,更是丰富的,应该成为现代设计的灵感之源”,清庭设计师石大宇一直强调从博大的传统文化母体中吸收营养,为现代设计所用的理念。“但是,此次寻访之旅的目的,更在于为传统手工艺寻找适合的发展模式。”
尼西黑陶的烧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火锅、酥油茶罐、火塘等,造型古朴,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器皿。村里人祖祖辈辈传承这门手艺,最困难的时候用黑陶换酥油茶、青稞,也能勉强度日。但是,现代化的潮水无孔不入,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或者转行做其他营生,愿意学习黑陶制作的人越来越少,传统手艺正在遭遇后继乏人的尴尬。
“现代化是大势所趋,我们无法阻挡年轻人外出闯荡的脚步,所以黑陶的传承,需要找寻另外的模式。”石大宇考察了黑陶生产的整个步骤,与当地村民进行了细致交流,对黑陶传承了几千年的原生态技艺赞赏不已,同时也发现原始、简陋的烧制方式导致了黑陶硬度不够、无法量产等“瓶颈”,“硬度达不到,很多器形就做不了”,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石大宇认为,黑陶要发展,必须从政府和旅游产业两方面借力。建议政府投资修建黑陶窑,提升烧制温度,研制更多器形,摸索批量生产;香格里拉风景优美,需要有人投资设计型酒店,配套设施在呈现当地特色文化的同时,满足现代游客的休闲需要。
“设计不是哗众取宠,终究要为人所用。”为黑陶找到适合它的商机,接下来就可以设计一系列衍生品,既传承了传统手工,又可以体现出设计师的价值。
创造:用作品来致敬和呼唤
“世界看见”民族手工艺设计特展上,石大宇的灯、茶壶、茶盘等系列新作,既有尼西黑陶的风韵,又兼具现代感和实用性:朱小杰以尼木藏式家具为创作源的佛龛和玄关等设计作品,在朴拙中呈现现代简约风:李薇“韵”系列旗袍大块的水墨晕染图案,似平面又似立体,让人想到古法造纸以及草木染,古典又时尚:设计师张娜受、青海服饰启发设计的服饰“氅”;如恩设计研究室胡如珊以内蒙东乌旗马鞍为创作源设计的床及茶座,以及上下品牌创作的“雕塑”系列服装,都以当代文化和设计的新角度为民族手工艺的传承增添了新的光芒。
这些作品,既呈现着设计师们对传统手工艺的现实关照,又释放着让更多人关注传统手工、思考传统手工发展模式的信号。诚如亲善活动发起人朱哲琴所说,本次“手工艺设计特展”旨在吸引和鼓励更多的当代设计师和品牌对如何传承和创新民族手工艺进行专业而深入的探索和实验。这些新作的推出,让原创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当代中国设计产生更多的互动,活化了民族文化资源,并为时尚设计产业注入了原创民族文化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