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评课浅谈 第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评课浅谈 第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1)评课的操作层面上存在的问题和误区;(2)评课在观念上存在的问题与误区;(3)评课的主要着眼点;(4)不同层次的评课要求;

【关键词】评;课; 问题与误区; 着眼点; 要求

【中图分类号】G2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53-01

评课的诠释:指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

1 目前评课的操作层面上存在以下问题和误区

1.1 重听评轻。

听的多,评的少,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课听了不少,但没有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议。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认为把当局者中从迷中解脱出来最有效的方式是评课。

1.2 敷衍了事。

“不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评课大部分是虚假的评议,只唱赞歌,不讲缺点。

1.3 平淡肤浅。

有的听课者听了一节课后,看不出什么问题,只是笼统地认为“这节课上得不错”,有评课者虽然提了不少意见,但多半是枝节问题,诸如板书如何,声音大小,教态等问题。而未触及施教者根本性的问题。

1.4 面面俱到。

对一节课应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需有所侧重。应根据每一次听课的目的和课型突出重点。

1.5 参评面窄。

少数几个人的一言堂。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教龄长、资历深的老教师或领导说了算,年轻教师基本不大发言,或人云亦云。

1.6 评“新” 弃“旧”。 眼下冠以“新方法,新结构、新课型”的课多起来了。对大家确有些吸引力,而对于传统的东西似乎就是“落后”“过时”的同义词,于是凡有新的东西就门庭若市,而对传统的东西不屑一顾,事实上传统的东西有不少是精华。

2 评课在观念上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2.1 课堂提问人次越多越好。

课堂提问是必要的,“问题能使想象起飞,智慧起舞”。提问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巩固所学知识起着重要作用。但在评课过程中却存在一种误区:认为提问的人次越多越好,甚至把提问的人次作为学生活动的重要尺度。课堂提问应重视效果和目的,不应以次数来衡量,而应在“愤”“悱”之际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予以“启”“发”,使学生豁然开朗,增长知识,提升能力。一旦达到目的即可止问。评课应注意提问时机是否“适宜”。问题是否“得当”,数量是否“适度”。

2.2 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率越高越好。

对于作秀式的优质课,我们为什么反感?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生成”的精彩,而是“预设”的精彩。课堂中高明的教师往往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陷井”借此对学生进行脑力震荡,并通过“点拨”使其逐渐“顿悟”这才体现教师的教育机制,素质、水平和讲解艺术。因此评课应评议教师设置问题的“含金量”及给学生带来适宜的“困惑度”和“思考力”。

2.3 教师讲得越少越好。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的角度要转变为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体现主导性,但并不是教师讲得越少越好。提倡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但并不是说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取消。所谓精讲是指该由学生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由学生能够单独完成的,教师绝不参与。但哪些学生不理解的,理论性较强的,有一定难度和误区的问题,教师还应讲解,重点问题还应强调,当然教师在过程中也应意识到“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建议评课时,不应一味追求教师讲的时间长短,而看其解的“量”、“质”、“度”的问题。

2.4 教学手段越复杂越好。

选择何种媒体、手段,形成应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实际、教师素质而定,不可盲目攀比一切。有的教师只重形式而不重视形式和内容的有效结合,致使学生无所适从,眼花缭乱,一会这个形式,一会儿那个形式,降低学习效率,这种形式,更不中用,经常会出现“高射炮打蚊子”既离奇又离普!其实,无论教育技术手段如何发展,教师的体势、黑板、语言等传统的教学手段都不会抛弃,我不是反对先进的教学手段,而是主张评课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3 评课的主要着眼点

3.1 关注教师的课程理念是否符合课程改革要求,整堂课是否体现学科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要充分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体现“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最大发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

3.2 注重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把握和教材的利用情况

3.3 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是传统教学与新的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

传统方式:启发式、点拨式;

新方式:合作探究 情境教学。应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4 关注师生交流与学生交流情况。

交流是课堂教学效果反馈形式之一,一般的外在表现形式为讨论、讨论须始于问题的提出。问题可分为事实性问题,拓展性问题与探究式问题。事实性问题一般可以从教材中得到答案了,可以说没有讨论的必要。拓展性问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价值。探究性问题正适合学生讨论。所以应注重课堂师生,生生教学反馈渠道是否畅通,是否能在平等、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开展教学活动,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3.5 注重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总体情况 ,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3.6 品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感知状况。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同、一个赞许、一个微笑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以对学生真诚的爱为出发点,以激励性语言为最基本的表达形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感觉良好,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有了成功的的保障。学生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反应、兴趣、注意、热情、关注、交流、反馈等等都会通过学生的心理感受表现出来,听课教师要关于捕捉信息,评课中也应在予以关注。

3.7 分析教学过程的流畅程度和理性化程度。

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越是贴近于课堂教学实际,课堂教学的流畅程度就越好,表现为教师教学的得心应手。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逐步理性化,是教师教学艺术逐步精湛的过程。

3.8 点拨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和缺点所在。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应挖掘出每堂课的闪光点予于赞美。同时我们应以事实求是的态度指出每堂课的缺点。

4 不同层次的评课要求

4.1 对赛课优质课的评课,应突出一个“比”字,倡导一个“学”字。

4.2 对新的年轻教师的评课,应突出一个“导”字,倡导一个“帮”字

4.3 对检查教学听课的评课,应突出一个“实”字,倡导一个“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