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AMI患者36例,根据AMI有无合并新发RBBB分为:AMI伴新发RBBB组18例,为观察组;AMI不伴新发RBBB组18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AMI急性期的临床情况与心血管事件。结果观察组多见于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50.0%,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6.7%,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 QRS波宽度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血管事件

中图分类号:R542.2R256.2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4.03.019文章编号:16721349(2014)03029303

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心律失常通常为基础病变严重的表现[1]。AMI伴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常是大面积心肌梗死的表现,常伴有心力衰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和高死亡率[2],而且束支传导阻滞增加了对AMI诊断的难度[1,3]。本文回顾我院诊治的AMI伴新发RBBB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评估AMI急性期伴新发RBBB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3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AMI急性期新发的RBBB患者共18例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无RBBB的AMI急性期患者18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AMI急性期的临床情况与心血管事件。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及并存的临床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入院时间均在AMI发病24 h之内。AMI诊断标准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制定的AMI诊断和治疗指南[4]。AMI的分期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公布的“推荐在我国采用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为标准[5]。排除既往有传导阻滞者、合并有肺心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患者。两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者均为15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积极治疗,再灌注治疗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方法采用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制定的AMI诊断和治疗指南[4]。所用药物为尿激酶,剂量15×105 U。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指征采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1996年7月修订的AMI溶栓疗法参考方案[6]。

1.3观察指标

1.3.1心电图检查两组患者入院后即刻行 18 导联心电图(ECG)检查。溶栓治疗患者在溶栓即刻、溶栓2 h内每0.5 h及溶栓3 h各作心电图一次,以后每日作一次。非溶栓治疗者发病24 h内1~4次,以后每日一次。所有患者病情需要即时附加V3~V5R及V7~V9导联。

1.3.2心电监护采用24 h连续中央及床旁心电监护,每6 h~12 h回放心电监护记录一次。

1.3.3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两组患者入院后即刻抽血测定。溶栓治疗者发病后4 h、6 h、8 h、10 h、12 h、16 h、20 h、24 h各一次,以后每日一次至发病后7 d;非溶栓治疗者发病12 h及24 h各测定一次,以后每日一次至发病后7 d。

1.3.4心功能评定心功能评定按 Killip 分级进行评价。

1.3.5临床心血管事件将心力衰竭(Killip 分级Ⅱ~Ⅲ级)、心源性休克、心房颤动、心室颤动、需要起搏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再梗死、死亡定义为临床心血管事件,观察其发生概率。

1.4RBBB的定义[7] QRS时限≥0.12 s。V1~V2导联呈RSR,R波粗钝;V5、V6 导联呈QRS,S波宽阔。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与上述相似,但QRS时

释放减少,内皮素则大量合成释放[4]。AngⅡ受体拮抗剂与β1受体阻滞剂合用,不仅有显著降压疗效,而且还能降低AngⅡ及内皮素的含量,并且对AngⅡ升高的高血压患者具有显著的内皮功能改善作用及抗氧化效应[5]。

本研究表明,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中青年高血压有协同作用,平稳降压,可以对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提供保护,并维持血脂、血糖稳定,长期应用副反应小,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戚文航.原发性高血压//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8270.

[2]张宁仔,杜日映.心血管病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44 450.

[3]张越,张世新.倍他乐克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改变的研究[J].疑难病杂志,2005,4(4):193196.

[4]贾洪娟,王希柱,张茹.氯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对左心室重量指数和舒张功能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05,22(1):1819.

[5]何永群,赵根宝.伊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2004,3(6):329330.

作者简介:陈江波,男,主治医师,现工作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人民医院(邮编:036000)。

(收稿日期:201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