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环境伦理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 环境伦理学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环境伦理学最初出现在西方国家,这与他们较为早的工业发展是密切联系的,由于经济发展较早,使得对环境破坏的后果也相应显现出来,因此使一些学者反思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损害,环境伦理也进入人们的视线。这个过程始于19 世纪50年代,他们更加尊重自然,发现了它自身的和谐,并积极关注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因而成为环境伦理学的先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工业发展对于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破坏更加严重,乃至于在20 世纪60 年代,开始爆发环境运动并席卷欧美。作为环境运动的理论总结,也就相应而产生了环境伦理学。
在我国,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才开始把环境伦理学当做一门学科来研究,但是90 年代以前,中国都没有出现在环境伦理学方面的专著。直到1992 年,湖南师范大学出版了《生态伦理学》,该本著作可以称为是中国史上的第一本环境伦理学专著,此后几乎每年都会有这方面的论著问世。但是直到9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1998 年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之后,环境伦理学才在中国引起了人们更大范围的关注。
(二) 环境伦理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通过研究中外环境伦理学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环境伦理学是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而一步一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西方国家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始于19世纪中期,那时正是西方工业文明开始快速发展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在当时已经看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繁荣发展背后存在的隐忧,但在那时,大多数人还沉浸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喜悦当中,而且环境问题还处于潜伏期,所以这些呼吁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在二战后,工业发展与自然界的矛盾突显了出来,至此,注重保护环境才成为了西方工业国家的主流思想,而环境伦理学作为一种指导人们该如何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学科出现在世人的眼前。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经济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鉴于国外发达国家在环境污染方面的经验教训,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踏上了研究环境伦理学的道路。不过,当时我国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促进发展经济之上,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因而导致环境伦理学的研究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直到90年代末,那些隐藏的环境问题爆发了出来,国人才提高了对环境伦理学研究的重视程度。虽然有前车之鉴,但是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总归是不一样,现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诸多成就,我国虽然在此领域存在诸多限制,但是在环境伦理学领域学习和研究的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
二、环境伦理学的两大流派和它们之间的争议及融合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环境伦理学理论体系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环境伦理观,这些伦理观可以分成两派:即“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可以说,环境伦理学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这两大派别不断斗争的过程,对此,诸多著作都做了研究探讨,资料颇丰,笔者仅做简要论述。
(一) 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者认为人类是处于金字塔最顶层的生物,是自然界的主宰,并以自己对其他生物和资源的需求程度来衡量其价值,因此提出了“发展经济第一、保护生态环境第二”口号,即“先污染后治理” 。人类中心主义分为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两大类。
人类中心主义者简单的把人类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依靠人类的智慧就可以解决一切的困难、任何的难题,他们不尊重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认为它们根本没有内在的价值,只能服务于人类的发展。人类中心主义者的错误在于:他们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确实拥有足够的智慧,并通过实践来发现和利用自然规律,但是,人类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更不能自己创造客观规律,这是必然的。无数的事例表明,人类一旦违背自然规律行事,最后必然将受到惩罚、自食恶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中心主义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
(二)非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者认为,除人类以外,其他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生物和资源也拥有其固有的价值,即生态价值。这种价值不是肤浅的利用价值,而是独立于经济价值、美学价值等人类需求之外的固有的价值,因此它们也应当获得必要的道德关怀。非人类中心论也意识到了自然价值的重要性,并承认人的利益须服从生物圈的更大的利益。
非人类中心主义者主张,应该像对待人类一样看待其他的生物,人类应该敬畏一切生命,据此进一步提出了生态中心论、生物中心论和动物解放论。他们把人类看作成自然界中普通的一份子,一再强调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和众生平等。但是,非人类中心主义者的主张中也带有一些消极的色彩,比如,他们大大低估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毫无办法的,只能被动的服从自然规律,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当然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是,从总的方面来说,非人类中心主义者对待自然的友善程度还是要远远高于那些人类中心主义者。
(三)相互之间融合的成果
尽管各种环境伦理观对于人与自然该如何相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是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即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初步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类中心主义者不断从生态中心主义和东方天人合一观中学习长处,而持有生态中心论观点的学者则把近乎理想化的理念努力变为可操作性更强、并且能够被更多的人们普遍接受的成果,东方天人合一观则力图使旧的思想精华与新的知识和技术相融合。这些环境伦理观虽各有不同,但是他们的不断融合和借鉴,也最终形成了一种更加完善的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即“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是人与自然长期相处所总结出的较为科学的思想,能够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它对人类提出了一些要求,主要有:使自然资源的消耗在其自身可再生能力的范围之内、使人类产生的废弃物能够被自然所接纳并自然消耗掉、使生物物种保持多样性以维护生态链的平衡和稳定、对于已被破坏的环境应尽快进行恢复和治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着眼于人类的长远利益,它鼓励人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然环境,最终追求的是一种良性的循环,即在保障人类自身发展的同时,又利用我们掌握的先进科学技术来保护和提高环境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