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育的精神还乡:基于“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育的精神还乡:基于“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没有人能否认:诗,尤其是诗化作品(如童诗、基于“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等等)对于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的本体论价值。儿童是本能的缪斯、天生的诗人,他们与诗化作品有着天然而神秘的联系,因为,在这些诗化作品中,儿童天然的、与生俱来的品质,诸如纯真良善的心灵,好奇与探究的天性,奇特美好的想象,灵动自由的表达,向各个方面展开的无限可能性等等都能达到自由自在的展现。一句话,在诗化作品的阅读、实践、创作中,儿童能够像个儿童,像个人,儿童能够过完整的生活,能够呈现他们本然的状态――完整而又具有丰富可能性的人。儿童只有处在自在、自主、自为的自由状态,才是每一个具体的儿童,才是完整的人。儿童具有丰富的可能性是儿童与成人的本质区别,因此基于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建设既要源自儿童需要,也要创造儿童需要;既要基于儿童的现实性,也要发展儿童的可能性。

因此,今天的教育中所谓的以人为本、儿童立场,首先就是尊重儿童的这些本然的品质,呵护儿童的诗性本色。在我看来,让孩子们走进童诗以及诗化作品,学习诗意般语文,感悟、欣赏乃至创作童诗,实际上就是对教育精神家园的追寻!世界本来是荒芜的、毫无意义的。孩子们正是通过这些极其符合他们精神成长规律的文化建构活动来超越给定的现实,赋予荒芜的、无目的的世界以意义,从而确立自身在历史与现实中的价值意义。孩子们学习、感悟、欣赏,尤其是创作童诗和实践着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实质上表达了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对于可能的生活、理想的世界的不懈追求,对于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它是一种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给定的现实、永远向着可能性迈进的创造性活动。因此,新桥小学的基于“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建设,其实质就是儿童教育的奠基实践,是语文教育精神还乡!因为,呵护儿童的诗性本色,就是呵护儿童的精神成长,由此可以寻得语文教育本真的回归之路。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建设恰恰契合了儿童的本性,其教育教学就是在教师帮助下给儿童最大的自由去表达他的灵性和创造性,过他应有的活泼泼的生活。

十年前,怀着这样的初衷,新桥小学的童诗教学以及与此相关的语文建设开始了艰辛的探索之路。从儿童诗社兴趣小组,发展到后来的比较完备的儿童诗校本课程,再到如今基于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体系,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就儿童诗校本课程建设而言,新桥小学研制了国内第一部“儿童诗课程标准”,并相继出版了《儿童诗课程与教学简论》、儿童诗教学随笔、师生儿童诗诗集丛书等,每年100多首的学生童诗得以发表。就语文课程建设而言,基于“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结构模型业已建立,以诗意化的语文基础性课程为中心,以儿童诗课程、班级日记、课外阅读课程、儿童剧课程等等为补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基于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体系,并且用综合渗透的思维方式探索实践转化的路径。

每每谈及新桥小学的儿童诗及其语文建设,我都有春华秋实之欢欣。与新桥小学结缘已有十年时间,从当初要加强儿童诗特色的培育之建议,儿童诗课程标准研制之动议,到儿童诗教材编写体例的探讨,再到“诗意儿童文化”元素的最初提出及完善,以及后来的具有“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的发展等等,我都参与其中,可以说见证了新桥小学的发展以及崛起。这十年来,我始终对新桥小学怀着别样的感情:路过她们的路,苦过她们的苦,收获着她们的收获!

新桥小学的语文课程建设让我更加坚信:基于“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就是要让语文诗意地栖居在大地,栖居在课堂,栖居在儿童的心灵之中!■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会长,教育部南京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