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声光合一考点凸现 层次分明胜券在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声光合一考点凸现 层次分明胜券在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的内容是初中物理的基础,概念性比较强,结合生活实际的题目比较常见,注重了知识的应用、从探究过程中领悟知识的考查,光的反射与折射等综合性强的知识的比例也在增大。

部分地区中考试卷知识点分布情况统计

(一)解读基础――声、光概念

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声音的三个特征、控制噪声的方法、声音的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光速、光的反射、光的三原色、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等。

例1“……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声B.锣鼓声响度很小

C.观察者离声源很远D.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

解析:“威风锣鼓”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声音不断向外发散,所以声音的响度逐渐变小,离声源越远,分散得越多,所以才会出现“隐隐传来”的现象。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答案为D。

中考题型总结与预测:在2008年的中考中,涉及到此知识点的考题有:哈尔滨市第10题(填空),孝感市第1题(填空),扬州市第11题(填空)、株洲市第14题(选择),广安市第17题(填空)等。掌握基础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注重对基础知识(包括概念、规律、原理、特点等)的考查也将是2009年中考的重点,一般以选题、填空题为主,分值大约为4~6分。

(二)抓住关键――光的三种现象

正确辨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是学好光学的关键。应区分并明确各种光现象的原理及规律,可以把看似相同的问题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理解现象的实质。比如,以“影”为例,将“皮影,手影,立竿见影等”作为一类;将“水中倒影等”作为一类;将“电影,摄影,投影等”作为一类,进行对比、分析,理解光的三种现象。

例2下列4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人的影子

B.蜡烛通过小孔成像

C.荷花在水中的倒影

D.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解析:影子的实质是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铅笔弯折的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出现的。答案为C。

中考题型总结与预测:在2008年的中考中,涉及到此知识点的考题有:贵阳市第2题(选择),成都市第6题(选择),南京事第5题(选择)等。在2009年中考中,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其分值大约为2~3分。

(三)把握重点――三个探究实验

探究与声有关的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这三大实验是本部分内容的重点。

1.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方法:放大法、转换法、科学推理法和类比法等。

2. 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的决定因素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和分析归纳法等。

3.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应明确实验器材、实验环境、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方法(如等效替代法),多次实验获得普遍性规律。

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注意调高、注意两个特殊点(焦点与2倍焦距点),以及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等。

例3图1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 ;

(3)如果在图a中蜡烛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

(4)把蜡烛B放到A蜡烛的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

解析:在实验操作中,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否则在后面的试验中,蜡烛不能与像完全重合;在选择器材时,要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并且一支点燃,另一支不应点燃,这样才能研究像的大小关系并且使看到的像更清晰;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从玻璃板的一侧看上去,蜡烛A的像与蜡烛B重合,根据等效替代法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答案:(1)竖直放置(与水平面垂直);(2)形状相同(大小相等);(3)没有;(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中考题型总结与预测:在2008年的中考中,涉及到此知识点的考题有:上海市第20题(实验题),北京市第30题(实验题),鸡西市第22题(实验题),南通市第25题(实验题),柳州市第28题(实验题)等。由于此类题能够很好地考查实验探究能力,因此仍将是2009年中考的重点和热点,一般以实验题为主,分值大约为4~10分。

(四)突破难点――光学作图

光学作图大体分为光的直线传播作图、平面镜作图、光的折射作图、透镜作图等。掌握相应的原理是作图的根本,同事应注意:

1.画光线时,一定要带有箭头。

2.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时,法线应是经过入射点并且与镜面垂直的虚线。

3.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时,要注意等大、等距、物像连线垂直镜面,即物像对称。

4.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时,应特别注意角的大小,根据“空气中的角大”的原则来判断。

5.透镜作图涉及到成像问题,应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或利用“虚拟法” 确定折射光线、入射光线、透镜、像以及焦点的位置等,必须掌握特殊光线的做法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例4如图2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解析:在作图时要注意各种规律、原理、性质的运用,可根据几何知识、建模等方法来分析;要注意光线的虚实、箭头的存在、角度的大小等细节。对于本题,首先过入射点O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出反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和“空气中的角大”的特点作出折射光线。值得注意的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答案:如图3。

中考题型总结与预测:在2008年的中考中,涉及到此知识点的考题有:辽宁市第20题(作图题),柳州市第32题(作图题),恩施市第25题(作图题),上海市第11题(作图)等。作图题可以考查基本作图能力及分析、建模能力,并且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因此仍将成为2009年中考的热点和重点,分值大约为4~6分。

(五)防范易错点――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光的反射类别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影响因素不同。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要正确区分生活、生产中这两类反射。

例52008年CCTV青年歌手太奖赛中有一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歌手的判断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C.响度 D.三者均可

解析:在声音的三个特征中,音调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依据音色的不同可以辨别出乐器的不通。答案为B。

中考题型总结与预测:在2008年的中考中,涉及到此知识点的考题有:厦门市第3题(选择题),扬州市第11题(填空题),淮安市第16题(填空题),长春市第1题(填空题)等。这部分知识常常被选做基础题,在2009年中考中仍是重点,一般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分值大约为2~4分。

(六)追踪热点――透镜的应用

生活中的透镜包括照相机、放大镜和投影仪、显微镜等,应学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去解释相应的现象,比如可解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

1.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调节的原则“物近像远像变大”。

2.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调节的原则是“物近像远像变大”。

3.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调节的原则是“物远像变大”。

4.显微镜是通过凸透镜两次放大后成像,而望远镜是通过凸透镜一次缩小一次放大后成像。

5.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凹透镜矫正。

6. 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要凸透镜矫正。

例6下图是有关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 )。

解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的折射能力过强,所以应戴凹透镜起到使光线发散作用,延迟光的会聚,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A表示近视眼的成因;B表示近视眼的矫正;C表示远视眼的成因,D表示远视眼的矫正。答案为B。

中考题型总结与预测:在2008年的中考中,涉及到此知识点的考题有:成都市第1题(选择),杭州市第12题(选择),宜昌市第31题(实验题)、福州市第19题(填空题),义乌市第31题(填空题),济宁市第2题(填空题),潍坊市第16题(填空题),淮安市第30题(实验题)等。近年中考物理试卷中高频率出现的“透镜的应用”问题不仅考查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而且考查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类试题仍将是2009年各地中考命题的一个方向,且出现的几率有上升趋势。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