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由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经济结构转换的关键。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因此,城镇化率是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趋势分析与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不仅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且能够促进就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城镇化率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本文研究按照三次产业分类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又称社会劳动力分配结构,一般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占用的劳动数量、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本文研究的是按照三次产业划分的就业结构。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城镇化能够对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产生影响。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城镇化对经济结构转变的贡献,着重研究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影响。

研究变量

本文的基本样本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样本期间为1978年至2008年,如表1所示。其研究变量表现为:

按照三次产业分类的产业结构。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为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本文使用三次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代表产业结构。

按照三次产业分类的就业结构。本文研究的是与三次产业划分对应的就业结构,使用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代表就业结构。

城镇化率。城镇化率又称城市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通常用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如表2所示。

实证研究

(一)城镇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1.趋势分析。图1为城镇化率与产业结构的趋势图。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趋势一直为下降,其比重最高的为1982年33.39%,最低的为2007年11.13%,下降了近22个百分点;下降速度不断加快。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趋势为波浪式上升,其比重最低的为1990年41.34%,最高的为2006年48.68%,上升仅为7个百分点左右;上升幅度与速度都较小。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趋势一直为上升,其比重最低的为1980年21.60%,最高的为2002年41.47%,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上升速度较快。城镇化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上升速度较快,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上升速度较接近。

2.建立回归模型。

wgdp1t=0.4711-0.8392ulet(1)

(30.6851)(-17.1382)

R2=0.9101R2=0.9070 DW=0.4148AIC=-4.6793SC=-4.5867

方程(1)的拟合优度为0.9101,说明方程的拟合程度良好。方程下方的圆括号中的值为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的t检验值,自变量都通过了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城镇化率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方程(1)可知,在其它解释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城镇化率提高一个单位,那么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就降低0.8392个单位;表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化率成负相关。

wgdp2t=0.4261+0.0991ulet (2)

(32.1264)(2.3429)

R2=0.1592R2=0.1302 DW=0.3160AIC=-4.9719SC=-4.8794

方程(2)的拟合优度为0.1592,说明自变量能解释因变量变动的15.92%。根据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自变量都通过了检验,说明城镇化率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方程(2)可知,在其它解释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城镇化率提高一个单位,那么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就提高0.0991个单位;表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化率成正相关。

wgdp3t=0.1028+0.7401ulet (3)

(6.1235)(13.8220)

R2=0.8682R2=0.8637 DW=0.2456AIC=-4.5005SC=-4.4080

方程(3)的拟合优度为0.8682,说明自变量能解释因变量变动的86.82%。根据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自变量都通过了检验,说明城镇化率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方程(3)可知,在其它解释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城镇化率提高一个单位,那么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就提高0.7401个单位;表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化率成正相关。

(二)城镇化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1.趋势分析。图2为城镇化率与就业结构的趋势图。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的趋势一直为下降,其比重最高的为1978年70.53%,最低的为2008年39.56%,下降了近31个百分点;下降速度一直很快。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的趋势为波浪式上升,其比重从最低的为1978年17.30%,最高的为2006年27.24%,上升仅为10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与速度都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的趋势一直为上升,其比重最低的为1978年12.18%,最高的为2008年33.19%,上升了近21个百分点;上升速度较快。城镇化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上升速度较快,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上升速度较接近。

2.建立回归模型。

wemp1t=0.8685-1.0219ulet (4)

(53.3455)(-19.6806)

R2=0.9303R2=0.9279 DW=0.1863AIC=-4.5618SC=-4.4693

方程(4)的拟合优度为0.9303,说明方程的拟合程度良好。方程下方的圆括号中的值为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的t检验值,自变量都通过了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城镇化率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方程(4)可知,在其它解释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城镇化率提高一个单位,那么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就降低1.0219个单位;表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与城镇化率成负相关。

wemp2t=0.1469+0.2365ulet(5)

(15.6194)(7.8848)

R2=0.6819R2=0.6709 DW=0.2137AIC=-5.6598SC=-5.5673

方程(5)的拟合优度为0.6819,说明自变量能解释因变量变动的68.19%。根据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自变量都通过了检验,说明城镇化率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方程(5)可知,在其它解释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城镇化率提高一个单位,那么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就提高0.2365个单位;表明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与城镇化率成正相关。

wemp3t=-0.0154+0.7855ulet(6)

(-1.5849)(25.3234)

R2=0.9567R2=0.9552 DW=0.1862AIC=-5.5923SC=-5.4998

方程(6)的拟合优度为0.9567,拟合效果良好。以10%为检验水平,自变量都通过了系数显著性检验,说明城镇化率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方程(6)可知,在其它解释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城镇化率提高一个单位,那么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就提高0.7855个单位;表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与城镇化率成正相关。

实证结论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系统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的转化过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一般规律为: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全部就业人数中的比重不断下降,随着经济发展下降的趋势开始减弱;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一开始为上升趋势,到一定阶段比重开始下降,其中传统工业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随后更为迅速,所占比重都超过了60%。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经过升级以后,其比重结构为“三二一”模式,即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

(一)城镇化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根据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我国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应该不断下降,然后逐渐减弱,趋于平衡;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应该上升然后逐渐趋于平衡;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应该一直呈上升趋势,逐渐趋于平衡。由方程(1)、(2)与(3)可知: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化率成反比;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化率成正比;第三产

业产值比重与城镇化率成正比。即如果城镇化率提高一个单位,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就降低0.8392个单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就提高0.0991个单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就提高0.7401个单位。因此,城镇化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能促进产业结构向“三二一”模式转变。

(二)城镇化能够促进就业结构升级

根据就业结构的演变规律:我国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应该不断下降,最后逐渐趋于平衡;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应该上升然后逐渐趋于平衡;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应该一直呈上升趋势,逐渐趋于平衡。由方程(4)、(5)与(6)可知: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与城镇化率成反比;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与城镇化率成正比;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与城镇化率成正比。即如果城镇化率提高一个单位,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就降低1.0219个单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就提高0.2365个单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就提高0.7855个单位。因此,城镇化是促进就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促进就业结构向“三二一”模式转变。

(三)城镇化有助于解决就业结构落后于产业结构的问题

我国就业结构的转变一直落后于产业结构,严重影响了我国就业增长的质量。从城镇化率的弹性系数来看,城镇化率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明显大于城镇化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因此,城镇化率的提高有助于就业结构的转变赶上产业结构的转变,解决我国就业结构转变落后于产业结构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姚兴涛,朱永达.我国四元经济结构下的经济模式与经济结构转换初探.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9(4)

2.姜太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造.改革与战略,2008(11)

3.龚映清,王瑞.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关系研究.农业经济,2007(3)

4.张小彬.农村经济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农业经济,1995(1)

5.苏永乐,王竹林.产业基础与制度创新:小城镇发展的二维因素分析―兼论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经济,2007(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